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改革思路_城市经济论文

中心城市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改革思路_城市经济论文

中心城市的统计工作现状及改革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统计工作论文,中心城市论文,现状及论文,思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中心城市的政府统计部门多数是地、市级统计局,这一级统计局既承担着城市本身的统计业务任务,又负责组织、指导和管理县、市、区统计部门的统计工作。对上要完成省市及国家统计局下达的统计工作任务,在当地又要不折不扣地搞好地方党政领导交办的各种统计调查、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工作。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体会,目前中心城市统计局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统计任务与力量的矛盾十分突出,完成上级业务部门的任务和为地市经济建设服务兼顾得不好,造成这一级的统计工作“还很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很不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很不适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很不适应更好地为党政领导机关决策和宏观调控服务的需要”。因此,中心城市的统计改革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迫在眉捷。

一、中心城市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弊端

1.中心城市统计工作的现状

中心城市统计局一般设有若干行政科室负责日常的统计业务工作;八十年代初期国家分批在中心城市建立了城市社会经济抽样调查队(以下简称城调队),开展城市居民生活调查、物价调查等抽样调查工作;为了协调、管理好国家抽中的部分县市农村经济抽样调查队的工作,以及为了搞好本省的农村抽样调查工作,湖北省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组建本省的地方农村社经济抽样调查队(以下简农调队),由于中心城市本身没有调查任务,故已建立的农调队只配备2-3人,只负责汇总县市上报的农村居民生活调查、农村经济抽样调查和农产量抽样调查报表;目前国家在中心城市正在组建企业抽样调查队(以下简称企调队),负责企业经济活动情况的抽样调查。这种一局三队式的统计机构格局是我国统计工作的一大改革,是朝着“建立一个从我国实际出发、科学适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迈出了一大步。但这种改革仅仅是有了一个机构的框架模式,有待逐步健全和完善,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彻底转变以报表为主的层层上报、全面统计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思想,迅速建立起以服务市场经济为已任的新统计体系和统计方法,统计改革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2.中心城市现行统计体制的弊端

现在统计部门仍然是沿用几十年来贯有的基层上报、层层汇总式的全面统计模式。定期报表反映生产进度,年报归档进入历史变成统计部门一家独有的权威数据,中心城市统计局也不例外。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中央加大了对经济工作重视的力度,各种经济目标考核和达标考核也逐步与地方党政领导的政绩挂钩,由此引发的数据失真问题不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国家统计局也不得不被迫采取“挤水份”的办法对层层上报的数据进行“宏观调控”。因此,这种费时费力不讨好的“全面统计”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组建三支调查队无疑是想走出一条不受干扰、依靠统计部门本身的力量开展直接调查,真实、客观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新路子,但是,由于国家所给的调查人员、经费等太少,调查的样本量过少,仅能满足国家全面推算的需要,而地方政府由于种种困难,一时又不能满足统计部门的业务需要,因此,抽样调查工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的宏观决策服务往往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中心城市统计改革的思路及设想

中心城市统计局,处于一种承上启上的特殊位置,国家统计局若抓好了全国二百多个中心城市统计局的改革,就可以带活全国广大县市及农村的统计工作。笔者设想,中心城市统计局在机构设置上应是一局辖三队,由局长兼任三队队长,将调查队的工作纳入全局工作的统一管辖之中;在统计业务上统计局本身除负责日常的专业统计任务外,重点研究本地区社会经济运行情况,主攻综合分析;三支调查队除完成本身的各项调查任务外,重点围绕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项调查活动,提供专项分析材料,要把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作为统计部门应尽的职责、高度重视,搞好服务;在人员管理上要打破“行政”和“事业”的身份界限,实行竞争上岗,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在经费管理上,实行全局统一管理,分级核算,行政、事业人员待遇一视同仁。只有充分依靠三支调查队这支重拳,可分可合、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调查,及时、大量地提供调查成果,同时,努力发挥统计部门特有的经济运行预警监测和综合分析的作用,及时为党政领导提供准确的咨询建议,这样,中心城市统计局就可以逐步从“报表”中走出来,走到转变服务方式和提高服务水平上来。

1.机构设置

根据精简的原则,统计局本身只设报表管理、信息处理、综合分析和后勤保障四个职能部门。报表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的专业统计报表业务;信息处理部门负责日常的统计数据处理和信息传递工作,综合分析部门负责各种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工作;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为全局提供后勤保障服务。

城调队和企调队是按满足国家抽样需要配备人员和下拨经费的,农调队属于地方调查队,目前力量太弱,建议国家应迅速组建中心城市农调队,适当增加人员和经费,直接对辖区内的农村经济开展抽样调查工作。三支调查队应以抽样调查的不同内容分别设置机构,而其信息处理和后勤保障可纳入全局的统一管理之中。

2.统计业务

统计局本身的专业统计报表业务,应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强化进度统计,弱化统计年报意识,要逐步以进度统计数据代替年报,从而减轻各级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在业务工作中要突出加强宏观经济统计,逐步建立起适应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要求的统计科目,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优质服务;信息处理部门要改革只有单一的加工汇总职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建库联网”上,对内,要有比较完整的纵向统计资源;对外,要努力沟通横向的信息渠道,要建立起上下联通、纵横成网的统计信息传输网络;综合分析部门要建立本区的经济运行预警监测系统,及时提供经济运行进度预测分析报告,提供反映重大经济及社会发展问题的专题分析报告,三支调查队要坚持抽样调查的科学方法,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敏感问题及时开展小型多样、一事一议的抽样调查或重点调查,及时提供信息和分析,充分发挥调查队的“拳头”作用,努力搞好统计监督,应切忌走全面统计的老路。

3.人员管理

统计局是个任务繁重、待遇低下的部门,在同级政府机构中是一个留不住人才的部门。在年初我市政府机构实行“三定”工作中,我们尝试了采取打破机关人员“身份”的界限,实行个人演讲申报、群众评议推荐、领导集体审定的竞争上岗方式,在局内实行行政、事业编制的人员交流竞争上岗,调动了广大职工,特别是城调、农调队职工的积极性。另外,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也注意了将长期在调查队工作的年龄偏大的同志调到局内行政岗位上来,让新进机关的年青人到调查队去锻炼成长,这样的一进一出,搞活了人员管理,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此,笔者建议,在国家新的干部管理政策尚未出台之前,在统计系统内部,打破职工“身份”固定不变的旧格局,准许人员内部交流,鼓励干部竞争上岗,将优秀人才大胆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以此稳住人才,避免大量流失。

4.经费管理

由于国家实行统计经费分级负担的原则,地方统计部门的大量缺口主要靠向地方政府争取,为了保证统计局各个部门的工作能协调发展,中心城市统计局的统计经费应统一管理,分级核算,行政、事业人员待遇一样,而不能重局轻队,两样看待。

标签:;  ;  ;  ;  ;  ;  

中心城市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改革思路_城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