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结水溶氧高异常情况分析及整改措施论文_宁明远

(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沁阳发电分公司)

一、异常发生时间及情况说明

华电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二期1060MW超超临界机组,其锅炉采用燃烧器前后墙对冲布置直流炉。汽轮机采用的是西门子的单轴、4缸4排汽,一次中间再热、直接空冷凝汽式。二期#3、4机组投产后,凝结水溶氧正常运行中均出现频繁大幅波动的情况,最高已超过溶氧测点的最大量程(100ug/ L)。化学水质监督要求凝结水溶氧<30ug/ L,#3、4凝结水溶氧已严重超过规定值。

二、异常发生前运行状态及主要操作

#3、#4机组凝结水溶氧大幅变化时,机组负荷、背压以及热井水位等参数稳定,热井内凝结水过冷度<2℃,无重大操作,亦无异常情况,机组运行正常。

三、异常排查过程

查阅二期化学精处理#3、#4机凝结水溶氧测点的历史数据,发现#3、#4机凝结水溶氧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和#3、#4机热井补水有一定的相关性。当#3、4机组热井水位低开始补水时,约15分钟后#3、#4机凝结水溶氧由30-50ug/ L快速上升至最大值100ug/L,当热井补水调门关闭20分钟后,凝结水溶氧缓慢下降至30-50ug/L。

四、异常处理过程及设备损坏程度简述

在#3机组做实验:关闭#3机组热井补水调门,检查#3机凝结水溶氧稳定在40ug/ L,当热井水位降至1390mm时,打开热井补水旁路电动门20%;12分钟后热井水位升至1500mm,20分钟后检查凝结水溶氧未大幅上涨,反而降至33ug/ L。

凝结水含氧高的危害,含氧量较高的凝结水通过回热设备及其附属管道时,会对这些设备造成腐蚀。因为氧与金属形成原电池,使金属产生电化学腐蚀,造成各辅助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降低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另外,在汽轮机的回热系统中,采用的是表面式换热器,设备的腐蚀物附着在换热面上,形成疏松的附着物,同时凝结水中含氧过多,会使换热面上形成一层薄膜,使换热热阻增大,降低循环的热效率。

五、原因分析

如附图1所示,#3、4机组运行中,运行人员对热井补水通常采用补水调节阀对热井进行补水,热井补水调阀的管路采用φ325*12不锈钢管将除盐水补水送至距热井底部上方1.9米的位置。而热井补水旁路采用φ159*6的管道将除盐水补水送至距热井底部上方9.1米的位置,并且出口处布置两列φ159*7长度为1.3米的喷管。

凝结水补充水采用除盐水,除盐水进入2000立方米除盐水箱后,通过凝补泵或凝输泵补入热井,除盐水箱上部采用浮球密封结构,它与外部空气未完全隔离,导致凝结水补充水的含氧量非常大,一般为7000ug/L,是合格凝结水溶氧的200多倍,如凝结水补充水量大,那凝结水的溶氧量将很难达到合格水平。当使用正常补水调门进行补水时,因无雾化喷头,而且补水进入热井的位置较低,热井的热力、真空除氧不起作用,导致凝结水溶氧高。但使用旁路管道补水时,管道末端设有雾化的喷管,补水进入排汽装置喉部时雾化良好,加大了凝结水补水换热面积,使补水溶氧大量析出,降低了凝结水溶氧。查阅排汽装置设计图纸,规定对安装有调阀的φ325*12补水管道为启动补水,而旁边φ159*6补水管道为机组运行中的正常补水管道,故设计上存在问题,造成运行人员在机组运行中只能使用带调节阀的管路进行补水,而真正带除氧功能的旁路管道则无法正常使用,这就使未加热除氧的除盐水进入到热井内,造成凝结水溶氧升高。

六、改造措施

1、机组检修时,增加一段联通管:在补水调门后与手动门间使用一段φ159*6的不锈钢管,与补水旁路电动门后的管道联通。

2、运行方式更换:机组运行中,关闭补水调门后手动门以及旁路电动门,通过联通管,使用旁路电动门后的管道进行补水。当在事故或机组启动补水时打开手动门,使用两条补水管道同时补水。如附图4所示。

3、采用此补水方式,#3、#4凝结水溶氧就不会再出现溶氧大幅上涨的现象,并将凝结水溶氧保持在30-50ug/L。通过真空查漏或加联氨的方式将凝结水溶氧降至规定值以下。

七、报告附件:

附图1 原设计管道

附图2 整改后管

参考文献:

[1]华电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1060MW集控规程(A版)

论文作者:宁明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凝结水溶氧高异常情况分析及整改措施论文_宁明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