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的跨学科--网络心理学_心理学论文

信息管理的跨学科--网络心理学_心理学论文

信息管理的交叉学科——网络心理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管理论文,心理学论文,学科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网络的日益深入人心和广泛应用,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将传统的研究领域向网上拓展,于是一些新的基于互联网的边缘学科如:网络社会学、网络政治学、网络经济学、网络计量学等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网络心理学这一新生学科也在这片沃土里孕育而生。一方面,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借助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全面网络化,从而在互联网上获得新生,如心理测量、心理实验、心理咨询的网络化趋势;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空间(Cyberspace)、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快速发展,“网络成瘾”、“网上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从而导致心理学开始考虑把网络作为自身的研究内容,正是由于这两者的结合才促使了该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信息与管理类学科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研究手段由来以久,而当互联网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信息成为第一资源的今天,网络心理学的研究与探讨成为信息与管理相关学科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对于网络计量学、网络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检索、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网络管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互联网只有十来年的发展历史,因此网络心理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国内这方面的论著还很少。狭义的网络心理学是研究以信息交流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而从广义上来看网络心理学是研究一切与网络有关的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本文将从广义的视角来界定网络心理学的相关问题。

1 网络空间的基本心理学特性

网络空间是个心理空间,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尤其是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在人类原有的三维空间之外,一个新的空间正在迅速向人们打开大门,这个被称之为“心理空间”的网络世界给人类带来了一种与现实生活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当人们打开计算机电源,启动程序,书写邮件或者是登录网络在线服务的过程中,用户常会有意无意地感觉到他们正在进入一个万花筒般奇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任何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阶级矛盾不复存在,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匿名登录。时间与空间上的界限再也不会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人们也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建立起各自的人际关系,并且个人的亲身经历也都能以另一种形式永久地保存在网上等等。与人类现实世界一样,网络世界也拥有一种被广大网络用户认可并不断发展的语言,人们通过这种语言进行交流,也正是由于网络语言及活动的产生才使得网络心理学的研究成为可能。具体来说网络空间的基本心理学特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弱化的情感交流。无论网络环境下的视频与音频技术如何有效增进网上人们的人际关系,也无论多媒体的聊天环境、视听会议和网上电话的不断出现,人们在网上遇到别人的那种视觉的、听觉的或者是两者相结合的感官体验将大打折扣。大多数人只是通过键入式的文字进入交流,看不到别人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不能够分辨出对方声音的细微变化。尽管视听会议变得越来越有效,使用也越来越简捷,但人们依然不能够进行身体语言的交流,比如说:握手、拍肩、拥抱或是亲吻等,而这些又恰好是增进心灵沟通的有效方式。

2)文本成为沟通媒介。文本作为交流媒介必然弱化了感官上的交流,但我们也不能以此就低估了它在表达自我和建立人际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能力。电子邮件、聊天工具、论坛等由于其低廉的成本和易用性等原因,相对于多媒体工具而言是网上交流思想的最普遍工具。这种不同于听说的另一有效认知能力是展示自我、结交网友、建立网上人际关系的一种独特方式。

3)身份自由化。键入文本的交流方式使得网络用户可以自主地选择网上的存在方式,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假定一个完全虚构的身份,或是完全保持一种被称之为“无形潜伏者”的匿名身份,在网络的许多场合下,你可以给自己一个你所希望的任何名字。在多媒体世界中更是能够通过视觉上的装束来展现自己,这种视觉上的装束被理解为现实人类在网络世界的“化身”(Avatars)。

4)意识形态的改变。当人们打开计算机安静地坐在显示器前体验网络的精彩时,他们的意识形态就会随之发生改变。通过阅读电子邮件或是通过文本在聊天室中与他人交谈,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与别人的内心世界产生激烈的碰撞。在虚幻的多媒体世界里,人们可以不断更换装束、飞檐走壁、肆意地创建或毁灭事物,这些经历都超越了现实,它实际上在模拟一个类似于梦的意识形态。网络空间的这些变化和梦境般的意识形态正好说明了网络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5)平等的社会地位。网络上的每个人都有平等的为自己辩护的机会,人们将被忽视身份、地位、财富、种族、性别等等。这种现象称为“网络民主”(Net Democracy)。现实生活中社会地位的高低丝毫不影响网络上的民主与自由,影响他人的真正决定性因素是个人的沟通技巧、思想的新颖程度、文字语言的魅力或者知识面的广泛程度。

