小议俄罗斯文学与文化中的民间预兆论文_王恒

小议俄罗斯文学与文化中的民间预兆论文_王恒

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世界上所有的文化和语言都是具有共性的,而对于俄罗斯而言,也不例外。中国有许多谚语,朗朗上口,引人深思。而在俄罗斯,这些“谚语”常被称作民间预兆。俄罗斯的民间预兆作为一种文化体裁和民风表现,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通过简短的话语就总结出多年的经验和结论,这是俄罗斯人民在长年累月中经验的积累,也是俄罗斯民族充满智慧的表现。而对于俄罗斯民间预兆所表现出来的文学气息而言,以简短、精确著称,更显民间预兆的文学魅力。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文化;民间预兆;

前言:

俄罗斯的文化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作为俄罗斯民族的文化体裁的民间预兆,在表现人们生活,体现民族智慧一面的时候,展现出语言精练、短小、智慧的魅力。而从内容表现形式上来讲,民间预兆包含俄罗斯民族所有领域的内容,其中包括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环境变化、历史、宗教、生活经验、价值观等等。在这些领域中,都会有精辟的民间预兆为俄罗斯民族提供参考,同时也承载着俄罗斯的文化。从整个体裁的形式和语言表达的方式来看,具有很强烈的俄罗斯民族特色。

一、民间预兆的形式

作为俄罗斯民俗文化的一种,民间预兆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总结了俄罗斯人民以往的生活经验,对自然的现象和人情世故进行经典性的预示。而这里的预测大致具有两种,一种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或者现象进行观察,形成一种经验。在遇到同类事的时候,会依据前者经验对这件事进行预测。另外一种是对实际发生的动物行为或出现某些预兆必然要发生的事件,无需做过多的观察,可直接进行预测。其中具体的表现形式为:

俄罗斯的民间预兆在进行无预测观察的时候,所涉及到的类目范围大,包括动物的行为、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劳动农作的经验等等。举个例子,关于动物行为的民间预兆,由于俄罗斯地理位置和所处经纬度特殊,经常会有狐狸出没,并且经常会影响到俄罗斯居民的生活。于是,就流传着一句话来形容狐狸的狡猾,狡猾的狐狸连七匹狼都骗得过。另外,预兆还揭示了俄罗斯气候特点,例如:十一月的寒冬,清晨和黄昏却在中午撞在了一起。这说明,俄罗斯的温度很低,即使在中午也犹如度清晨或者黄昏一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有,秋天要和冬天争夺十月的时间,由此可见,俄罗斯入冬很早。

俄罗斯民间预兆有时候也会对经典的故事或者发生的事态进行观察和总结,因此所表达出来的含义和内容,将和俄罗斯的谚语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在俄罗斯所有的文学科普教材中,民间预兆所表达的含义和谚语所表达的含义相差无几,大多数情况下会归属到一类当中。举个简单的例子,俄罗斯谚语中有一句宁静致远。在民间预兆中则被称之为,如果同时去抓两只兔子,将会两手空空。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意思相近,只是形式上存在不同。

俄罗斯的民间预兆又和传说故事有几分相似的地方。我们之前也大致的了解到,民间预兆是俄罗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通过一代代经验的积累和对事物发展的观察总结出来的。而传说故事则是通过一件事情的发生规律引发传奇的遐想,故而对今后发生的事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例如,俄罗斯有一个民间预兆,布谷鸟的叫声和人的年岁是相关的,它叫几声,人就活几岁。而在传说故事中则是这样记述,涅斯娃纳懒洋洋地躺在地上,数着树上布谷鸟的叫声,他在预测,他能活多少岁。由此可见判断,传说故事和民间预兆虽说是两种体裁,但却从语言文化中可以看出,民间预兆要比传说故事更具有严格的语言形式。

二、俄罗斯民间预兆的修辞手法

俄罗斯的民间预兆具有一定的文学和文化价值,只是由于预兆的简短、落后、愚昧等表现形式,让人觉得预兆是一种落后的文化。但仔细观察后发现,简短的话语却深藏哲理,是俄罗斯民族生活阅历的体现,也是俄罗斯人民对生活热爱和细致观察的表现,而且,在对民间预兆的细致观察中发现,所展现出来的形式中,不仅有简短精炼的表现方式,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让人顿时觉得妙趣横生。

(一)拟人手法

民间预兆的拟人手法,简单而又精炼,有趣而又不失道理。如,在描写季节气候的时候,这样说,三月老早就唱起了迎春歌,暖和但靠不住。言下之意,三月的春天早早就到了,但温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再比如,蒲公英攥紧拳头,要下雨的节奏。这些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让人觉得有趣的同时,也不忘接下来要面对的气候条件。

(二)省略手法

民间预兆对于省略手法的运用可谓是炉火纯青。举个例子,山上的雪融化的很快。潜意思就是多雨炎热的夏天就要来临了;蜘蛛拼命织网,潜意思就是寒冷的气候要来临了。

而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难看出俄罗斯民间预兆文化的逻辑结构,虽然说,这种逻辑结构较之现代的思维逻辑有古老、陈旧的感觉,但却不可谓不是纯粹,直接的表现。而且,这样的逻辑结构也在其他俄罗斯文化形式中展现出来,成为一种惯用的文学逻辑手法。

三、结语

俄罗斯语言作为世界上发达语系的一种,拥有丰富的词汇、语音、语法以及各式各样的语言表现形式。而同样作为俄罗斯文化的一种,民间预兆正是充分汲取了这些语言特点,并加以提炼,保持俄罗斯语言文化的精粹,但却也不失道理,可谓是妙语连珠。当然,民间预兆集合了民间人民对气候、生活、动物、自然等因素的观察,总结出对以后生活甚至有预示效果的语言文化形式,也展现出俄罗斯人热爱生活和追求自然的精神。总而言之,民间预兆独具特色的文化特点总能深深吸引诸多语言文化爱好者。

参考文献:

[1]高春雨.俄罗斯民谚的文学特征[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

[2]王英佳.从俄语成语、谚语看俄罗斯的饮食[J].中国俄语教学,1994,(03).

[3]赵荣,张宏莉.俄罗斯谚语和俗语中的宗教文化色彩[J].西伯利亚研究,2010,(05).

王恒(1992.09.07——):女,25岁,汉族,籍贯山西,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俄罗斯语言与文化

论文作者:王恒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  ;  ;  ;  ;  ;  ;  ;  

小议俄罗斯文学与文化中的民间预兆论文_王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