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盈利之路_马云论文

淘宝盈利之路_马云论文

淘宝盈利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淘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淘宝的下一步如何“变得势为得分,变人气为收入”?也许这正是当下马云所思考的问题。

2006年年底,和往常一样,阿里巴巴集团公司的高管们举行了为期三天的战略会议,讨论下一年集团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像每一次大出击之前那样,相关战略会议的内容被严格保密。

被大家称为财神的淘宝总经理孙彤宇——在阿里巴巴集团进行架构调整之后,他现在是淘宝网总裁——则在战略会议内容尚未能够曝光的时候,倾向于一再地引导笔者,“杭州武林门商圈的商业形态非常丰富多样,大型高级商场,专卖店,小店甚至批发市场,都能够在方圆一公里的地方共存并且准确找到各自的目标群体,在网上,我们也可以营造这样一个概念,不再是一个商场的概念,而是比商场更大更完备更适合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商圈的概念。”

硬嘴马云的“钱途”在哪里?

2005年,马云对网民许下诺言,答应在三年之内,淘宝绝对不会收费,免费的策略将持续到2008年,“至于2008年之后怎么办,我不知道。”马云说。

时间转瞬而过,2005年,淘宝曾经推出过一个被淘宝官方称为“对盈利道路进行探索”的项目“招财进宝”,结果导致了淘宝用户罢市反对而匆匆撤下。这是淘宝自2003年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挫折,但是这一切似乎并不能够阻止淘宝前行的脚步。

2006年,淘宝的市场份额达到压倒性的72%,Ebay易趣卖给了中国互联网公司TOM。马云欣喜若狂向全世界宣布,他和Ebay易趣之间的竞争已经结束。

当距离2008年只有一年时间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希望,马云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他究竟打算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将他用三年时间抢下来的江山,变成真正有意义的真金白银。

马云迟迟没有能够作答。善作惊人之语,好走不寻常道路的马云,还有没有能力探索出一条让人耳目一新的盈利模式呢?

淘宝现在所要做的,不再是抢夺市场份额,而是将72%这样令人垂涎的市场份额,真正变成拿得出手放得入袋的真金白银。尽管马云还很嘴硬,说阿里巴巴的资金储备,足够淘宝以现在的速度继续烧31年的钱。这样有零有整的数目,你相信吗?更何况,现在全世界的目光都在盯着马云,看马云在用免费的战略迅速拿下市场,扳倒巨无霸Ebay,并一再告诉大家“免费也是一种商业模式”之后,他如何证明,这个模式一样是能将这家公司带入盈利,成为一家赚钱的有道德的公司呢?

复制,知其可为而不为

一个最朴素直接的想法是,把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移植到淘宝上,不是很好吗?

阿里巴巴有中国供应商,以卖排序的方式为主,以打理店铺提供交易沟通技巧为辅,在淘宝上也完全可以做到。目前淘宝输入关键词搜索,出现的页面上的排序可以有三种选择、按照价格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按照拍卖剩余的时间从多到少或者从少到多,按照卖家的信用等级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也有打理店铺提供交易沟通技巧。

阿里巴巴有诚信通,电子商务的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模式,在淘宝上一样存在。交易前的认证工作,尤其是对卖家的认证,淘宝在做,而且相当认真,需要身份证复印件来核对。交易中的资金流问题,支付宝是首先在淘宝上交付使用的,交易后的评价体系,在淘宝上已经非常成熟了。

可是,淘宝没有将这套体系化作真金白银的意思。

在马云看来,很多在淘宝上购物,开店,在闲暇时间卖一些自己制作的小东西,转让闲置的衣物或数码产品,还属于一种体验行为。也许某一单生意的产生,对于卖家来说,有一定的收益,但是这个卖家开店,只是玩票的性质,可能他一个星期,一个月,也只有这一单生意成交。这一单生意,还不一定能赚到钱。马云显然不能指望从这样玩票性质的卖家手中收钱。

那什么时候才能让马云向卖家收钱?也许我们可以从阿里巴巴收费的时间点上看出端倪。

2002年阿里巴巴获得盈利的时候,注册的企业用户大概在100万。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马云一直强调,淘宝的目标是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这个就业机会的概念是什么?马云经常打的一个比方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个两钻的卖家,一个月通过经营淘宝上的店铺,获得的利润能够达到3000块钱,那么我们向他收取10块钱,他应该会很乐意地交纳。为什么划出一条3000块的生死线呢?因为月入3000证明他依靠这个店铺可以养活自己,开店的行为不再属于玩票或者兼职,他可以全心全意打理这个店铺,店铺已经成为他的工作机会,成为他的事业。

所以,我们或许可以得出结论,等到在淘宝上每个月有100万个店铺收入超过3000元,就是淘宝开始收费的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到来之前,“招财进宝”曾经做过一次不成功的尝试。2007年,距离他说的淘宝开始收费的时间2008年,还有整整一年的时间。

而在笔者看来,超越了Ebay易趣阶段的淘宝,未来可能进入的将是一个新领域的竞争,而他的竞争对手,也很可能变为更加传统但是更加庞大的对手。

善作惊人之语的马云,有无能力在淘宝探索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盈利模式?