6)空间的超越。地理位置的差异成为现实生活人们交流的瓶颈。然而在网络空间中,德国的工程师和美国的女商人可以很轻松地通过地处澳大利亚的服务器交谈。现实世界就限制了这些具有共同兴趣爱好与共同需求的人们之间的聚集与联系。网络世界从根本上说就是个很小的世界,不管身居何处的志同道合者都能够很容易地聚集于网络的同一社区共同地分享快乐。

7)时间的自由。以聊天室为代表的网络“同步交流”(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是人们通过国际互联网在同一时间进行的网络交流方式,而电子邮件和新闻组却是网络“异步交流”(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方式的典型代表,这种交流方式不需要交流双方同时在线。但不管是同步方式还是异步方式,都存在一个交流时间的滞后问题。即使是网络同步的交流方式,交流期间你也会经历几秒到一分钟或是更长时间的回复延时,这段时间对于面对面交流而言已经让人不能忍受了。而在电子邮件和新闻组等异步交流情况下,你有可能会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是几个星期后才去响应别人的提问。网络创造出了一种持续的暂时空间,这种暂时空间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反应区域”(Zone for Reflection)。与面对面的交流比较来看,人们将获得更多的深思熟虑的时间来形成答案。

8)可记录性。大多数网络上的活动,包括电子邮件通信与聊天会议都能够记录且保存为一个计算机文件。不同于现实世界中人们的相互作用,网络用户能够对于他们所说的话,说话的对象和时间等信息都有个完整的记录,因为这些相互间的作用纯粹是基于文件夹的,甚至可以说网络上的人际关系就是一些文件夹,所有的关系都能被永久地记录其中。这些记录给用户带来了许多方便。

9)介质的中断。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计算机和网络能够永远产生互动。然而,不管把电子工具描述得如何完善,它总有一天会被淘汰,它会因为噪音的侵入或连接的破坏而导致硬软件的失控,总有一天电信系统不能够给我们提供任何服务,甚至连错误的信息也不能提供。所有这些由于介质破坏而使用户所遭受到的挫败感和愤怒感我们称之为网络空间黑洞(Black Hole)经历。幸运的是,一些具有自检与自我恢复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以其较高的可靠性、可预见性和可依赖性减小了类似情况的发生。

2 网络空间的个人心理学

人是社会实体,而个性用于标示和区别社会成员的人,人和个性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有机的直接联系,存在着相互制约性。正确地认识社会必须以研究人与个性作为前提,网络心理学的研究也应如此,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网络身份管理机制研究。人们可以在网上扮演一个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角色。例如:人们可以凭借某一特殊的技能成为“魔术师”来帮助协调管理一个网络上的社区,甚至成为“上帝”,他能够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网络世界。这种缺乏面对面交流且无需真名注册的身份认证机制出现在网络的许多情况下(例如:聊天室和电子邮箱),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自己方式的机会,以一种新的方式去表示某人的身份。而另一些人则利用网络的这种匿名特性去实施他们对别人的骚扰、伤害或是谋取利益等一些违背道德及法规的行为,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基于互联网的犯罪率逐年升高,要求网络维护人员积极寻求那些有效的和创造性的策略去对付这些“网络不法者”。

