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个振兴”推动我区乡村振兴论文

以“五个振兴”推动我区乡村振兴

韩成福

做好内蒙古乡村振兴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这“五个振兴”的要求,扎实推进内蒙古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内蒙古乡村振兴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这“五个振兴”的要求,扎实推进内蒙古乡村振兴。

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后,学生有了可以直接联系交流的专任负责教师,在课程中遇到任何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均可以反映给导师,由导师负责解答,并且拓展传授更多的知识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如果学生对课程中的某一部分特别感兴趣,想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工作,也可以和导师展开探讨,确定可行性,及时付诸行动。

一、因地制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做强做大农村产业根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完整的产业体系,去有效推进乡村振兴。一是产业发展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内蒙古拥有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三种农业经济类型,这是我区区别于其他省区的重要农业资源特征。我们应当根据各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市场需求及现有产业基础,选择能够充分发挥当地优势资源的产业,通过市场化运作,逐步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二是我区深度贫困地区要深入挖掘农牧业优势资源和自然环境绝对优势,建设高质量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创造政策环境扶持发展精深加工业、大力扶持农牧业现代社会服务业、完善疏通流通市场,做大做强农牧业产业体系。三是注重区域品牌建设问题。区域品牌是代表一个地区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建设宣传区域品牌,并在此区域品牌下,支持鼓励中小微型企业和合作社等生产发展自己的小品牌,由此形成大品牌下有诸多小品牌,打出一组一组的优势品牌。四是建立一年一度的农牧业产业发展研讨机制,邀请智库专家学者召开论坛,为当地农牧业发展建言献策,逐步形成区域性的高端智库论坛机制,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二、以培育和引进的方式汇聚人才,加快乡村振兴速度

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内蒙古既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懂牧业、爱牧业、爱牧民的“三牧”工作队伍。一是大力扶持当前在农村牧区扎根创业、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农牧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提高各种补贴,培养壮大现代职业农牧民队伍,大幅提升他们的获得感,让他们安心建设家乡。二是出台强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一批懂农牧业、爱农牧业的新型农牧民,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特长的同时,切实得到回报,以激励他们在内蒙古农村牧区的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三是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有效发挥专家学者们对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指导的专业优势,使广大农村牧区成为专家学者们的教学科研基地,以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通过培育、引进各类人才,打造一支强大的、活跃的乡村振兴队伍,在乡村内部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提高农牧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和效率,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牧业发展实现有机衔接,引领乡村产业以独立经济体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加快乡村振兴的速度。

三、倡导文明新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源动力。乡村文化实现繁荣发展,对于提升农牧民思想境界、提振农牧民精气神、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价值、促进农牧区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牧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二是要结合各地实际制定村规民约,遏制变味的人情、变异的风俗、变相的敛财行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大幅减轻农牧民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稳定的乡村创造条件。三是要深挖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发挥农村牧区文化“能人”的作用,拓展传播渠道,建设以传统文化为素材的公共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传统文化活动,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工艺品创造,大力发展以文化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业,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精神的力量,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移风易俗;文化上有了新风貌,乡村振兴就有了精神引领。

四、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乡村生态振兴,目的是打造农牧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树立“绿色生态也是生产力”的发展观念。一是切实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治理水土流失是一项复杂性工程,科技手段需要创新,资金需求量也大,配置人员的要求也高,治理时间长、短期很难见效,需要长时间精细扎实地推进水土治理工程。二是我区中低产田面积较大,需要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据全区第二次土壤数据反映,我区中低产田面积共有604.1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4.4%。我们应当利用好自身丰富的秸秆资源,生产高端生物炭基肥,用生物炭基肥代替化肥农药,降低农田面源污染,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使农田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提高,从而实现提产增效。三是在牧区开矿地区进行回填和恢复草原植被,保护好利用好草原生态环境,使优良的草原生态成为我区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底色。四是要全力推进农村牧区无垃圾3年专项治理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处理好乡村街道上的牲畜粪便、垃圾乱堆等突出问题,遏制农药乱用和农药废弃物乱扔等环境问题,让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乡村生态振兴的鲜明底色。

在医学统计学教学全部完成后,利用课间进行调查,采用无记名、自填问卷、当场回收方式开展调查。由医学统计学教师发放问卷,组织学生填写。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的评价、各章节教学内容难易度评价、个人学习效果自我评价及教学建议。

五、完善管理体制和创新机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关键是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嘎查(村)级党组织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我们必须将其建设为农村牧区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切实以抓党建促乡村组织振兴,要加强嘎查(村)两委领导班子建设,鼓励农牧民选出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能人”当嘎查(村)干部,如外出务工多年的见多识广的本土人、军队转业的能干实事的人、善于经营管理的人员等。相关部门要不定期培训嘎查(村)领导班子成员,如通过组织嘎查(村)领导班子成员到经济发达地区现场观摩学习等形式,帮助其提高工作能力,培养其责任担当。二是要杜绝嘎查(村)两委领导班子“兼业”现象,设置事业编制的专职嘎查(村)两委领导班子,使其专心为嘎查(村)农牧民服务。三是要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鼓励嘎查(村)领导班子与企业密切合作、发展集体经济,提高嘎查(村)公共服务水平。四是要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奖惩指标体系,促使嘎查(村)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努力工作。五是要建立长期关注帮助嘎查(村)集体的机制,上级领导班子应不定期赴嘎查(村)慰问生产生活,指导嘎查(村)领导班子的成长。

(作者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秉承

标签:;  ;  ;  ;  ;  ;  ;  ;  ;  

以“五个振兴”推动我区乡村振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