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小鹿的花驯化与饲养管理_哺乳时间论文

野生小鹿的花驯化与饲养管理_哺乳时间论文

野生幼狍驯花及饲养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饲养管理论文,幼狍驯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狍(Capreoluscapreolus)属鹿科动物,在全国分布广泛,是重要的经济动物之一,其肉鲜美细嫩,是出口畅销产品。有关狍生态学研究开展较早,目前已取得可喜成果,但狍人工驯养、饲养领域有关研究甚少,尚处于小种群小规模饲养阶段,多数饲养种群在2~5只左右,而且尚未解决人工饲养条件下狍繁殖问题。于2001年初,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绰源林业局在该局立源综合林场建立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育基地,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作为其技术依托单位,共同开展狍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共引种36只幼狍,成活33只,且已突破人工饲养繁殖技术难关,现将野生幼狍驯化及狍人工饲养管理经验总结如下,供野生动物管理及人工饲养人员参考。

1 幼狍驯化

1.1 引种测量

野生幼狍在野外出生7~15天内人工捕捉后,进行人工驯化哺乳。起初,狍胆小怕惊吓,不愿进笼舍,时常发出鸣叫声,寻找母狍。首先对新引进的幼狍进行全身检查,有无外伤,粪便是否正常,并检查脐带,发现有感染的,有腹泻的幼狍应及时隔离。然后对幼狍进行编号,测量体长、体重等相关技术指标。

1.2建舍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背风朝阳,远离居民生活区及交通要道旁的地方建舍,圈舍用砖砌成围栏,舍长20m,宽6m,运动场150m2,场内设有饲槽及水槽,一般距地面25~30cm为宜,舍内温度15~20℃,经常清毒,保持舍内卫生良好。

1.3哺乳

野生幼狍开食较难,一般可采用自然哺乳及人工哺乳两种方法。自然哺乳法即用母山羊代替母狍、幼狍自动哺乳,该法哺乳的幼狍大多发育良好,体质健康,管理方便。不能进行自然哺乳的幼狍采用人工哺乳,用新鲜牛奶利用奶瓶人工喂养幼狍,对不能吮吸牛奶的幼狍可利用导管直接喂奶。一般幼狍开食施行饲喂3次左右以后,就会自动吸奶了。人工哺乳应采用新鲜牛奶,经消毒、加热,待温度降至38~40℃时装入奶瓶人工饲喂,并坚持每天饲喂,定时、定次、定量、定温原则。在奶中应加入维生素、含硒生长素、鱼肝油等,补充一些营养成份,人工哺乳后,幼狍要适量饮水。同时要用温热毛巾,按摩幼狍肛门或尾部,刺激幼狍排粪。要及时消毒,杜绝幼狍之间舔食粪便或肛门的现象发生。

1.4补饲幼狍幼狍出生后3天开始发育瘤胃,每天必须给一些鲜嫩青草补饲,待10日后可增补一些纤维饲料及精饲料,比例一般为玉米50%,豆饼30%,麦麸10%,并加入10%左右钙及食盐,并用温水泡软,调成粥状补饲。

1.5幼狍离乳

自然哺乳到2个月,人工哺乳达40天后,即可断奶,幼狍主要以青饲料及精饲料为主。该阶段幼狍生长发育旺盛,消化功能逐渐完善,是幼狍驯养的关键阶段,应加强幼狍饲养管理工作。

2 饲养管理

幼狍生长迅速,对饲料的需求数量增大,种类增多,对矿物质的维生素营养全面需求,饲料比例合理,精饲料饲喂采用少量多次原则,一般每天可饲喂4次,精饲料以青绿多汁饲料为主,多采用禾本科、豆科的嫩绿茎秆等,饲料中适当增加生长素及矿物质,防止狍佝偻病发生,该阶段技术要点是利用食物进行驯化。

3 疾病防治

3.1 以防为主,器具经常消毒,保持狍舍卫生,饲养人员及科技人员工作服要经常消毒,杜绝外来人员参观。保持安静的饲养环境。

3.2 野生幼狍人工哺乳后经常发生腹泻、痢疾等疾病,肌肉注射青霉素,或用泻痢停薰胺等加在奶中口服治疗,效果显著。

3.3 幼狍胆小易惊吓,在饲养圈舍内不能发出较大噪音并远离机器声,舍内围栏不能有板缝,幼狍经常在舍内跑,以防幼狍受伤。

经过近2年时间,绰源林业局立源饲养场共引种幼狍36只,成活33只,成活率达91.67%。目前,12只母狍已经性成熟,于2003年开始繁殖,在12只母狍中,有10只发情,9只受孕,发情率达83%,繁殖率达75%,受孕率达90%,共产仔7只,全部成活,成活率达100%。

联系电话:0453-6527409

标签:;  

野生小鹿的花驯化与饲养管理_哺乳时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