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变检测在血栓疾病中的应用观察论文_吴小琴

吴小琴

(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贵州;贵阳550006)

【摘要】目的:探讨血流变检测在血栓疾病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血栓性疾病患者与50例健康体检人群,分析两组患者在血流变相关指标上的差异。结果:在全血高、低切粘度,血浆黏度、血沉和纤维蛋白原等检测结果上,血栓组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在血流变检测指标上,血栓性疾病患者的指数一般高于健康群体,因此血栓高危人群可以通过血流变检测来对疾病状况做诊断。

【关键词】血流变检测;血栓性疾病;健康人群

血流变检测项目有十多项,主要集中在全血还原黏度、血沉、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测定等方面,可以观测因为血液成本改变而发生的血液流动性、黏度和凝滞状态的变化,而当血黏度提升,则会影响血液流动,进而导致血栓类疾病的发生,而如果血液黏度低,则会提升血液的流动性。因此,相关指标的检测对血栓类疾病的观察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血栓性疾病患者与50例健康体检人群。其中血栓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44岁至75岁,平均年龄为(53.1±3.7)岁;健康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42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52.1±4.3)岁;所有人群均没有经过降脂、抗血小板、抗凝类治疗,不存在内分泌、免疫性、神经性疾病,以及肝肾功能障碍与心衰问题。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人群均在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5ml全血,均通过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做检测,其中检测项目集中在全血高、低切粘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等。

1.3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标准。

2 结果

表1:两组患者在血流变检测项目上的差异对比

3 讨论

血栓性疾病分发生与血液成分、血流动力、血管内壁以及血管内皮受损等情况的变化有关,其中血脂异常是高危因素,而血液粘稠度提升和血液流变的异常状况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首先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血液会有更多的炎症因子释放,进而导致炎症反应;其次,会导致全血高切黏度提升;此外血液流变异常会刺激细胞组织释放TNF因子,进而导致收缩血管,从而对血管舒张因子释放起到较大的抑制作用。而相关问题的长期异常下会引发脑动脉血管硬化、狭窄、痉挛与破算,进而导致脑灌注量下降,出现脑出血或者脑梗塞[1]。

本研究中,在全血高、低切粘度,血浆黏度、血沉和纤维蛋白原等检测结果上,血栓组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因此,可以判断血栓疾病患者在血流变上会有突出的标志差异,可以作为临床疾病状况诊断的有效参考指标。据有关临床数据表明,在部分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会参考血流变指标变化来做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般脑血管疾病发生前会在血流变指标上有先兆性异常反应,因此可以依据血流变检测来对疾病做预防治疗与控制,属于脑血管疾病的预报性检测项目。脑血管疾病中,由于高血压的长期作用影响会引发动脉壁内膜损伤,进而导致玻璃样变化与纤维素性的坏死,管壁粥样硬化明显,进而导致脑动脉瘤等问题。而在动脉压骤然提升的情况下,如果血管壁难以承受则会导致破损出血。当血脂和血粘度提升情况下,血流会显著减缓,红细胞的变形功能下降,从而在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等情况的影响下导致梗塞。因此,血流变异常会影响较大,产生双向性的改变。而出血与梗塞情况是在同一种病理基础下产生的不同结果,因此对于该类血栓性疾病而言,血流变异常、血脂提升、血液凝滞提升是导致疾病的高危因素[2]。

红细胞压积的提升可以表明血液的粘稠度和浓度提升,如果该指标降低则表明血液变的稀薄,血粘度相对降低,身体发生失血或者贫血等问题。全血黏度主要受到红细胞压积的变化而改变,其黏度高代表血浆粘度和血细胞压积提升,红细胞提升聚集性,同时红细胞的变形与弹性功能降低,血管壁会变的硬化且毛糙,在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一般可以发现血栓患者自身具有高血液黏稠问题,全血粘稠度提升会引发红细胞压积提升,但是在本研究中可以发现,两者并没有正向关系出现,而发生该类问题的原因可能与患者红细胞黏度提升,血浆纤维蛋白、球蛋白以及血脂提升有密切关系[3]。

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提升,血浆粘度也会相对提升,两者呈现正相关性,血液凝固的状态下,纤维蛋白原可以生成纤维蛋白聚合物,对于动脉血栓的生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血沉主要与血浆粘度、比重和红细胞间聚集能力有密切关系。

总体来说,在血流变检测指标上,血栓性疾病患者的指数一般高于健康群体,因此血栓高危人群可以通过血流变检测来对疾病状况做诊断,从而对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有较及时的判断与处理。具体情况下可以配合多种诊断手段来对疾病做进一步的评估与确诊,从而有效的提升临床血栓性疾病的诊治能力,保证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因为诊治不及时而导致的医患纠纷,减少血栓性疾病所带来的健康危害性,减少患者的身心压力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韩升波,曹珂. 血流变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2,08:134.

[2]段群. 血流变检测的影响因素[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8:83.

[3]邹小冬,胡智伟.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动脉硬化患者的血流变学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02:510-512.

论文作者:吴小琴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血流变检测在血栓疾病中的应用观察论文_吴小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