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论文_陈孝芳,苏畅(通讯作者)

陈孝芳 苏畅(通讯作者)

【摘 要】 目的 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行剖宫产的108例产妇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结果 术后护理7d后,干预组产妇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产妇的疼痛,从而提高临床护理疗效。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随着今年我国二胎政策放开,人们分娩观念发生了改变,二期剖宫产以及高危孕产妇较多,我国剖宫产率也不断提高,剖宫产术后诸多的并发症也不断增加,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栓脱落会引起、心、脑、肺等重要脏器栓塞,增加了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风险,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健康[1]。临床为有效提高剖宫产后产妇的身心健康,提倡实施早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产妇的康复。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行剖宫产的108例产妇临床资料,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为临床剖宫产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行剖宫产的108例产妇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产妇。干预组54例产妇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6.543.16)岁;孕周39-40周,平均孕周(38.15±0.55)周;初产妇41例,经产妇13例;体重59-76kg,平均体重(65.54±1.55)kg。对照组54例产妇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26.54±3.16)岁;孕周39-41周,平均孕周(39.25±0.43)周;初产妇18例,经产妇36例;体重59-78kg,平均体重(66.13±2.15)kg。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即常规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

2.2干预组组

干预组产妇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2.2.1心理护理

与产妇主动沟通,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产妇的积极配合度。同时提高产妇对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正确认识,介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诱因、预防措施,提高产妇的感性认知[2]。

2.2.2妊娠晚期的预防

在妊娠晚期提醒产妇要注意促进静脉回流,不要久坐、久站,睡眠时尽量将下肢抬高,出内衣、内裤尽量宽松,避免紧勒腹部。在上厕所时,尽量避免久蹲厕所。此外,告知产妇要绝对禁烟,以防严重的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从而影响血液循环。

2.2.3定期进行孕检

护理人员提醒产妇定期进行检查,并且积极参加相关孕妇知识教育,及早发现孕期并发症,有效预防和减少孕期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难产等都会增加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所以产妇应该避免过度劳累,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学会调整自我情绪,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并且均衡饮食,控制体重过于增长,因为过胖会引起人森高血压综合征,从而增加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3]。

2.2.4术前健康教育

产妇在剖宫产前,向其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加强产妇认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产妇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积极配合术前常规检查,培训产妇进行主动肢体的锻炼。此外,鼓励产妇配合临床预防措施,鼓励产妇积极参与到剖宫产术后护理工作中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2.2.5体位护理

剖宫产术后进行有效的体位护理措施,即在术后2h指导产妇在床上进行伸屈踝关节。同时为了防止产股下肢回流异常或者身体下肢承压过重,通常在术后6h在床上或胸身体,例如翻身,膝关节伸屈联系,并且主动背屈神踝关节进行双足内收外账活动。在术后18-24h,拔出尿管后产妇可以自行下床活动,但是注意不要负重过大[4]。

2.2.6热敷

产后如果发生下肢肿胀、疼痛,血栓溶解后,可以用50% 硫酸镁将纱布蘸湿后放在肢体患处,并且热敷反复进行4-5次。因为硫酸镁具有扩张血管、解痉镇痛的作用,并且可以吸附水分,具有良好的消肿和促进侧枝血循环作用。

2.2.7饮食指导

剖宫产术后6h后,产妇可以进食流质食物,但是要注意应该以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和易消化食物为主,并且要多饮水,每日进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坚决杜绝进食生硬食物。此外,严禁吸烟饮酒,进食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3.疗效判定

术后疼痛分为4级:0级无痛,1级轻度疼痛,2级中度疼痛,3级重度疼痛。分别记为0分、1分、2分、3分[5]。

4.统计学分析

所有记录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 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结 果

1.临床护理干预7d后护理效果对比

术后护理7d后,干预组产妇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临床中应该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还应该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因为,下肢静脉血栓一旦形成,会对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造成严重影响,并且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所以,在剖宫产术中做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6]。

本文以上研究显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和控制剖宫产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组产妇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22.22%、5.56%,临床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6.29%,疼痛评分为(1.12±0.81)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剖宫产术后给予早期护理干预,通过全方位的对产妇进行护理,例如饮食指导、心理疏导、运动指导等,有效预防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护理人员通过科学的护理,正确引导产妇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积极的配合临床护理,及时的发现了临床症状,并且给予处理,最大程度减小和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此外,定期对剖宫产产妇进行下超声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参考文献

[1]蔡莉莉,徐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20(11):39-40.

[2]张改凤.剖官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防治[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1(3):226.

[3]梁美萍,胡秀英,袁远程,等.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0(14):1404-1405.

[4]陈忠,林立,郭菊,等.分娩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非手术治疗[J].临床理论与实践,2015,18(9):1033

[5]潘明明.剖官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19(7):401.

[6]王俊茹,王传玲,张奂姿.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28(14):1184

论文作者:陈孝芳,苏畅(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  ;  ;  ;  ;  ;  ;  ;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论文_陈孝芳,苏畅(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