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用于治疗老年早期肺癌患者临床疗效论文_曲胜伟

探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用于治疗老年早期肺癌患者临床疗效论文_曲胜伟

曲胜伟

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用于治疗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未有中转开胸、中转肺叶切除、围术期并发症、围术期死亡情况发生。手术时间(130.0±20.5)min,术中出血量(82.0±15.9)ml,术后引流时间(3.0±0.5)d,住院时间(6.5±1.4)d。结论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用于治疗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老年;早期肺癌;临床疗效

肺癌属于临床的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较高。肺段切除术最早用于治疗支气管扩张,后选择性的用于治疗肺癌。与肺叶切除术相比,肺段切除术能够保留部分肺功能。既往将肺叶切除术作为早期肺癌治疗的标准方式,而近期研究显示,以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肺癌患者,远期疗效和肺叶切除相类似。伴随胸腔镜肺叶切除水平的提高,临床开始进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1]。本文旨在观察分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用于治疗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5例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0.0±5.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检查、气管镜检查、肺功能评估等,临床分期均为T1N0M0,排除远处转移可能。

1.2 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给予全麻双腔支气管插管。以3孔法作切口,观察孔定位在腋中线与第8肋间,辅助操作孔定位在听诊三角处,作1.5 cm长切口。主操作孔通常定位在腋前线偏前与第4或第5肋间(根据胸腔深浅和肿瘤位置适当调整),作长3~4 cm长切口。不同肺段、不同肺裂发育情况,处理肺段的支气管、动脉、静脉的顺序也不一。依据肺段间静脉判断在肺门部的肺段间水平识别,肺门部依据肺段间静脉判断,外周依据低压力、低潮气量膨肺后判断,依据肺充气、萎陷界限判断。肺段水平面处于肺门部则以电钩或超声刀进行分离,分离至未有明显的解剖标志时,则以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处理。保证切缘与肿瘤距离≥2 cm,必要时将部分邻近肺段肺组织切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行淋巴结清扫或采样。肺段间与肺叶间的淋巴结术中进行冰冻病理检查[2]。

2 结果

本组15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未有中转开胸、中转肺叶切除、围术期并发症、围术期死亡情况发生。手术时间(130.0±20.5)min,术中出血量(82.0±15.9)ml,术后引流时间(3.0±0.5)d,住院时间(6.5±1.4)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左侧切除肺段:1例为尖后段,3例为尖后段+前段,1例为前段+部分尖后段,3例为舌段,1例为舌段+部分前段,3例为背段,右侧切除肺段:1例为背段,1例为背段+部分后段,1例为内侧基底段。术后病理类型:9例为腺癌,4例为鳞状细胞癌,2例为黏液表皮样癌。其中9例实施纵隔淋巴结清扫或系统性淋巴结采样,其术后病理分期为Ⅰa期,6例未实施纵隔淋巴结清扫或系统性淋巴结采样,其中3例年龄在80岁以上,1例为黏液表皮样癌,1例为原位腺癌。术后随访12个月,未有转移、复发病例。

3 讨论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外周型小肺癌被准确的发现。研究显示,对Ⅰ期肺癌进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特别是当肿瘤在2 cm以下时,远期疗效和肺叶切除相似,5年生产率为83.0%~96.7%[3]。NCCN指南提出早期外周型肺癌可以选择性应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指征为:肺功能差或伴其他合并症的不宜行肺叶切除患者;肿瘤直径<2 cm,且为原位腺癌或CT检查毛玻璃样变在50%或CT检查肿瘤倍增时间在400 d以上的患者[4]。由于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解剖与操作上较为复杂,所以临床尚未普及。具有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经验和高清晰度胸腔镜摄像系统的情况下,是进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操作的基础。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操作中,舌段切除与背段切除操作相对简单[5]。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操作中,难点在于确定各段之间的平面。目前多数研究人员是根据肺段间的静脉或肺充气和萎陷界限判断段间的水平。肿瘤切缘距离和术后生存率、局部复发率有直接关系,所以在处理段间时应注意肿瘤切缘距离,要求肿瘤切缘距离肿瘤2 cm以上或大于肿瘤直径。在病灶在肺段跨越时,应考虑给予肺段联合切除。据文献报道,小肺癌(肿瘤直径<2 cm)仍存在20%以上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所以,对于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早期肺癌患者,应考虑给予淋巴结清扫[6]。为了保证准确分期,推荐在段、叶间、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或者系统性纵隔淋巴结采样,在术中进行冰冻病理检查。

综上所述,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用于治疗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相龙,陈亮,朱全.103例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近期疗效分析.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6):800-804.

[2]刘瀚,陈亮,朱全,等.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的近期疗效比较.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3):103-105.

[3]石荣兴,陈亮,朱全,等.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术后肺功能的比较.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6):802-805.

[4]郑轶峰,姜建青,杨列,等.全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手术与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手术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重庆医学,2012,12(7):354-355.

[5]李强,何金涛,庄翔,等.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与常规肺癌手术淋巴结清扫的对照研究.中国肺癌杂志,2010,15(12):543-544.

[6]罗国军,张利,陈晓波,等.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肿瘤患者86例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2,16(5):276-277.

论文作者:曲胜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  ;  ;  ;  ;  ;  ;  ;  

探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用于治疗老年早期肺癌患者临床疗效论文_曲胜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