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育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融合研究论文_易鸣1,张灵芝2

“工匠精神”培育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融合研究论文_易鸣1,张灵芝2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将“工匠精神”作为高技能人才优质共性的提炼,让“工匠精神”培育与技能型人才培养在核心内涵、自我价值体现和社会评价与实践内容等方面都形成融合统一的培养体系。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于,构建融入“工匠精神”的包括课程结构系统、课程标准系统、课程资源系统、课程实施系统、考核评价系统在内的完整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工匠精神;技能人才;培养;

“工匠精神”就是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一种职业精神理念。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人才紧缺和产业升级对提出了对不同层次技能人才的渴望,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作为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国制造 2025”的动力来源。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力教育机构,可以将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系统的融合衔接来实现精准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开展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加强对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办学文化软实力,增强院校对社会发展的适应力,为高职院校面对的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合适的人才保障,对促进湖南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背景分析

2016年以来,“工匠精神”这个词,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中的热门关键词。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注重培育“工匠精神”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主题“工匠精神”查到15408篇文章。肖群忠认为工匠精神在中国文化中体现为:“尚巧”的创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在西方文化中集中体现为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理念,这一观念来自于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以及基督教的新教伦理精神。王丽媛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国内研究“工匠精神”培养和塑造的学术论文不多,主要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和企业管理者。很多都是在构建"工匠"的氛围和管理激励制度体系等方面泛泛而谈,可借鉴执行的价值不大。一些职业院校老师如王丽媛,认为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内在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一种精神理念和职业态度,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很多职业院校老师对“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大多数人还专门针对“工匠精神”给出了定义,但基本没有什么创新性成果。有些中职老师,如邓成,从中职教育的角度对如何塑造和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了研究。另外一些老师如陈劲,认为,培育“工匠精神”要做到四点:首先,教育是根本;其次,奖励机制是促进手段;接着,建立让工匠专心于技术的组织是保障;最后,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是根本。还有一些企业家从行业实践的角度诠释了“工匠精神”。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给出了“工匠精神”的定义:“对每件产品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敢于创新,拥抱变革,在擅长的领域成为专业精神的代表。”他认为,因为缺失“工匠精神”,所以造成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中国制造要实现由大到强的华丽转身,必须呼唤和发扬“工匠精神”。

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着手研究分析定义“工匠精神”,但目前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立足于较为笼统的定义分析,很少将“工匠精神”与技能型人才直接融合在一起,提出具体可行的一体化培养原则或方法,该部分还有待深入研究。

二、研究内容

“工匠精神”培育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融合研究,首先要将“工匠精神”作为高技能人才优质共性的提炼,让“工匠精神”培育与技能型人才培养在核心内涵、自我价值体现和社会评价与实践内容等方面都形成融合统一的培养体系。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于,构建融入“工匠精神”的包括课程结构系统、课程标准系统、课程资源系统、课程实施系统、考核评价系统在内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比如以铁道供电行业为例,需要将接触网工、变电站值班员、电力线路维修工、机电设备维修工、电气设备维修工等岗位活动需要为总要求,以培养符合“工匠精神”的职业核心能力递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工作环境为场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内容,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和铁路特有工种职业标准,按照职业岗位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到职业能力分析这一路径,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逻辑线索,开发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对接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和株洲市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建设,通过构建适合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工匠精神” 培养特色目标,从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个人素质等方面将“工匠精神”转化为具体课程标准和能力素质培养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一套能有利于培养“工匠精神”的,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系统、课程标准系统、课程内容和资源系统、课程实施系统、考核体系在内的完整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内容:

1、将行业特色“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技能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实现“工匠精神”培育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衔接。根据岗位调研,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及职业精神要求,确定“工匠精神”特色培养目标,从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个人素质等方面将“工匠精神”转化为具体课程标准和能力素质培养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以共同开发着力于培养“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一体化培养体系,实现课程结构衔接;将“工匠精神”的特色目标具体量化,在课程标准方面进行统筹管理,实现课程内容衔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工匠精神”,在课程实施和资源开发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并通过企业实践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中高职衔接的课程结构衔接;对接岗位需求、生产过程和职业标准,引入企业真实案例,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衔接;共同开发试点专业全部课程标准系统,联合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接触网检修与维护》等 5 门。

3、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率和行业企业职工技术水平提高,收集相关数据,完善对培养“工匠精神”的培养体系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校企合作,探索“工匠精神”培养在中高职衔接中的具体课程教学实践系统,实现中高职贯通、分段培养。制定统一的包括日常教学、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学籍管理等课程教学管理制度,保证经过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培养后最终实现“工匠精神”培养目标,保证课程实施过程的全面衔接。

最终实现的目标包括:

1、将“工匠精神”转化为具体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工匠精神”特色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和能力素质培养要求。认为“工匠精神”就是技能人才的总体素质要求,包括扎实的专业理论、精益求精的专业技能、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善于沟通协作的个人素质,体现在课程体系里分解为责任担当、团队协作、安全意识、沟通协作、敬业乐业等具体量化的素质培养目标。

2、促进省内中高职生就业发展。通过将技能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相融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现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和过渡,通过项目实施既能解决中高职学生就业难又能缓解行业技能人才紧缺问题。

3、引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融入“工匠精神”的包括课程结构系统、课程标准系统、课程资源系统、课程实施系统、考核评价系统在内的完整的教育体系。

三、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最难解决的就是如何构建适合铁道供电专业的“工匠精神” 培养特色目标问题,需要从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个人素质等方面将“工匠精神”转化为具体课程标准和能力素质培养要求,而目前没有可供参考的权威指导经验。

其次,如何有效的构建融入“工匠精神”的包括课程结构系统、课程标准系统、课程资源系统、课程实施系统在内的完整的课程体系,以便进行具体实践教学也是必须经过不断探索。以铁道供电行业接触网工、变电站值班员、电力线路维修工、机电设备维修工、电气设备维修工等岗位活动需要为总要求,以培养符合“工匠精神”的职业核心能力递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工作环境为场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内容,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和铁路特有工种职业标准,按照职业岗位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到职业能力分析这一路径,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逻辑线索开发铁道供电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四、结束语

“工匠精神”就是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一种职业精神理念。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人才紧缺和产业升级对提出了对不同层次技能人才的渴望,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重要力量,是“中国制造 2025” 所急需的。中、高级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力教育机构,可以通过专业的有机衔接来实现系统化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中高职衔接,加强对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以提高办学的文化软实力、增强院校竞争力和适应力,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合适的人才保障。

2016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培养“工匠精神”的中高职铁道供电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ZJGB201617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郭霄霄.服装设计专业现代"工匠精神"培养模式探讨[J].艺术科技,2017(06);

[2] 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6(07);

[3] 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02);

[4] 李梦卿 等.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J].教育发展研究,2016(06)

[5] 李梦卿,杨秋月.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

[6] 朱叶.江西省理工类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17;

[7] 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08);

作者简介:

易鸣,男,汉,1982年1月出生,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老师,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供电技术

张灵芝,女,汉,1981年7月出生,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负责人,副教授、工程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供电技术

论文作者:易鸣1,张灵芝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  ;  ;  ;  ;  ;  ;  ;  

“工匠精神”培育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融合研究论文_易鸣1,张灵芝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