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张光明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民医院 415300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12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采用早期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平衡能力、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平衡能力、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总效率90.16%高于对照组78.5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增加肢体平衡感,早日步入正常生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针灸;康复训练;脑卒中;疗效分析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极高,医学界将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据统计,其发病率达0.12%,病残率达75%,常见后遗症有偏瘫、偏盲、认知障碍、日常活动能力障碍等[1],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脑卒中患者临床表现为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等,有效的治疗可大幅度减轻患者病痛及减弱家属经济负担,其重要性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本文选取本院的12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期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和传统药物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取得良好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122例创伤骨科患者,男性62例,女性60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62.3±3.4)岁。经CT或MRI确诊,均为首次发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针灸配合康复治疗,男性31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0.9±2.4)岁,其中脑出血32例,脑梗死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男性31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2.9±2.8)岁,其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主要调整血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改善脑循环、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

观察组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还需采取早期针灸配合康复治疗。早期针灸治疗:患者发病后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的24小时后开始针灸,以内关、三阴交、水沟为主穴,合谷、委中、极泉为辅穴,进行针刺治疗,每次30min,每日2次。一周后进行常规针刺治疗,上肢不遂:肩髎、曲池、内关、外关、极泉、尺泽、合谷等穴位;下肢不遂: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口眼歪斜:风池、合谷、下关、太阳、地仓、迎香等穴位;硬瘫:曲泽、血海、三阴交、内关、极泉等穴位;失语:金津、玉液、百会、通里等穴位。每次30min,一日一次,8周为一个疗程。康复治疗:患者发病后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的48小时后开始进行,对患者进行按摩,手法轻柔,幅度由小到大,注意患者肩膀、肢体的训练,从被动运动进行到主动运动。患者还要进行床上练习,提高躺-起平衡能力,保持关节活动度,缓解运动控制点周围痉挛。照顾患者的饮食、穿衣等日常生活,鼓励患者,缓解其焦虑不安,提高自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参与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每次30min,一日一次,8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结束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平衡能力、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其治疗效果分为优、良、中、差四类,以肢体运动能力评分8及以上,平衡能力评分7及以上,认知能力评分15及以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5及以上四项指标为标准。优:患者四项指标均达到标准;良:患者三项指标达到标准;中:患者两项指标达到标准;差:患者仅一项指标达到标准或均未达到标准。治疗总效率为优和良患者所占比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项能力评分

完成一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平衡能力、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症状有头痛、微循环障碍、平衡功能障碍等,其致死率极高。脑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微动脉瘤,微栓子形成等[2],给病人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水平及降低脑中风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是极其重要的。早期针灸治疗可以通过穴位针刺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在大脑皮层区输入的信号[3],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和有氧代谢,恢复脑功能。此外,针灸治疗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栓的溶解吸收,改善脑组织中钙离子的超负荷,促进脑表面侧肢代偿功能[4],提高疗效。脑卒中致残率极高,会引起多种功能障碍,如运动能力、平衡能力、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等。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康复训练可有效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提高免疫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的恢复。同时可增强患者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尽早步入高质量的生活状态。

本文采用早期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和传统药物治疗脑卒中,发现早期针灸配合康复治疗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平衡能力、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治疗总效率均明显高于传统药物治疗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早期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可有效恢复患者运动能力、平衡能力、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减轻家属及社会负担,其临床有效性远高于单一传统药物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丁燕洪,丁英如.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3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30:7515.

[2]王旭静.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71-2272.

[3]付乐芝.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6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2:173-174.

[4]吕丽.早期针灸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24:80-81.

论文作者:张光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  ;  ;  ;  ;  ;  ;  ;  

早期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张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