2)网络环境个性类别研究。尽管网络心理的特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个人在网络上的行为,但是个人自身内在的心理特性和性格特征也决定了他的网上生活风格。由于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都敢于进入到这个由机器与人交互而创造的网络空间中,所以理解与研究青少年们独特的个性和不断发展变化的意识是如何影响他们在网络上的行为举止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他们无意间的想法和动机都能决定他们对计算机和网络会做出何种反应,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们称为“传递反应”。对于计算机和互联网如何激活人们内心各种隐藏的思想、情感和忧虑的这一问题在网络心理学领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3)网络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究竟是好还是坏呢?一些观点认为网络会损害人们的心理健康,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喜欢把网络当成一种向别人发泄情感或是逃避失败的工具。沉迷于计算机和网络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我们能够推测出网络用户的病态特征。但是,这种行为真是一种心理失调现象吗?一些心理健康专家对于这种现象往往是一笑了之,而另一些研究者们却正在认真地研究一种调查沉迷于网络者的问卷,这种调查问卷仅仅只是揭示这个网络心理问题症状发生与产生原因的第一步。如果说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是一种有效的信息来源的话,那么“网络成瘾”就已经是一个重要话题了,因为新闻媒体中关于“网络成瘾”的报道层出不穷。但到目前为止,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仍然不能精确说明迷恋于网络是一种独立的心理疾病类型还是其他疾病的一种症状,这有待于研究者们的进一步探索。

3 网络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人类正常的人际关系维系着社会的正常运转。网络的出现使社会又产生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这种基于网络的人际关系有些是短暂的,有些是长久的。一些批评家认为这种网络上的人际关系是一种表面性的东西或者说它更依赖于人的幻想而并非现实,这种人际关系空间上的转移肯定会歪曲、影响人们如何来感知外界事物,如何对他人的行动做出相应反馈,这种感知在现实生活当中往往需要面对面的沟通才能体会得更深刻。然而,另一些乐观派们更注意的是网络上有些浪漫的爱情的确是修成了正果,而且许多人也的确通过网络寻找到了真正的友谊,从这种意义上说,网络上的人际关系的确是有益的。可是,对于研究者们现在关心的问题并不是要定义网络上的遭遇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或者说是有意义的,而是要知道人们在网上如何相遇,如何交流,他们间的关系如何发展,如何来解除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网络人际关系介质研究。在网上多数人都通过文字进行交流,这些通过纯文本而建立起来的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确是让人着迷。例如:电子邮件能够非常便捷地在别人面前展示自我。正因如此,它已迅速成为了21世纪网络人际关系的基石。如果你想实时地与同伴交流,那么各种在线聊天工具如ICQ、QQ等将成为您的首选,这类在线聊天工具,比起电子邮件来更加简便。而且,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的性格内向群体也能通过这种文本交流方式在网络上收放自如地表达内心思想。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聊天也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这种纯文本交流的形式,如今,人们更是借助于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实现网络聊天者们所追求的效果,甚至最简单图形与文本的结合也能在多媒体聊天过程中产生富于变化和精妙的效果来。

2)现实与网络人际关系比较研究。如果拿网络人际关系(Cyberspace Relationship,CSR)与现实人际关系(Inperson Relationship,IPR)作比较,哪一个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呢?我们知道,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分享话语内在含意,相互理解对方,相互关心对方,相互倾听对方心声的基础之上的。网络,它所具有的跨越时空的优势给人类提供了一种更加迷人的交流方式,然而也正是因为它的这一特点使得网络上的友谊和爱情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一种无助的期待。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人际关系仅仅只是现实人际关系的补充和变化形式,而并不是一种替代品。

4 网络群体活动心理学

心理的高级形式在人身上表现为意识,意识在活动中形成的同时,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活动是社会的范畴,如果把网络当成一个社会的话,那么对于网络群体活动的研究也就是对于一个网络社会的心理学研究。对于网络群体活动而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网络社会群体活动基本特征研究。网络社会的群体活动具有哪些特征呢?我们知道网络的出现给传统的通讯方式如电报、电话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是网络的强大功能造成了这个冲击的出现,正是由于网络的多功能性帮助了人们寻找、加入并形成一个个网络的群体,不管人们生活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不管彼此之间认识与否,那些具有相同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的人都能够聚集到网络上的一个共同社区实现各种网络上的群体活动。

