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事务所参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几点看法_绩效评价论文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参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几点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会计师事务所论文,财政支出论文,看法论文,绩效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财政部2011年发布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主体,第二十五条规定:根据需要,绩效评价工作可委托专家、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实施。近几年来,随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大面积展开,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参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业务越来越多。会计师事务所参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应注意些什么?笔者以自己多次参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体会,谈些个人的见解与看法,与同仁们商榷。

      一、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业务性质及本所专业力量的充分了解是保证业务顺利完成的前提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政策性很强,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承接前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业务性质及本所是否具备可承接该业务的专业力量要做出全面的了解与判断,不能盲目接单。

      1.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业务性质和特点作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同于其他专项审计,它主要是对财政支出的“三性”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的个性指标设置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根据财政支出的管理模式、资金拨付方式、实际使用情况等,因地制宜科学地设置,这就要求我们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业务性质和特点要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准确理解掌握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一般原则、方法等基本知识。

      2.对拟委托事项的具体要求要进行详细的了解与判断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委托的单位主要是:各级财政部门和各级预算部门,不同主体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委托、所涉及的工作量、要求的内容会有所不同,有的差异甚至会很大。如:有的委托工作包含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有的不包含,这二者的工作量差异会很大,如果事先没有很好的了解,承接后就可能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是超出了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

      3.充分考虑事务所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虽然财政部早在2009年就已发布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最近几年才真正引起重视,之前财政部门很少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参与此项工作,为此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不仅缺乏经验,也很少储备这方面的人才,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参评人员,尤其是现场负责人的知识结构、调研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均有较高要求,如果事务所不考虑自身的这些专业胜任能力,盲目接单,最终很可能会造成无从下手,完不成任务等尴尬局面。

      4.对拟承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人员配置和时间成本要有合理的估计

      在承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业务前,除了要考虑事务所自身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外,还要考虑人员的合理配置。人员的合理配置不仅是确保业务顺利进展的关键,也是直接影响完成业务所需时间成本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承接业务时,对人员的配置和时间成本要做出合理估计,避免出现心中无数、随意报价,影响后续业务的开展。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业务顺利完成的基础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是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实现对绩效目标的考核与评价。为此,根据项目性质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业务顺利完成的基础。

      1.根据项目性质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

      绩效目标是制定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依据,指标的编制应当遵循相关性原则,即指标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这是指标编制的首要原则。除此之外,还应当遵循重要性、可比性、系统性、经济性等原则。例如:某县“校安工程”绩效目标中“100个工程、20万平方”是全年预期产出的绩效目标,为了衡量这个目标的实现程度,可选择“完工面积百分比”、“完工项目百分比”作为评价指标。但在这两个指标中,“完工面积百分比”比“完工项目百分比”更能反映校安工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应当优先使用,这就是指标设计的重要性原则。又如:该县“校安工程”中“解决全县2万名中小学生的教学和住宿用房”指标属于社会效益目标,本来它可以通过统计校安工程建成后的使用人数作为评价指标加以考核,但由于大部分项目学校并非整体迁建,这个数据的获取操作难度较大,根据指标设计的“可比性”与“经济性”原则,选择采用“生均安全校舍”这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显得更为合理。这样按20万平方2万名学生计算,校安工程建成后生均安全校舍面积应达到10平方左右。

      2.根据确定的绩效指标建立多层次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一般应包括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主要包括项目投入、管理过程、产出、效益等四个方面,体现了对项目的效益性、效率性、经济性几方面的综合评价。二、三级指标可在一级指标基础上依情况渐次设立,如:经济性方面可以设立立项的必要性、管理制度健全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资金结余合理性、资产闲置情况、单位产出成本、成本节约率等指标;效率性方面可以设立按时完成率、项目耗时情况等指标。这些指标采用的评价标准可以以行业标准或历史标准为主。

      3.对评价指标进行调整

      指标体系形成后还应根据评价工作的进展,对无法获得数据的指标可以适时调整。调整时应注意说明客观存在的原因,并分析判断对绩效目标评价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加强外部沟通是确保业务顺利进展的关键

      绩效评价涉及委托方、项目实施单位等多方当事人,沟通十分重要,它贯穿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全过程。加强沟通有利于准确把握要点,通过沟通可以取得相关部门理解、支持与配合,是确保业务顺利进展的关键。沟通分为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口头沟通应认真做好沟通记录,内容包括:沟通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要点与主要内容等,重要的口头沟通应形成记录,经参加人员审核无误后,最好能当场签字确认。

      1.委托方对委托事项的内容要进行充分沟通。通过沟通可以正确理解委托方对委托事项的具体要求,并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具体是:(1)根据委托方原收集的相关信息,对原绩效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进行初步探讨,因为如果原设定的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存有缺陷,则围绕着这种绩效目标的评价,实际上工作重点就转化成了政策调研。(2)对设定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主要包括: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进行充分沟通,了解评价的侧重点,探讨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及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3)建立完善的协调沟通机制,选择合适的进场时点,确保评价工作有效、有序地展开。沟通机制主要包括:建立专门的联系人机制、资料流转程序机制、合理的进点时间安排、可靠的问题沟通程序等,进场时间一般是在实施单位准备好资料后,再择日进场。

