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后期肢体肿胀行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李义,马忠志

(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 114200)

【摘要】:目的 探究骨伤后期肢体肿胀行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疼痛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且不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肢体肿胀;血府逐瘀汤;防己黄芪汤

【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 A

骨折患者自然愈合或者手术后常见的症状是骨伤后期肢体肿胀【1】,临床多表现为反复肿胀和长期肿胀且不消退,该症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给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带来不良影响【2】。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96例,采用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96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治疗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2.78±5.34)岁;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3.14±5.83)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给予20%甘露醇(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该药方主要成分:黄芪15g、防己15g、当归9g、红花9g、生地黄9g、白术9g、牛膝9g、桔梗4.5g、川芎4.5g、枳壳6g、赤芍6g、甘草6g、桃仁12g和柴胡3g。如舌淡苔白腻、面色无华、纳呆和不思饮食者,加用党参12g、山药12g和茯苓12g;如有明显痰饮和咳嗽气喘者,加用陈皮12g、半夏12g和茯苓12g;若有四肢不温和腰膝酸软者,加用肉桂12g及炙附子12g;上肢肿胀明显和下肢肿胀明显患者分别加用羌活15g和川牛膝12g。清水煎服,每日1剂,于早晚口服,各1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临床疗效。显效:疼痛消失,与之前相比,肿胀在3d内减少2mm;有效:疼痛消失,与之前相比,肿胀在3至6d内减少4至8mm;无效:疼痛感无明显改善,与之前相比,肿胀在6d后,减少超过9mm。依据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进行疼痛评分,分值在0~10分范围内,得分越高,疼痛感越强,同时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满意度评分:通过对患者制定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个人进行有效填写,统计问卷分数,将满意度设置三个标准档次,其中,满意:80-100分,一般:60-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一般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技术资料用%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医院骨科临床科室常见的现象是骨伤后期肢体肿胀,该肢体肿胀长期不会消退而且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给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身体功能康复产生严重影响。由此可见,临床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3】。患者患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病症后,机体长期处于正气亏虚状态,气的推动作用对血液运行构成一定影响。患者气虚易造成血滞而瘀,气滞容易导致血液难行【4】。临床治疗该病时,常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通经络和养血补气为主。

久病必瘀和久病必虚是与我国医学的观点一致,长期患病,阻滞机体气血运行,导致淤血阻滞和经络受阻。我国医学认为虚实夹杂是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主要表现,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方中的红花、桃仁、当归、川芎和赤芍,有活血化瘀之功效;柴胡具有疏理和条达肝气之功效,起到调节气血通畅的作用;枳壳有疏气和降气之功效;桔梗有理气之功效,两者配伍,一升一降,促进气血通行;黄芪有补气之功效,白术有健脾利水之功效,牛膝有引血之功效,泽泻有利水渗湿之功效,用甘草调和。可起到健脾渗湿、利水消肿和活血化瘀的作用。依据患者实际体征病症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可增减药方药材,针对性治疗。加用党参、茯苓和山药,可治疗脾气虚者;加用羌活,治疗上肢肿胀;加用川牛膝,治疗下肢肿胀;加用陈皮、半夏和茯苓,可治疗肺气利患者,从而提升治疗疗效【5】。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经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证明中医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同时根据疼痛数字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疼痛均有所降低,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从而表明中医治疗方法能够很好的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判定治疗方法预后效果的关键指标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说明该方法预后效果越差,反之则越好。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且不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冬.骨伤后期肢体肿胀行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3):150-151.

[2]费宝国.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102例[J].陕西中医,2013,34(7):843.

[3]叶勇智.中药方治疗40例骨伤后期肿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6):1237-1238.

[4]肖宗平.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8):34-35.

[5]邹联银,廖群英.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117-118.

论文作者:李义,马忠志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  ;  ;  ;  ;  ;  ;  ;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行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李义,马忠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