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脊柱外科护理中的价值探讨论文_汪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湖北武汉 430030

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脊柱外科护理当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20 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其护理效果的满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33.3%(20/60),且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脊柱外科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还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故该护理方法可尝试应用于脊柱外科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脊柱外科;负面情绪

脊柱外科患者普遍病情较严重,手术是治疗此类疾病唯一方法。但其风险高、术后患者痛苦大,且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静养,康复周期普遍较长。另外,绝大多数患者常因压力较大、对手术的恐惧等方面的原因,极易出现如焦虑、抑郁等各种负面情绪,这严重延长了术后的恢复时间,同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几年,随着护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诸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新生儿肺炎、胃癌等疾病中均得到广泛应用[2]。本次研究选取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20 例患者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20 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 36例,女性 24例,患者年龄在56-78 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61.67±1.98)岁;实验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52-79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60.18±2.03)岁。主要疾病类型为:椎间盘突出症、骨折、骨质疏松等。经比较分析后得知,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具体包括:照顾患者日常生活、日常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同时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康复护理,如:给予患者足够的人文关怀及心理鼓励,使患者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在护理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尽量避免诱发病痛的因素;医护工作人员操作时应动作轻柔,避免触及患者手术切口引发疼痛;定期向上级医师汇报患者疼痛感受,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镇痛护理措施[3]。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采取人性化护理,具体步骤为:疼痛教育、心理护理及镇痛治疗等护理措施。具体包括:(1)疼痛教育:协助患者掌握深呼吸等有效缓解疼痛的方法,提高患者疼痛控制感;并教育患者熟练掌握疼痛程度的评估方法,引导他们能及时准确地报告疼痛;(2)心理护理:个别患者存在如过度担心治疗效果、经济压力巨的问题,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负性心理状态,要求医护人员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导方式帮助患者远离不良心理;(3)镇痛治疗:必要时可适当应用止痛药物减缓患者的疼痛感,但应注意定时评估镇痛药物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并及时汇报,依据医嘱及时调整镇痛方案[4]。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 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

经一段时间的护理过后,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评分;但实验组患者SAS及SD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

经统计分析后得知: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约为96.7%(58/60),远高于对照组患者33.3%(20/60),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近些年流行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该模式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工作的同时,要求医护人员应充分体现对患者的同情、耐心及责任心,从而充分展现人性化护理的服务理念的优越性。

在实施人性化护理之前,必须先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再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因脊柱外科的患者均需长时间卧床静养,导致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因此,护理人员采取了康复护理措施,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其具体措施主要为:(1)心理护理:因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需长时间卧床静养,故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从而极易导致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发生,再加上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担心,导致患者心理状态较差[5]。因此,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其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同时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能对自身疾病有初步的认识,从而达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目的;护理人员应耐心详细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让患者感受到应有的关爱,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2)人性化护理:①环境护理:首先应为患者营造舒适的静养环境,室内干净整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提高患者在病房内的舒适度,再引导患者多与其他人进行充分交流,从而达到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的目的[6]。②生理护理:脊柱外科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导致无法正常活动,因此,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下床活动,可有效促进病情恢复。护理人员同时应关注患者有无发生压疮的情况,帮助病人取合适的体位卧床。③康复护理:脊柱患者在住院一段时间后期间,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但应把握好时间,若患者产生疲劳时应立即停止。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SAS、SD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综上,人性化护理有效的改善了脊柱外科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可尝试应用于脊柱外科的临床护理当中。

参考文献:

[1] 刘小艳,刘小兰.标准化呼吸护理在预防脊柱外科患者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3):1769-1771.

[2]孙长英.人性化护理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6):204-205.

[3]李景然.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基础护理质量的价值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2):8217+8220.

[4]袁立梅.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6):285.

[5] 郭丽容.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6(26):279-280.

[6] 叶彩霞,刘家瑞,黄淑芬等.在脊柱外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并发症以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6,30(5):39-41.

论文作者:汪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脊柱外科护理中的价值探讨论文_汪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