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中医药诊治进展论文_余修斌

慢性咳嗽中医药诊治进展论文_余修斌

余修斌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河南 450000

摘要: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特别是慢性咳嗽,往往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慢性咳嗽病程长,病机复杂,与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中医诊治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文章对慢性咳嗽中医药诊治进展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慢性咳嗽;风咳;鼻渊;咳嗽;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综述

  一、慢性咳嗽的病机

中医无慢性咳嗽病名,按慢性咳嗽“时间长、干咳、夜间重”的特征表现,有顽固性咳嗽、久咳、五更咳、内伤咳嗽等多种不同表述,《诸病源候论?久咳嗽候》载:“久咳嗽,是连滞岁月,经久不瘥者也”。因病程长,故病机较为复杂。慢性咳嗽与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医学三字经》记载:“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素问?咳论》载:“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

史锁芳以风邪易于化燥伤津,“肺喜润恶燥”为依据,认为基本病机是风邪伏肺、肺气上逆。杨毅勇认为是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滞而不通,失其疏泄条达,影响肺的宣降功能,导致肺气上逆。叶发期认为是瘀血阻肺,气血运行不畅,气机不利,肺气壅滞,肺失宣肃。吴银根将慢性咳嗽分为寒湿型、痰热型、肝火型、肺阴虚型和肾阳虚型等5个证型进行辨治。

此外饮食积滞,脾失健运、胃失通降,致水湿停聚、痰浊内生;肾虚不纳气,肺气上逆;心气不足或心火亢盛,致气机阻滞;腑气不通使肺气不降。正如《素问?咳论》所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二、辨证论治

1、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是一种特殊类型哮喘,咳嗽是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有气道高反应性。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咳嗽为重要特征。CVA属“风咳”范畴,风邪挟寒、挟燥、挟热侵犯肌表,肺失清肃,气逆作咳,此为外风;平素肝之阴血亏虚,血燥生风,阴虚风动,内风上扰,此为伏风;同时,干咳、舌红、少津等又体现出燥邪为病的特点,痰和瘀既是病理产物又可作为致病因素加重本病。王真指出风咳与四时之气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提出治疗时必须因时制宜,辨证论治,并确立了“祛风解痉、宣肺利咽止咳”的基本治法,自拟疏风镇咳汤(射干、桔梗、陈皮、前胡、枇杷叶、紫菀、炙冬花、地肤子、白鲜皮、肺形草、紫草、茜草),因时因地制宜,随症加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宋先仁等根据风咳特点,即以咽痒、咳嗽为主症,咳嗽多为阵发性呛咳,可持续数月,常因受风或油烟刺激加重,采用疏风清肺法,自拟桑芩沙贝汤加减治疗(桑叶、菊花、桔梗、杏仁、射干、薄荷、沙参、川贝母、法半夏、橘红、黄芩、桑白皮、枳壳、百部、甘草等)取得良好的疗效。刘友章教授强调,治疗慢性咳嗽需知“治上焦如羽”,用轻清升浮的药物,且药量要轻,煎煮时间宜短,服用时需少量频服。

2、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又名鼻后滴流综合征,是以鼻咽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白天咳嗽为主,鼻后滴流伴或伴咽后壁黏液附着感。UACS属“鼻渊”、“咳嗽”范畴,《灵枢?五阅五使》:“鼻者,肺之官也”,《灵枢?脉度》:“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与鼻生理上互相关系,病理上互相影响。陈四文等认为此病多病程迁延,久咳伤气,以肺虚邪滞证多见,辨证为肺脾气虚兼痰阻肺窍,治疗当以补肺健脾、清利鼻窍为原则,自拟益气清鼻散随证加减(黄芪、桔梗、党参、防风、扁豆、陈皮、石葛蒲、瓜萎皮、茯苓、苍耳子、辛夷、白芷)治疗该病患者40例,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王会仍常以麻杏石甘汤合辛夷散或苍耳子散等为主方化裁,适当配伍祛风解痉、利咽通窍类药,疗效显著。林拥军认为肝郁气滞,木火刑金为本病的病机之一,治以行气解郁,方选半夏厚朴汤加味。

3、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是一种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气道高反应性阴性,主要症状为慢性刺激性咳嗽,常是惟一的临床症状,干咳或咳有少许白色黏液痰,可在白天或夜间咳嗽,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常为咳嗽的诱发因素。朱佳认为本病多属阴虚肺燥,采用清润止咳法,并酌加具抗敏效用之品。魏文周等提出,EB患者就诊时寒热之象不明显,多因肺失宣降、气逆阴伤而咳嗽,治以调理肺气、润肺止咳,自拟理肺止咳汤(紫菀、百部、白前、桔梗、枳壳、穿山龙、地龙、地骨皮、五味子、麦冬)治疗36例,有效率88.9%。洪广祥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多以慢性干咳、有少许黏痰为主,同时兼见湿热证候,认为多因湿热郁肺、肺气失宣而发本病;治拟清热化湿、宣畅肺气,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GERC是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样痰,咳剧胸闷或伴有烧心、反酸、暖气、咽部灼热感等反流症状,进食酸性或油腻食物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也可以咳嗽为唯一表现。GERC多与胃咳、肝咳有关,肝经气火上干,木火刑金,肺失肃降,则发为咳嗽。宋康认为,GERC先有胃肠疾患,后生咳嗽,既无表证,当求内因,所谓诸脏先伤,后传于肺,标见于肺,其本在胃也;故治疗当以肺为标,胃为本;止咳为标,降逆为本。临床上一般多采用旋覆代赭汤加减,适当配伍清肺利咽止咳之品,效果堪称满意。韩树人主张选用《丹溪心法》黄连化痰丸或《湿热病篇》连苏饮加香附、桑白皮、杏仁、乌贼骨、大贝母、枇杷叶、生甘草等治之。

3 讨 论

综上所述,慢性咳嗽是临床最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常见疾病之一。慢性咳嗽的治疗目前多以五脏为纲,分型论治,或在辨证基础上拟一基本方加减治疗。自中华医学会制定《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西医学的不同病因进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是本病近年来中医治疗上的一大特点。但大多数文献都停留在临床经验的总结上,理论上的统一认识和分型还未能形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病程长,临床治疗难度大所造成。正如清代医家徐灵胎所谓:“诸病之中,惟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难愈”。因此临症时不应固守成方或几种分型套用之,当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辨证论治结合,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史锁芳.慢性咳嗽的证治思路概要[J].江苏中医药,2008,40(7):11-12.

[2]杨毅勇.调肝法治疗顽固性咳嗽5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12):26-27.

论文作者:余修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慢性咳嗽中医药诊治进展论文_余修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