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性抑郁(P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HAMD、UPDS及HAMA的改善作用对比论文_王波

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孝昌 432900

【摘要】目的:对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性抑郁(P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HAMD、UPDS及HAMA的改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近年来收治的帕金森病性抑郁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HAMA及UP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性抑郁可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其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帕金森病性抑郁;临床疗效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引起纹状体DA含量大程度减少而导致发病,对于该病理改变目前尚不明确,年龄老化、遗传、环境等因素等均可能与该病有一定联系,临床主要表现为震颤、肌肉强直并有一定程度运动障碍等[1]。且诸多研究显示帕金森病患者还常有神经心理方面的异常表现,伴有抑郁的患者在46%左右,对患者的生活及运动障碍的恢复均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临床有效治疗帕金森病性抑郁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对治疗帕金森病性抑郁采用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种药物对患者HAMD、UPDS及HAMA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近年来收治的帕金森病性抑郁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7~73岁,平均(60±13)岁;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8~75岁,平均(61.5±13.5)岁;排除肿瘤、感染、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帕森金病,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并确诊为帕金森病性抑郁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上具有均衡性(p>0.05)。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患者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生产单位: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599;规格:5mg)10~20mg,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服用剂量,每日1次,于早晨服用,连续治疗2个月。

对照组:同样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患者西酞普兰(生产单位: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562;规格:20mg)20mg,每日1次,连续治疗2个月。

1.3疗效判定

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D、HAMA及UPDS量表评分。并根据HAMD评分变化来进行疗效判定。治愈:患者治疗后HAMD减分率在80%及以上;显效:治疗后HAMD减分率在50%~80%之间;有效:治疗后HAMD减分率在25%~50%之间;无效:未达以上标准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情况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及UPDS量表评分对比,可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详见表1。

3讨论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肌强直、静止性震颤等,还常伴有抑郁等心理方面的异常表现,以轻度抑郁为多数[3]。

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高效、选择性的5-HT再摄取抑制剂,使临床有效的抗抑郁药物。其能使中枢神经系统突触间隙5-HT能的作用增加,对突触前膜5-HT的再摄取进行抑制,已达到抗抑郁作用。且其还有着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4]。

本研究中通过对帕金森病性抑郁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及西酞普兰治疗进行对比,发现前者疗效更佳,治疗后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这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诉,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性抑郁可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其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明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4):243-244.

[2]刘玲,刘琦,李红利等.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性抑郁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3(11):106-107.

[3]朱祖福,陆强彬,孔玉等.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抑郁40例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10):37-38.

论文作者:王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3

标签:;  ;  ;  ;  ;  ;  ;  ;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性抑郁(P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HAMD、UPDS及HAMA的改善作用对比论文_王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