淘宝VS新国美?

以手机市场为例,电子商务的身影已经隐约可见。

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06年第三季度的手机销售中,家电连锁的销售量占到全国市场的19%,而专业卖场却只占全国市场的12%。家电连锁商已成为手机销售的主渠道。同时,电子商务凭借高效、便捷、成本低廉、信息量大、流转快、覆盖面广、省时省力等特点也吸引了各经销商、零售商的注意力。据北斗手机网董事长谭文胜介绍,在北斗网推出的服务于手机商家的网上供求交易平台目前已突破单月60万台的销量。手机渠道的网络化趋势将成为传统渠道的有益补充。

这个时候,淘宝网如果加大对于手机网上销售的工作,那么就完全有可能成为这个市场的强劲竞争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预测,2006年中国的小家电市场销售将超过650亿元,而到2007年,市场销售将能达到800亿元。今后5年,小家电市场的年增长幅度将在8%到14%之间。而这种产品,本身就是最适合面对消费者进行的电子商务。

同理,对于标准化的家电产品来说,各大品牌在各地纷纷建立体验中心,其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积累之后,新一代的消费者在淘宝上对之进行购买就变得更加有可能性。

2006年11月22日下午,国美永乐合并而成的新国美电器集团在北京正式成立,新国美5年发展纲要之中披露:2007年争取销售额突破1000亿,力争达成利润23亿以上。面对每个实体家电连锁店一年上千万的成本和一两个百分点的利润,淘宝的电子虚拟市场优势就变得极为重要。

一方面,是家电产品的大做广告,新品推广,消费者信息接受渠道众多。另外一方面,仅仅是购买模式的变化,由去交通堵塞人满为患的实体店,变为在网上购买。而带有星级标志的淘宝卖家的热情服务和支付宝的使用,对于消费者来说,上淘宝购买家电产品,并不是太难的习惯改变。

因此,有理由猜测,新国美最大的对手不是本土的苏宁,也不是舶来的百思买,而很可能是一群笑嘻嘻的店小二推动的淘宝!

“不划算”的C2C电子商务体验

有一位阿里巴巴的高层,从淘宝上线的那一天开始,她也有意地培养自己在网上购物的习惯。买东西是她在淘宝上的主营业务,偶尔也会把家里用不着的闲置二手的东西拿到淘宝上去卖。

东西很快就卖了出去,对方选择了平邮。于是她带了东西去邮局寄包裹,因为怕东西在邮寄的过程会有损坏,所以她特意选择了一个最结实的箱子,打包好,寄了出去。“没想到的是,打包加上箱子的钱,就要几十块,这么一算下来,我一分钱也没有赚到,把东西给了别人,还搭上了来回的车钱和许多时间。”所以,她也感叹说,好在自己纯粹是为了体验,才会在淘宝上面卖东西。可以想象,淘宝是不能指望向类似的玩票买家收费生存的。

淘宝PK沃尔玛、家乐福?

除了剑指家电连锁巨头,还有一样可能发生的前景是,淘宝PK沃尔玛和家乐福。

2006年上半年,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3%。2005~2006年中国零售业年度报告显示,中国零售业行业整体趋势向好,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零售业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零售业从规模竞争进入精细管理和协同竞争时代。各类零售商的门店扩张速度呈现放慢的趋势,但从单店盈利性和坪效、人效等零售业生产率指标上看,优秀零售商的成绩都在上升。同时,在零售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地区,优秀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也在不断改善。

看到这样的分析,可以想象,拥有极高用户忠诚度和粘着力的淘宝,凭借其熟悉新一代消费习惯和购物偏好的优势,不仅仅会满足于家电市场销售这个战场,很可能利用互联网低成本延展的先天优势,将触角伸延到大众零售市场领域。

为什么不能在淘宝上买油买米甚至买菜?实际上,淘宝上大量的钻石卖家,本身都是商户。由C2C到B2C,其中的过渡并不生硬。淘宝商城的出现,也已经显示大量供货商越来越看重淘宝上的消费群体。

由于生活需求的多元化发展,顾客的消费从求量转为求质,从重品种转为重品牌,他们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费在餐饮、娱乐、教育培训和旅游等方面。即便需要在零售店购物,他们也希望在那里花更少的时间和更少的支出。

这些趋势,似乎都和淘宝的客户群体不谋而合。

只做自己最擅长的

淘宝会做这样,会做那样。淘宝想做这些,正在做那些。

那么,淘宝有没有不做的事情呢?

有的。孙彤宇也好,其他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的管理层人员也好,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强调一点,淘宝只做自己最擅长的。把电子商务的交易平台做好。

“不会有淘宝牌卫生纸,也不会有淘宝牌牛奶。”孙彤宇说这个是肯定的。淘宝也不会做仓库,不会做物流。

亚马逊的成功,对于淘宝人来说,似乎吸引力有限。

同样,零售业大鳄们的一些成功经验,例如大批量的贴牌订单式生产和销售等模式,似乎也不是小二们的兴奋点所在。

优化技术、完善服务和搞好社区,似乎是淘宝这个年轻人为主的互联网企业实践自己愿景的核心做法。

标签:;  ;  ;  ;  

淘宝盈利之路_马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