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探讨论文_申屠梅珍

申屠梅珍

(东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浙江东阳 3221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足浴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我院剖宫产分娩的600例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预防措施基础上,配合中药泡脚,对照组只用普通常规预防措施。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足浴对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 中药足浴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362-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孕产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剖宫产术后产妇尤易发生。不仅增加了产妇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严重的可致肢体病残,甚至因发生肺栓塞等而危及生命。因此,积极有效的预防,降低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本院近年来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在采用一般预防措施基础上,配合中药足浴,发现有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剖宫产分娩的60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年龄20~43岁,孕周36周~42周,排除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及免疫性疾病,其中在剖宫产术后除一般预防措施基础上,配合中药温水足浴的300例产妇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一般情况及产科条件相近、只做常规一般预防措施的产妇300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体重、孕周、孕次、妊娠合并症(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凝血功能、手术时间及方式、术后用药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用一般常规预防措施:如补足循环血量、避免脱水、早期活动、按摩下肢、保持大便通畅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配合中药方细辛6.0g、葛根15.0g、黄芩15.0g、生地黄10.0g、干姜15.0g、花椒10.0g、泽兰10.0g、红花10.0g、苏木10.0g、酸枣仁15.0g、黄芪20.0g、当归15.0g,水煎煮后取汁加适量温水泡足20—30分钟,水温以产妇感觉舒适为准,水量需以没过脚踝,泡足同时可用温热毛巾蘸足浴水轻轻搓洗双下肢。早晚各一次,睡前用尤佳。

1.3 统计方法 两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有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左下肢,且症状轻微,对照组有6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左下肢5例,右下肢1例,无双侧同时发生。经X2检验,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中药泡脚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两组病例经积极治疗均治愈。

表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

3 讨论

产妇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下肢静脉血流滞缓、血管壁受损等是剖宫产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产妇剖宫产术后由于手术创伤、疼痛致使活动减少等高危因素增加。本中药泡脚方剂中当归、红花、苏木、泽兰,活血化淤,花椒、细辛、干姜,温经散寒、止痛,生地黄、酸枣仁养血安神。而温水因温热刺激本身也有促进血液循环作用。所以中药泡脚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消除疲劳、促进睡眠等作用。加上适量补液,指导产妇早期活动、按摩下肢、合理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等积极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且简便易行、经济实惠,产妇乐于使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蔺,徐家文.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防治经验探讨[J].中西医结合与祖国医学.2008,12(7):646~647.

[2] 赵鹏,刘丽君,宋涛.剖宫产与自然分娩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23):8~9.

论文作者:申屠梅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5

标签:;  ;  ;  ;  ;  ;  ;  ;  

中药足浴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探讨论文_申屠梅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