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赵曦

关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赵曦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0)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生在学校里表现出的一些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从组织活动、激励机制与学生交心三个方面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了一些尝试,望能给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高职生

对我院高职生进行调查,发现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智力不低,但是学习动力不足,其中,8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为父母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感,否定自己,自我意识很模糊,心态消极;生理发育提早,对性很感兴趣,但对性的认识有偏差;个人独立意识强,与集体、他人的协作观念差;对自己未来职业很担忧,但又不知道如何去设计未来的职业。这些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成长中烦恼不少,相比同龄的青少年而言,他们有求职、学习与未来发展的多重压力。

那么作为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基于这种状况,我想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了解学生、认识学生。

1、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由于高职生的年龄不大,个性尚不成熟,他们的行为极受情绪左右,当其情绪愉悦时,学习积极性就高,与别人相处也和谐;当其情绪消极悲观时,学习积极性就低落,与别人也不能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整夜上网等不良现象。

2、意志方面一般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在这方面,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意志薄弱,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

3、性格方面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独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唯唯诺诺。

4、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高职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变化,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对学习失去兴趣,精神明显萎靡不振。笔者曾碰一男生询问,他班有一女生向他表示了爱慕,并递一纸条与其约会,但他未去赴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认为那女孩相貌平平,又无风度,他从未注意过她的存在;再则自己入学之前下过决心,学习时间不谈恋爱。时隔一月,偶见那女生与另一男生逛街,心中略有异感,马上避开。但以后常想起此事,心中大为不安。明知与已无关,但心放不下。这些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高职生心理的可变性和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只要教师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的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的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二、对症下药,开展一些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与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可开展一些“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相关的监督机制,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组织一些班集活动,比如: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辨论会、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有一股凝聚力能产生互助协助的精神,使他们溶于集体消除隔阂。

3、与学生交心。我见过这样一个班主任,她用这样一种方法与学生交心,我认为很好,那就是笔谈。她让她班的每个学生制作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数、内容不限,一周与她交流一次,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东搬西凑词不达意,渐渐地,学生敢说悄悄话、知心话了,这种方法是她进行的一种心灵交流,效果非常好,不但了解学生的一些动态,而且又可针对不同对象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关心和疏导她们的心理问题,但这种交流要注意几个原则:(1)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2)共情原则:注意倾听,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3)保密性原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頋忌,畅所欲言。

总的来说,高职生的重要任务是学习理论与专业技能,但是伴随着学习生活带来的种种难题与困惑还需老师的疏导和指引,这将有利于他们树立坚定正确的信念,学会调节抱负水平,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有意识地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对自我心理放松、消除心理压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应该说,这项工作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还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开辟各种教育渠道,运用各种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高职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灵〈〈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版.

[2]易法建〈〈心理医生〉〉2014年1月首版..

论文作者:赵曦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关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赵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