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开展期间,工程测量和误差控制技术是特别重要的一个阶段,其中,测量以及误差控制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工程质量的提升以及成本输出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产生工程误差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测量;误差原因;控制对策
工程测量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非常关键,不管是放线过程中使用的方式还是获取的施工准确性,均对其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基于此,就应当构建完善且规范的测量体系,选择与之相符的方式实施放线工作,这样的话,就能够加快测量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不过,在测量期间,如果发生了不良的误差问题,必定会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所以,本文主要以误差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关的控制对策。
1.对于工程测量误差的分析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要想降低测量误差出现的概率,就需要综合性探究相关的误差特征。一般情况下,施工中产生工程误差的主要因素是因为受外部环境的干扰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不过,通常来讲,测量误差均是基于客观性的因素而引发的,这是因为人员自身的主观意识具备不可干预性,然而这些误差形成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系统性和客观性的特征,基于此,当处于测量条件一样的环节中测量相同量体的时候,误差现象将会有规律性的体现出来,在数据出现误差的现状下,可以采取数学方式加以改进。再者,对于偶然性发生的误差和系统误差来讲,两者处于相互对应存在的状态,而且,偶然性误差有着不稳定性的特征,引发误差现象的实质性原因是因为检测人员自身的主观理念有所变化,这一情况虽然无法规避,不过在具体工作中,能够使用不断测算或者是引进专业性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来降低误差出现的概率。
通过探究工程实际测量情况可以看出,偶然误差具备的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偶然误差虽然不具备规律性,但是其经常受到范围的约束,使得误差现象均处于规定的范围中。
②如果绝对值处于相同但是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出现误差的现象也是不相同的。
③当绝对值比较少的时候,出现偶然误差的机率和绝对值较大的偶然误差相比较来看,概率更高。
2.产生工程误差现象的具体原因
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逐渐呈现出了较为混乱的现象,有的商家为了获取诸多的利润,经常引进一些和要求不相符且成本低的测量设备,将此种设备应用到市场中。建筑企业为了减少成本输出,一般是选购此种类型的测量设备,如此一来,便使得测量行业出现了混乱性,因为监督不严格而导致工程测量数据不准确,产生误差现象。
②在建筑工程测量阶段中,仪器设备特别重要,不过,除了仪器之外,测量人员自身的能力也是非常关键的,技术人员作为实施测量工作的根本,在应用仪器设备对工程展开测量的过程中,经常会按照自身的经验对测量结果加以检测,然而,此种类型的方式主观性较强,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并且获取得测量数据也是具有很大误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还存在着测量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的现象,各个人员之间的能力参差不齐,一般情况下,均是随意性的进行测量工作,并没有遵循规范性的流程开展,如此一来,便弱化了测量数据的代表性。
③通过分析得出,环境因素对于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也有着直接性的影响,该项因素具备不可控制性的特征。当处于恶劣环境进行工作的时候,比如能见度不高,那么技术人员自身的判断能力也会随之变弱,可见度的降低影响了鉴别能力的发挥,最终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
3.建筑施工中的工程测量及误差控制的基本措施
3.1加强对网测误差的控制力度
当实施平面控制网测定工作的时候,对于工程测量人员来讲,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详细的对施工场地周围环境进行探究和检查,在遵循观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来明确最佳的位置,使其成为控制点。
②当对控制网进行测量的前期阶段中,必须做好仪器性能的检查工作,将仪器自身的误差值控制在能够接受的区域内,与此同时,还必须按照规范性要求实施有关的测量作业,这主要是因为一旦仪器工具的误差值无法处于相对区域内,就会增加相关的成本和资金输出,无法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最终影响到后期工作的稳定开展。
③在工作期间,工程测量人员务必结合专业性的仪器设备展开测量,必须处于三项固定基础点中展开测量,其中包含了仪器设备、观测路线以及观测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程度。
3.2严格对放样测量误差现象进行控制
当前,放样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该项环节中一旦发生了不良的误差现象,必定会影响到工程整体质量。基于此,当对放样测量误差进行监督控制的过程中,必须使用规范性的对策加大对误差的监控力度,使其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以此确保工程整体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举例说明,在地下室放样工程开展期间,一般是将放样误差控制在±0.000中,在这一现状下,塔楼放样误差就必须处于±0.000之上。不过,面对于相对特殊的部位放样来讲,电梯或者是辅助曲线等,就必须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地下室开挖过程中,务必制定出相关的对策,防止发生超出标准的开挖情况。施工期间,相关人员务必遵循规范性的要求实施基坑沉降观测作业,在观测期间一旦发生了边坡开裂或者是沉降等不良现象的时候,就应当从具体现状入手,适当的增设观测数目,以此确保地下水施工作业顺利开展。
其二,等到完成地下室首层轴线定位工作以后,人员应当使用钢尺进行准确性的测量,将误差全部都记录下来,以此提升轴线的准确程度,不过,轴线放样期间,通常是使用全站仪,根据全站仪来进行地面控制点放样施工作业,如此的话,既能够缩短时间,还能够确保放样质量。
其三,对于建筑主体结构是来讲,施工人员必须使得主体中的混凝土强度和标准要求相一致,而且,要想进一步增强建筑主体结构放样施工的准确程度,还需要使用三点后方交会定点技术将控制点落实于钢板中,然后检测边长。
其四,当进入了实地放样阶段之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符的施工方式,将仪器的误差值控制在相对范围,随后进行测量。
3.3对于标高投测的控制环节
当实施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作业之前,人员需加大对建筑楼层沉降现象的关注度,选择良好的施工方法,以此使得建筑主体结构稳定开展。在地下室土方施工期间,遵循要求实施底板以及梁板土方开挖管理作业,以免土层发生不良的松懈现象。在建筑结构施工期间,还要使用有关的方法来控制模板以及楼板浇筑之间的标高,使其处于误差的范围内,确保准确性。
3.4做好测量仪器维护和保养工作
要想将测量仪器的功能体现出来,企业应当提升仪器的完善性,做好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作业,及时更换一些老化的仪器。再者,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测量仪器维护体系,面对于受到损坏的仪器,做好修理工作,尽可能降低企业仪器成本的输出,而受损程度比较高的仪器设备,禁止将其应用于施工期间,以免影响到工程质量。最后,建筑企业需要将测量仪器维护以及保养等方面内容详细的记录下来。
4、结语: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建筑工程测量期间也应用了很多新型的技术,对于施工部门来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要求,规范性的应用各项机械设备,在增强工程测量人员能力的基础上熟练的操作测量技术,加大对误差的控制力度,进而促使建筑工程安全开展。
参考文献:
[1]张佑林,曹真.建筑施工中的工程测量及误差控制分析[J].农家参谋,2019(04):228.
[2]王启礼,原鹏.工程测量及误差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8(17):202.
[3]杜邦余,金桥,程华龙,张居福.工程测量及误差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S1):60-61.
论文作者:龙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误差论文; 测量论文; 工程论文; 现象论文; 工作论文; 作业论文; 人员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