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的应用论文_尹世芬

尹世芬

(达州市中心医院 耳鼻喉科;四川达州635099)

摘要:目的:探讨在综合性医院开展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TEOAE)调查正常新生儿50名和高危新生儿50例听力。未通过者在生后42天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随访并转诊。结果:正常新生儿接受听力筛查,未通过率4.00%;明显低于高危新生儿,未通过率24.00%。结论:高危新生儿初筛未通过率高于正常新生儿。采用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快速、准确、效果好。尤其对高危新生儿灵敏度高,这将为提高新生儿尤其对高危新生儿听觉保健水平意义重大。

关键词: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

前言:高危新生儿指患有肝胆红素血症、风疹病毒感染、重症肺炎、早产儿及窒息儿患儿。近几年现代医学水平逐渐上升,高危新生儿病死率有所降低,但其听力功能障碍发病率逐渐增多,其原因是因为细菌及病毒感染造成的患儿语言器官受损、先天听觉不完整及长期无法经受语言环境的刺激等[1]。因此将我院正常新生儿1 000名和高危新生儿1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筛查高危新生儿听力的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50例高危新生儿,男新生儿30例,女新生儿20例;其中高胆红素血症15例,风疹病毒感染13例,重症肺炎11例,早产儿6例,窒息儿5例;另选取我院同期正常新生儿50例,男新生儿25例。女新生儿25例,其中高胆红素血症13例,风疹病毒感染12例,重症肺炎13例,早产儿5例,窒息儿7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3~32d时,使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检测新生儿听力,使用快速筛查程序,使新生儿处于安静的病房环境之中,保持熟睡状态,调整、检测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新生儿取侧卧位,露出新生儿一侧耳朵,使用棉签清洁耳道,轻拉新生儿耳朵,使其耳道变直,将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放入新生儿耳内,使用强度74~86dB,脉宽80μs的BSPLpe叠加信号50~2080次,扫描延时25ms,扫描125ms的刺激声检测,检测时正常新生儿听力反应强度的反应波信躁在2dBBSPLpe以上,重复率在50.00%以上,信躁测试在5dBBSPLpe以上,最少有3个频率可以达到3dBBSPLpe。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未通过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PSS17.0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来进行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来进行检验,用率(%)来表示,(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

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24.00%,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4.0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比较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n(%)]

3讨论

新生儿产生听力障碍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儿童身体逐渐发育长大,其听力障碍会对新生儿的语言能力有所影响,儿童会出现交流困难,影响患儿平时生活。对听力障碍患儿进行早期的听觉治疗、听力纠正,可以改善听力障碍患儿的病情,所以,对出生后的新生儿实施听力检测具有重要意义[2]。

早产儿因为在母体中发育时间不长,其自身听力系统发育不够完整,对此类幼儿检测其听力,可有效进行后期的喂养以及针对性护理。高胆红素患儿、风疹病毒患儿、重症肺炎患儿、窒息儿因病毒感染,对听力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3]。高危新生儿中,早产儿及高胆红素血症其通过率较低,其中高胆红素血症不仅是造成幼儿先天性耳聋的主要因素,并且可引起黄疸。

目前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接受程度还不是太高,其比较于北京等大城市,接受筛查率明显较低。因为新生儿父母对听力筛查不够了解,通常觉得自己的孩子非常正常,不需要进行听力检查[4]。尤其是正常新生儿的家属,对进行听力筛查的重要程度认识不深,仅仅靠自己的感觉判断婴幼儿是否要进行筛查,但只依靠感觉,来判断婴幼儿的听力损失,是非常缺乏正确性的。我院在刚进行听力筛查时,因宣传力度差,造成筛查率较低。随后我院加大宣传,通过宣传栏、宣传彩页、宣传手册等,使医务人员及新生儿家属看到进行听力筛查的重要性,新生儿接受筛查率逐渐提升。

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可及时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并进行及时治疗,但因为患儿自身、仪器、筛查时间的影响,首次筛查容易出现假阳性现象,因此在进行筛查工作时要严格执行筛查流程,对可能影响筛查结果的因素进行严格控制,降低假阳性现象的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24.00%,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4.0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可及早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并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使患儿虽然听不到声音,但可以进行正常的交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甘长英, 贺芝兰, 罗雁雁. 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 2017, 23(34):141-143.

[2] 孙志宏, 孙黎晓, 吴红丽.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技术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检查筛查高危新生儿听力受损的价值[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 30(11):1101-1102.

[3] 唐红剑, 黄鑫, 刘强和,等. 耳声发射与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应用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意义[J]. 临床医学, 2016, 29(2):942-943.

[4] 刘海红, 张亚梅, 王秋菊,等. AABR和DPOAE联合筛查在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5, 13(5):324-328.

[5] 李爱丽. 重症监护病房中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9):1895-1897.

论文作者:尹世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的应用论文_尹世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