2)网络社会活动优势与缺陷研究。网络的许多群体活动来源于现实社会群体,同时也影响着现实社会群体。例如:网上的邮件发送列表非常类似于现实社会中群体搜索分类,但又使得这种传统的分类方式简捷化、高效化。社会心理学也应该去认识并接受这种与现实交流所不同的语言、时间和视觉感受等这些网络群体活动的新概念,这种“纯文本对话”的网络群体活动对于现实群体活动而言是非常独特的。由于仅限于文本的原因,在邮件发送列表中做决策,往往让人灰心失望,因为由于网络行为的随意性,你永远不知道列表中哪些是临时成员,哪些是固定成员,列表的结构需要随时做出相应调整。网络群体活动虽然有这样的缺陷,但也有它独特的优势,比如说通过创建邮件发送列表可以使现实中的工作组移植于网上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网络课堂的产生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果人们愿意,纯文本式的交流手段也可以很容易地变成一种多媒体的互动型群体活动。

3)网络社会安全研究。该领域的挑战是要发展完善一种成熟的网络社会心理学,它应该集传统的现实社会心理学理论与网络社会群体活动新的研究成果于一身。然而,网络社会群体成员间是完全独立的,由于地域性障碍在现实世界上他们甚至素未蒙面,如何来管理这些成员,使网络社会能够维持正常的运作秩序?现实社会秩序的稳定与繁荣需要的是一些法律、道德、伦理的约束机制,类似于这样的一种约束机制,网络社会群体中也应存在一个群体的核心人物,这个核心人物在网上扮演着众多的角色:社区的主人、教导者、家长、临床医生和警察。而担当网络警察的角色就是要寻查网络非法活动的原因,同时也要寻求控制网上非法活动的方法,它如今也是网络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由于网络非法活动的复杂性,要求网上警察处理这些非法活动的手段也必须复杂多变,并且还需要网络心理学家和网络警察的通力合作研究。而另一方面,成熟的网络社会心理学对于创建出更好的网上娱乐活动和教育活动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5 网络心理学研究方法

网络为社会科学家揭开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在这个研究领域中存在着多种研究方法。心理统计研究者们正在开始运用一种定量的技术去探寻网络上的行为,更多的研究者则运用“定性化”的方法进行研究,目前已经出现的定性研究方法有:

1)观察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方法,网络心理研究也不例外,研究者应当系统地连续地在聊天室、邮件发送列表、新闻论坛等网络社区里跟踪观察人们的行为,通过对这些行为的分析来判断网络用户的心理过程。这种观察应当是有目的有方向的,研究者应当清楚地提出和理解他打算要观察什么,为什么去观察以及怎样进行观察是有效的,只有这样才不会错过网络用户的心理活动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

2)实验法。这里的实验是一种研究者自己成为网络用户而考察自身心理情感变化过程,而并非观察网上其他用户行为的方式,该方法在网络心理学中具有强大的功能。在这种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自己完全沉浸在他们研究的这个社会现象中,实验过程中内心任何细微的变化都能最真切地直接反馈给研究者的大脑,自身参与实验的研究方法也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解决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知识的重叠与角色的转换问题。目前国外出现了一些心理分析训练对于解决此类问题有一定作用。

3)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也是一种好的研究方法,透彻的案例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对于网络上的一切现象有个全面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对于一个社会环境的许多交叉层面有一个更广泛的认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案例研究应该是一种综合研究法,在实际的案例分析过程中可能借助到多种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

此外还有谈话、问卷等研究法,这些方法的实质在于研究者向网络用户提出要他们回答预先准备好的和仔细考虑过的问题,通过搜集和分析被试者的言语记录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在进行网络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因为网络改变了人类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时间、空间和感官上的构成,它需要一套有别于传统道德准则的独立的阐述说明。

6 结束语

网络心理学的这几个研究领域各自构成一套独立的研究体系,但它们之间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网络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新的边缘学科,它的研究目标就是用心理学这一传统学科的独特视角和观点来分析网络这一新生事物,从而来指导网络用户正确使用网络,正确利用网上资源和进行有效的网络管理。

标签:;  ;  ;  ;  ;  ;  ;  ;  ;  

信息管理的跨学科--网络心理学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