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化管控角度分析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论文_李辛格

从信息化管控角度分析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论文_李辛格

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以信息创新技术方式介入各行各业进行管理的例子比比皆是,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创新管理的一种趋势。因此,要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信息化进程,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在传统模式下,管理流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便,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管理流程的优化,从而对整个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基本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可以细分为:(1)土地、房屋及构筑物;(2)通用设备;(3)专用设备;(4)文物和陈列品;(5)图书和档案;(6)家具、用具等。

固定资产形成的来源可以大致分为:(1)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包括基本建设拨款形成和科研费拨款形成;(2)行政划拨,包括上级划拨或单位间无偿划拨形成;(3)自有资金购建;(4)接受捐赠。

2建立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2.1利于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配置的合理。如果在事业单位内部实行信息化管理来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有效控制,那么能有效地综合相关资产的储备、使用、闲置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另外,还能使工作流程进行简化,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防止部分个人或者团体对原本信息不明的固定资产采取私自启用,也能有效地根据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和相关资料来对资源进行配置。

2.2利于固定资产本身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管理方式和手段一旦信息化,就意味着公开化,能让事业单位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督和控制的部门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固定资产的情况以及走向,从而及时进行调控,确保资源本身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降低浪费率。

2.3利于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督和控制。信息化管理对事业单位来说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并把成本控制在一个稳定值。而且还能够增强财务监管管理的力度,避免出现漏洞。对资产有了一个更加细致的了解之后,单位就可以在决策上降低盲目性,提升自身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效率。

3信息化技术对管理流程的改进

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主要包括:(1)验收入账;(2)资产出租、出借与转移;(3)资产对账盘点;(4)资产处置。

3.1 验收后编码、贴标、登记台账

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将编码规则固化到管理信息系统中,在录入资产信息时,只需要输入资产名称、型号规格等常规信息,就可以由系统自动返回资产编号,也不必考虑编号重复问题,优化了资产入账流程。

3.2出租、出借与转移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将审批流程加入到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方便直接在系统上导出台账,并进行电子流程审批,审批完成后直接转入账务处理。

3.3资产对账盘点

借助信息化手段,在入账时因为资产编号都是信息系统返回的,所以方便制作资产信息二维码,在盘点的时候可以通过电子枪扫描二维码标签进行盘点,准确记录资产状态及所在位置的同时,还可以即时导出盘点报表,省时省力完成盘点工作。

3.4 资产处置

资产处置是一项严肃的活动,传统管理方式下,资产账务的变动一般受控不够严格,借助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数据库管理的技术,可以确保资产账务变动都有据可循,杜绝人为修改、随意处置的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固定资产信息化内容

固定资产信息化是以实物管理为基础,实现资产管理条目、分类、折旧、查询及统计信息化的专业实物资产管理方式,可以通过管理系统成熟的数据库管理和友好人机界面对固定资产实物从购置、转移、领用、维修、调拨、折旧、清理及报废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管,详细记录各次变更,使用一目了然的固定资产状态表、资产变更明细表,真正实现“帐、卡、物”相符,主要内容如下。

(1)在理念上:明确资产与实物资产的定位与管理职责,明确互相监督作用。(2) .在范围上:可以包含固定资产、办公消耗品及用品的管理,还可以通过自定义类型、用途进行范围选择,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管深入到细枝末节。(3)在形式上:以资产实物为核心,以各功能划分的实物分类为主线,赋予每件物体实物唯一的“身份证”——系统编码、使用人(或部门)、日期排序三者结合,从产生的源头开始规范管理,实现抓好资产源头。 (4)在流程上:涵盖了固定资产的完整生命周期,基础信息和统计信息随调随查,实现个体和分类项的规范性有机结合。 (5)在功能上:提供了大量且完善的系统功能,在面临财务分析和工作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以更为科学化的管理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5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

5.1个人设置子系统。个人设置子系统,主要是对事业单位的部门和工作人员等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管理,包含用户的个人资料的记录和修改、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的记录和修改等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对系统中不同用户的使用和个人信息进行管理。

5.2报表管理子系统。报表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的报表进行管理,包括维修报表、折旧报表等,并对维修和折旧的产生的费用进行统计,计算固定资产的投入和产出是否均衡,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否需要维修提供依据,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

5.3业务管理子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相关业务,如租赁、归还、折旧、维护、更新等业务进行管理,通过与计算机、数据库等相关技术结合,对固定资产的租赁和归还情况进行记录和查询、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和维护情况进行记录、查询和分析,并给出固定资产当前的性能状况,从而为系统管理子系统是否对固定资产更新提供依据,并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情况进行统计和查询。

5.4系统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事业单位的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包括系统状态、日志管理、清除系统缓存,从而对系统的综合性能进行分析,对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和处理,进而保障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顺利运行。

5.5权限管理子系统。权限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等用户在登录系统后的使用权限和角色进行管理,比如操作员管理、角色管理等。根据用户权限进行分类,从而对用户的职能和可操作性进行指导或者限制,实现不同权限的用户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

5.6资产管理子系统。资产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统计和管理,通过结合计算机、数据库等相关技术,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型和所属部门进行分类,为用户提供固定资产添加、查询、删除、修改、折旧、报表等多方位地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息息相关的汇总工作,从而实现对A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6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条件

6.1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进程,提升管理水平。必须做好基础数据登记、录入工作,不断完善准确的资产信息,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服务财务管理决策,做到符合随增减变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有利于资产购置计划、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资产处置及产权变更等资产管理事项的管理,有利于联网申报、审批,实现对固定资产各个管理环节的动态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管理更加快捷和高效。

6.2组织和培训。信息化管理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人才,那么对相关人员的组织和培训就成为了贯穿始终的重头戏。在组织和培训的手段上,要讲求科学性和系统性。此外,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人员,应根据其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培训,切忌重理论、轻实践,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其掌握应有的专业技能,利于信息化管理其他步骤的顺利实施。

7结语

固定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对于促进事业发展和单位科研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不断强化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率,也有利于资产通过电子化信息平台简化资产登记、入库、维护和使用随查等多方面效用。

参考文献:

[1]边竹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5):82-83.

[2]孔岩,王强军.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外企业家.2010(16):109-120.

论文作者:李辛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从信息化管控角度分析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论文_李辛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