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刘佳论文_刘佳,李沛桐,王岩,王晓炜,车特,金鑫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刘佳论文_刘佳,李沛桐,王岩,王晓炜,车特,金鑫

刘佳 李沛桐 王岩 王晓炜 车特 金鑫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要:综合性康复治疗理念在临床医疗中的有效落实,一方面能够为传统医疗体系提供更加完善的治疗辅助措施,由此丰富临床的医疗手段与方案;另一方面凭借综合性康复治疗的内容,更能够灵活的掌控患者身体及心理状态,以便治疗工作的落实更易被患者接受。本文基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研究展开分析,在明确治疗方法及相关结论同时,期望为临床医疗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参照。

关键词: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临床分析

一、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概述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体系构建最显著的特点,同样从患病率等角度分析,更为城市医疗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在诊疗压力。其中,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随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呈逐年上升趋势,神经内科偏瘫病症的出现更是已经成为临床医疗工作开展的重点研究项目,此类病症既影响了患者的身体素质,使其生活与工作难以自理,同时更会对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使其放弃治疗最终抱憾终身。因此,在现阶段临床医疗环境中,必须对患者身体及心理双方面进行协调,才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而综合性康复治疗概念的出现,正贴合了当前临床医疗工作开展的需要。

二、研究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

将2017年8月~2018年8月来科室治疗的120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29:31;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55+2.24)岁;其中脑损伤患者11例,脑出血患者36例,脑梗死患者13例。实验组60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30:30;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56+2.56)岁:其中脑损伤患者12例,脑出血患者36例。脑梗死患者1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期间诊师需秉承严谨的态度对患者身体素质及状况进行分析,确保身体状态无明显差异,才能为患者家属介绍两组治疗,并签署协议确保研究工作开展顺利。其次,在研究工作开展之前,医师需根据病情特点与以往档案资料内容对病情康复条件进行分析,拟定较科学的疗效判定标准,确保内容具备判断的意义和明显的对比性,才能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审查参照。

期间,对照组患者治疗仍沿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流程与环境能够被有效把控,再定期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确保疗效判定标准能够被有效落实,并能够辨别出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才能有效把控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流程,避免对研究结论造成影响;而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同样需继续服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但在此基础上,提供综合性康复治疗平台,由此增强两组患者治疗的对比性,并同样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对患者身体参数进行记录。期间,需对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性治疗拟定阶段化分析方案,以便更为明显的判定康复性治疗的作用。其中综合性康复治疗措施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1)运动治疗

此种治疗方式需结合患者实际的身体状况进行分析,确保能够通过适度的运动增强患者对神经肌肉的控制力,才能协助患者在医疗环境中进行适当锻炼,由此增强治疗效果。在此期间,医师需跟随患者对其身体状况进行记录,提供阶段性体能评分系统,以便更有效的评判患者身体恢复状况,为两组对照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参照。

(2)心理治疗

医师应清晰认识到患者的心理状况与特点,对患者可能存在的治疗抵抗心理进行及时疏导,并通过心理暗示等形式,是患者时刻抱有康复期待感,才能为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期间,医师需根据患者家庭状况、工作环境、受教育水平综合分析,由此判定患者心理状态,在疏导紧张等负面情绪同时,应根据实际状况选择治疗方案,避免患者对治疗产生排斥感,同时更能够在最大限度内增强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以便后续评比工作落实具备更明显的疗效对照资料。

3.观察判定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未治疗效果及治疗有效率,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评价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 100%。

(2)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评分。

4.统计学处理

以先进且严谨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与(%)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并采用t值检验和x检验,两组对比满足P < 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研究结果分析

根据治疗前对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比对可知,实验组治疗显效共有30例,神经功能缺损现象得到了有效改善;而有效及无效病例分别为27与3,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理下显效15例,有效及无效分别为23与12,有效率为80%。由此可见,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其次,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数据可知,在开展治疗工作之前,其评分系数并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虽然都有所降低,但实验组患者评分降低更为明显,也由此可知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由此得出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方法优于传统神经内科治疗方式。

最后,从患者治疗调查问卷角度来看,实验组的综合性康复治疗措施更能够被患者所接受,不但极大疏导了患者的接受治疗的心理压力,同时更有效降低了家属看护难度。

四、研究结论分析

神经内科偏瘫病症会导致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受到极为严重的损伤,使其生活难以自理的同时,更易对心理与生理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甚至部分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接受治疗的态度,为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带来阻碍。而综合性康复治疗理念的有效落实,则从患者身体及心理双方面出发,不但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体能训练,同时凭借心理疏导更能够使患者抱有积极心态相应治疗,由此极大提升的康复性治疗的效果,更有效降低了死亡率,为患者生存及健康奠定了更扎实的基础。

在此次研究中,将120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确保两者病情状况相近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以分析实际治疗效果。期间,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从数据而言,综合性康复治疗工作开展更具优势,从统计学差异性来看,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更优于对照组。故而,从本次研究可知,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较,神经内科偏瘫综合性康复治疗措施具备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改善患者情绪,更能够有效提升临床医疗工作的质量水平。

五、结语

综合性康复治疗工作的有效落实,不但为患者身体素质的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有效增强了患者对身体的把控能力,同时凭借心理治疗方面的优势,更能够及时疏导患者治疗的压力,为后续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帮助同时,更让患者对康复后的生活抱有期望。故而,在论述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期间,必须明确综合性康复治疗工作内容与难点,并提供完善的疗效参照判定系统,才能为后续临床医疗工作的落实提供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关博重.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8):200-201.

[2]高杰.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3):150-150.

[3]钟小劲,何锦照.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7).

[4]张红卫.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人人健康,2018(2).

论文作者:刘佳,李沛桐,王岩,王晓炜,车特,金鑫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  ;  ;  ;  ;  ;  ;  ;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刘佳论文_刘佳,李沛桐,王岩,王晓炜,车特,金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