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结合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曹小玲

(成都市新津县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探究西格列汀协同二甲双胍运用到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测。方法:抽选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来本院医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同时分为两组,A组24例施以西格列汀协同二甲双胍治疗,B组24例施以二甲双胍治疗,并比较调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饭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状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经过治疗以前的空腹血糖、饭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层次变化状况即(9.22±2.25)mmol/L、(14.44±3.61)mmol/L、(9.53±2.42)%,B组经过治疗以前的空腹血糖、饭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层次变化状况即(8.83±2.47)mmol/L、(13.73±4.73)mmol/L、(8.99±2.51)%,比较过后发现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A组经过治疗过后的空腹血糖、饭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层次变化状况即(5.71±2.09)mmol/L、(7.41±2.04)mmol/L、(7.33±1.87)%,B组经过治疗过后的空腹血糖、饭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层次变化状况即(6.93±2.22)mmol/L、(8.87±3.34)mmol/L、(8.52±2.43)%,比较过后发现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A组经过治疗过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即8.33%好于对照组37.50%同时P<0.05。结论:西格列汀协同二甲双胍运用到对2型糖尿病患者施以治疗期间对比单独施以二甲双胍具备较优的成效,值得应用到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

【关键词】西格列汀;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071-02

2型糖尿病这一疾病本身的患病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临床内大多借助降糖药品实施治疗,相应的降糖药品有磺脲、噻唑烷二酮、二肽基肽酶-4(DPP-4)型抑制剂等,而二甲双胍在对2型糖尿病一类患者实施治疗期间无可或缺。

西格列汀即一类具备极强的选取性、可逆型DPP-4一类抑制剂,有关资料就指出了,借助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实施治疗相应的治疗成效可以超过94%,而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治疗12周过后血糖相应的达标率可以达到95%,血糖可以从原本的14mmol/L下降至7mmol/L,不良反应包含了腹泻、视物不清、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仅有20%。将血糖状况把控到正常范围中能够减少糖尿病有关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提升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同时,服用西格列汀协同二甲双胍可以很好地提升糖尿病患者本身对于服药的依从程度,对比单独服用二甲双胍患者更易接纳,治疗成效也更优。西格列汀即新兴的二肽基肽酶型抑制剂,把控血糖成效较优[1]。

文章就调研了西格列汀协同二甲双胍运用到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测,报告如下。

1.基本资料与方式

1.1 基本资料

抽选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来本院医治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具备区别的治疗方法分为A组与B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全部患者都与世界卫生组织所颁布的有关2型糖尿病的诊治规定相符,并通过试验室检测FBG处于7~14mmol/L;患者都没有心脑血管一类病症,没有酮症酸中毒与糖尿病有关的并发症;没有肝肾功能型障碍;对所用药品没有过敏反应;排除处在分娩期与哺乳期的女性;排除重型感染的患者。这之中,A组包含患者24例,男性患者总共14例,女性患者总共10例;患者的年龄为43~72岁,平均年龄为(57±2.83)岁;A组施以西格列汀协同二甲双胍加以治疗。B组包含患者24例,男性患者总共15例,女性患者总共9例;患者的年龄为47~74岁,平均年龄为(60±3.83)岁;B组施以二甲双胍加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过后,发现不具备显著的区别同时P>0.05。

1.2 方法

A组给予二甲双胍500mg t.i.d联合西格列汀100mg q.d口服,B组给予二甲双胍500mg t.i.d口服,治疗12周。二甲双胍的生产厂家即: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即:每粒0.5g,西格列汀的生产厂家即:默沙东公司,规格即:每粒100mg。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测定空腹血糖、饭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次数。在治疗期间,患者会因为无法耐受降糖药品而退组,若出现这类状况,医师可以依据患者自身的疾病状况相应地减少服药总量或是予以其他方法实施治疗。

1.3 成效评测

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借助血糖测试仪测定空腹血糖、饭后两小时血糖,借助色谱法、电泳法、免疫法及化学法测算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次数。不良反应就包含了饿肚感、心悸、疲乏、盗汗等。

1.4 统计学方法

借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试验探究所获得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运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来表示,选择χ2来进行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显著,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

治疗前A、B两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差异(P>0.05);参见表1。

2.2 对比两组经过治疗过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对照组经过治疗过后有3例患者腹疼,有2例患者腹泻,有2例患者视物不清,有2例患者低血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即37.50%;试验组经过治疗过后有1例患者腹疼,1例患者低血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即8.33%;加以比较发现具备统计学的意义(χ2=5.7789,P=0.0162<0.05)。

3.讨论

糖尿病即极大地威胁到民众自身健康的一类慢性类病症,现阶段,协同运用降血糖药品即把控血糖的关键方法。单独借助二甲双胍以对2型糖尿病实施治疗可以收获较优的成效,但是这一药品不能够很好地把控血糖,且患者自身的耐受状况较差,处在这一状况之下,添加其余降糖药品比如磺脲、噻唑烷二酮、二肽基肽酶-4(DPP-4)型抑制剂等即临床关键的治疗方式。

西格列汀即一类具备极强的选取性、可逆型DPP-4一类抑制剂,对血糖具备两向调整一类功能[2]。西格列汀借助与DPP-4加以融合,构成DPP-4型复合物以阻碍DPP-4本身的活性,提升活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相应的浓度,调整α型细胞,减弱胰高血糖素相应的总量。二甲双胍即普遍的对糖尿病实施治疗的药品,其能够阻碍肝部生成葡萄糖,增多外围运用的葡萄糖等[3]。DPP-4一类抑制剂即西格列汀协同二甲双胍一同运用不单具备优良的成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高,还具备极大的安全性与耐药性,即比较优良的一类协同用药构成。本次试验探究内,A组经过治疗过后的空腹血糖、饭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层次变化状况即(5.71±2.09)mmol/L、(7.41±2.04)mmol/L、(7.33±1.87)%都好于B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4]。就可以表明西格列汀协同二甲双胍运用到对2型糖尿病患者施以治疗期间对比单独施以二甲双胍具备较优的成效,同时还具备极大的应用范围。

本次试验探究内也有相应的缺陷,比如时间不长且患者例数不多,所以,还需更好地加以完善[5]。本次试验探究就调研了西格列汀协同二甲双胍运用到对2型糖尿病患者施以治疗过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的各大症状实施了探究,最后寻求出了一种较优的治疗方式,值得医学领域的大力推行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段俊婷,彭定琼,董斌,等.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5):18-21.

[2]王毅飞,伊娜,吴琳英,等.口服磺脲类、二甲双胍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西格列汀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8):1326-1328.

[3]陈军,甘华葵,孙毅.西格列汀与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国药房,2016,27(26):3711-3712.

[4]毛培军,李桂玲,黄倩,等.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6):1578-1581.

[5]冀学超.益气活血方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7):162-163.

论文作者:曹小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  ;  ;  ;  ;  ;  ;  ;  

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结合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曹小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