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李彪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李彪

身份证号码:13070219760912XXXX

摘要:近年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形式也愈加复杂,大量超宽、超厚大型建筑不断涌现。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只在施工阶段留设的临时性变形缝被叫做后浇带。后浇带的设置,应按照具体施工情况,保留一定时间后,再进行封闭,进而保证结构形成一无缝整体。后浇带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可将结构内永久性变形缝取消,有效控制裂缝,且有利于改善结构性能,为此,开展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1后浇带技术的含义

根据我国的相关标准,对于后浇带技术的内容进行了一次比较透彻的分析。所谓后浇带技术实际上就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涂抹不匀造成的裂缝问题的解决方式,而且要求其要严格的按照施工的规范及设计来进行,在进行基础的建设过程中,要留有临时的施工缝隙。所以说后浇带作为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要合理的解决工程的质量问题,所以我们说后浇带技术能够有效的促进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水平。

2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

首先,后浇带的设计原理为“抗放兼备,以放为主”,分别应用于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解决建筑物的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等问题。其次,在房建施工设计中,采用留后浇带的做法,使混凝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约束应力释放,在后浇带施工结束后,在结构上减少应力的影响,降低由于过多设置导致的永久性变形缝。最后,为了让工程更加完美,工作人员应该在设计前对房间的基础结构进行计算和强度校对,从而算出准确的应力,然后选择合适的抵抗应力手段。

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3.1底板后浇带施工

为将积水及时、快速排出,可每隔20m将一个集水坑设置到底板垫层,300mm为坑深。为便于铺贴防水卷材,可将侧壁进行45°斜坡设置。留置集水坑时,需错开地梁部位,防止对梁底主筋造成严重损害。浇筑过程中,可同时浇筑集水坑与后浇带。

因本工程具有较深基坑,为避免地下水压力对后浇带位置垫层造成损害,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选用补强措施进行后浇带下部垫层混凝土处理,并进行临时防水板设置。在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护中,如选取木夹板支模,则操作难度较大,且清理施工缝位置混凝土较为困难,为此,模板可选取快易收口网替代,这样不仅便于安装,还不需要拆除。

3.2增强后浇带的配筋管理

最后后浇带配筋处理能够显著提升后浇带施工质量,由于梁板跨度比较大,就需要根据图纸的设计需求,来暂时性的断开钢筋。

等到混凝土填充工作结束,再进行焊接钢筋工作。要是钢筋跨度比较小,就不可以将钢筋断开,掌握后浇带施工的配筋标准,而且需要按照承受较大内力的需求来进行判定,确保封闭之后承载力能够得到保障。

3.3顶板后浇带支模施工

(1)支撑。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构件浇筑成型之后,不能作为悬挑构件对自身荷载、上部施工荷载进行独自承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拆除顶板模板过程中,应将一定量支撑留设到后浇带两侧,也就是说在顶板支撑时,后浇带两侧可单独支撑。按照受力计算分析,后浇带两侧梁板悬挑跨度在4m以内,立杆支撑选用2排即可;如悬挑跨度在4~8m之间,则立杆支撑应选用3排。

(2)铺设模板。顶板支模过程中,不可以断开后浇带位置的顶板模板,应与其余顶板模板一起完成铺设施工。要求整块模板与后浇带垂直铺设,以此构成一条顺直拼缝。如顶板混凝土强度与拆模强度相符,则可拆除其余顶板模板,且不会对后浇带底模造成任何影响。在后浇带部位梁模板可断开,此时需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再次支模封闭,其主要是为了便于清理后浇带内杂物。

(3)卸荷及回顶。选取可上下调节的顶托用于支撑立杆顶部,当顶板混凝土强度与拆模强度相符,则应一根一根地对顶托卸荷,并拆除后浇带两侧模板、龙骨,随后再将顶板紧固,防止原支撑层满负荷向下传力。

3.4地下室外墙沉降后浇带支模施工

(1)制作预制板。为便于施工、节省场地,可按批次制作预制板。一般底模可选用木夹板,需固定四周。同时可选用50×100mm木方作为侧模,进行500×1500mm木框制作,100mm为框高,并与底模固定。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将木框短边设置为8:5坡角,且做好固定施工。完成上述施工后,即可进行钢筋网片绑扎,并将6根拉结钢筋埋设到指定位置,其直径为12mm。待洒水保湿之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当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应及时拆除模板。(2)安装预制板。安装预制板时应严格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并选取M5防水砂浆对上下预制板间的缝隙进行充分填充。选取点焊、铁丝绑扎等方法固定预制板拉结筋与墙体水平筋。在施工后期阶段,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拉结筋可当做对拉螺栓使用,以此对外墙内侧木模板进行充分固定。安装完地下室外墙预制板之后,应及时回填地下室基槽。

3.5混凝土处理

首先,保持混凝土配比。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采用“三掺”技术,从而保证后浇带混凝土和先浇混凝土能够紧密结合,保证施工安全。“三掺”技术的主要内容为:选用YQA膨胀剂加粉煤灰,降低水化热峰值,从而减少水泥的用量。和FDN-5减水剂补配配收缩混凝土,改善和易性,进而减少游离水产生的蒸发水通道,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其次,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工作人员彻底清理后浇带中的残留物,并且充分浇水润湿模板。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设计好的施工顺序,从基础梁开始浇筑,然后浇筑楼层梁板。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测试的混凝体的坍落度,留置强度试块,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的插入深度。再次,混凝土的表面处理。混凝土表面的泌水收缩容易使墙体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发生在混凝土终凝之前。混凝土在经振动器振密实,表面出现浮浆后,立即用刮尺刮平。最后,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在混凝土终凝硬化前,工作人员不应该进行浇水养护,需要采取覆盖湿麻袋养护,在终凝后,进行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保持在湿润的状态。

结论

综上所述,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工程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后浇带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为此,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后浇带,且保证选用的施工方案具有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规范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提升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志恒.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相关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15).

[2]尤美霞.浅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06):92.

论文作者:李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李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