      2.与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沟通。主要目的是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让他们能够放开思想、畅所欲言,以便于充分了解、掌握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这一环节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进场前一般要先向项目实施单位提供本次评价所需的资料清单,清单要目标明确、尽量详细,同时做到有的放矢,便于让项目实施单位事先做好准备,同时还可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反馈资料准备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进场时间。这样,既可减少现场人员的等待误工时间,又可尽量减少对项目实施单位正常工作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2)注意沟通技巧,提问题不能以审问式的发问形式,避免让对方产生抵触情绪,给后续工作带来不便;碰到问题,尽量避免一人一问,最好将问题集中,统一指派一位有沟通技巧经验的人员统一负责,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对方配合的工作量,容易取得对方的理解与支持。

      

      四、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底稿模板是确保现场评价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

      为了确保现场评价工作能高效有序进行,在进现场前,根据项目清单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底稿模板,这样不仅可以使现场组织工作高效有序,而且还可以有效指引参评人员高效完成任务,同时有利于后期复核人员的复核与检查。评价底稿模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按项目明细表的序号对评价项目进行编号,如某县共实施“校安工程”155个,则可以按序号将评价项目编为1-155号。

      2.根据评价指标的层级对所有指标进行编号,如校安绩效评价部分指标的编号如表1。

      3.根据项目编号和评价指标的编号确定每个项目各个评价指标的编号,即工作底稿的编号,便于资料的索引和归档。如:某县M中学学生宿舍项目,项目在项目清单中的序号为1,立项必要性指标的编号为E1000,则该项目立项必要性指标的编号为E1001,则为这个项目该指标评分所获取的资料便可索引为E1001-X。

      4.每个指标底稿中应包含评价的程序、资料索引、评价得分等内容。

      5.评价工作日记(问题的小结与汇总)编写指引,工作日志应包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评价人、问题描述、问题类型、问题金额、问题说明等内容。

      五、加强培训、弄清要点、解开难点、掌握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由于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同于一般的专项审计,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除了关注资金在使用、管理过程中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外,更重要的是要从政府宏观角度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要在坚持合理性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转换观念,除了个人专业技能外,要更加注重自身对问题的调研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事务所也应该加强这些方面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储备具有这方面能力的专业人才。

      具体到某个项目时,在项目进场前,必须对评价小组成员先进行培训。

      1.培训前首先要对参评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安排,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2.要对项目评价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具体是:(1)向小组成员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项目实施相关的规章制度;(2)详细讲解评价指标,厘清每个评价要点需核实的内容、需获取的审计证据,以及如何评分;(3)讲解如何编制项目底稿,包括底稿的编号及索引;(4)强调现场评价的重点;(5)现场的时间安排,问题如何进行集中沟通交流等。

      六、根据项目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利用现成资料,才能使评价工作切中实际

      现场评价常见的方法有:审阅资料、现场观察、问询、问卷调查、审计抽样等。现场评价时可通过审阅项目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办法,以评价制度设计的有效性;通过抽样检查相关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以评价制度执行的有效性;通过审阅项目档案,以评价项目的立项情况;通过现场观察项目,以了解评价项目的实施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价过程不能只满足于形式要件的审查,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的各种报告与数据,可做参考但不能盲目相信,最好通过现场观察、问询、问卷调查等了解相关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七、做好现场资料收集及问题汇总,编制好评分汇总表,才能写好评价报告

      绩效评价报告没有现成固定模式,因事而异,因此,要撰写好评价报告,必须做好基础性工作。

      1.现场资料收集。资料是用来测量评价指标、回答关键问题、支持评价结论等的数据、事实和观点的集合体。资料来源包括制度、政策、法规,项目文件和相关报告,调查问卷,财务会计资料等。资料收集的关键在于要始终围绕评价指标来收集,所收集的资料应注意其相关性、有效性、可靠性、准确性。评价现场可采用拍照、截屏、复印等手段获取直接的资料,通过现场观察、问询、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现场资料。

      2.问题汇总。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采用统一格式的审计工作日志进行归类汇总。

      3.编制好评分汇总表。评分汇总表应包含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评价指标、评价人、项目状态等信息。评价人员在每个项目评价后即将相关信息填入汇总表相应条目中,项目负责人可通过汇总后的总表掌握评价工作的进度;同时,将汇总表中的各项得分根据指标的层级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项目的评价得分。

      4.撰写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当包含开展评价工作的依据、评价对象基本情况、评价项目实施情况、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分析、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改进建议等几个方面。评价结果分析主要是根据评价汇总表中每个指标的扣分情况分析扣分原因;评价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是对审计工作日志中记录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大致可以归类为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使用、资金管理等几个方面,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应与评价结果分析中扣分的原因作相关性分析;改进建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是评价报告的重点内容,对于问题应做到言之有据,有问题的项目应在报告中或以附表方式详细列示。

标签:;  ;  ;  ;  ;  ;  ;  ;  ;  

对会计事务所参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几点看法_绩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