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脱敏法在1例社交恐惧症患者日托康复中的应用论文_齐桂花

齐桂花

(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 江苏南京 211123)

【摘要】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共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在陌生人面前或表演场合表现出一种持久的恐惧,怕自己的行为会引起难堪。这种恐怖性神经症多发于青春期且近年来持续上升,通过采用系统脱敏法逐渐诱导出患者的焦虑和恐怖情境,分等级逐步消除焦虑情绪,能够有效地改善和缓解患者社交恐惧的焦虑症状,提高自信,主动地克服焦虑情绪。

【关键词】社交恐惧症;现实脱敏法;康复

【中图分类号】R73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163-02

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是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处于难堪的境况,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惧性障碍[1]。症状包括脸红、心悸、恶心和口吃、多汗、震颤等。对社交的恐怖和回避,易导致患者社会适应能力下降[2]。不同国家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社交恐惧症的年患病率2.48%~7.90%,终身患病率为3.8%~14.4%。社交焦虑障碍较高的发病率及其所带来的严重社会负担,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对社交恐惧症患者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症状[3]。本人将现实脱敏法应用于1例社区精神康复站日托患者的护理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张某,男,28岁,汉族,高中文化,职员,未婚。据介绍,患者自幼感到自卑,怕说话,怕见生人,见了女生更不敢说话。害怕独自一人暴露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曾被诊断“精神分裂症”,予“奥氮平”等药物治疗,效果差。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无特殊。入站时表现怕说话,与人交流时紧张、害怕,担心。入站后,工作人员结合现实脱敏法、放松训练等给予心理干预。46天后,患者情绪较明显改善,自我感觉进步,对自身病情及个性缺陷有所认知。

2.护理

2.1 护理评估

患者与人交流时会脸红、说话结巴,伴有显著的心悸、气短、出汗、多汗等植物神经症状。担心别人对自己不良评价与态度,与别人发生意见分歧时便不安,认为别人可能看不起自己,自己低人一等。自感痛苦,因此尽量回避与人交往,少外出,回避外出和朋友、同事的聚会。因与人说话紧张,不敢与领导、异性单独沟通,即便和同事在一个房间工作也会感到非常不安,无法正常进行工作。SCL-90症状自评量表[4]测验结果:总分212,总均分2.35,阴性项目数37,阳性项目数53(见表)。

2.2 护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治疗联盟,鼓励患者规律作息、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引导患者与工作人员交流。开展现实脱敏法,该方法可以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的条件性联系[5]。总共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教会患者掌握放松技巧

治疗前,与患者会谈,告知治疗目标以及计划。基本方法是让患者用放松缓解焦虑情绪。第一周,带领患者参加放松训练。每天2次,每次约20分钟,7天后患者表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放松技巧,在生活中也能灵活运用。

第二步:把引起恐惧的社交情境划分等级,构建恐惧等级表。

让患者说出恐惧的情境,并对社交情境从小到大排序,共同讨论设计出不同的恐惧等级,提出个体化的现实脱敏方案:

(1)与方案负责人交流

(2)参与熟悉病友间的交流,不超过10人

(3)参与有陌生人间的交流(女性人员1~2名)

(4)参与人数超过10人的小组活动(女性人员超过一半)

(5)参与陌生异性超过10人的外出活动

(6)工作场景的情景模拟

第三步:按社交情境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训练

(1)与方案负责人交流

(2)参与熟悉会员间的交流,不超过10人

在工作人员及其他会员的帮助下,5天后患者紧张情绪好转,工作人员给予鼓励,并询问患者是否可以尝试第三级的现实脱敏训练,患者表示愿意尝试。

(3)参与有陌生人间的交流(女性人员1~2名)

工作人员在征得患者同意之后邀请中心刚来的的男性患者李某,让他们互相交流,整个交流过程30分钟,接下来的6天时间,李某都会主动来找患者聊天,从患者的心情日记反映出患者已经不害怕与李某聊天了,对自己的表现也加以了肯定。在征得患者同意之后,工作人员介绍异性患者王某和患者进行交流,经过6天的现实脱敏训练,患者和王某已经能够很自然的聊天了,在工作人员陪同下,能够一起外出散步、买东西、打饭。工作人员对患者的进步表示肯定,征得患者同意之后,进入第四级的现实脱敏训练。

(4)参与人数超过10人的小组活动(女性人员超过一半)

康复站每天下午会员读书时间,工作人员让患者参与,患者走进看书的活动室,表现得很紧张,指导患者运用放松技巧让自己放松下来,反复多次参加读书活动的第6天,患者已经能主动参加,最后的分享阶段,也朗读了《海燕》,得到大家认同,患者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主动要求进入第五级的现实脱敏训练。

(5)参与陌生异性超过10人的小组活动

要求患者提前准备一个故事讲给康复站所在街道活动中心未接触过的11名工作人员听,然后再由医务人员进行提问。患者在脱敏训练的第1天,面对这么多陌生面孔,表现得非常紧张,脸红心跳加快,额头冒汗,工作人员安慰患者,鼓励让患者运用放松技巧使自己放松之后,再开始给大家讲故事,每天安排患者与大家交流,第六级的现实脱敏进行到第6天,患者主动提出进入最六级的现实脱敏训练。

(6)工作场景的情景模拟

5天情景模拟现实脱敏训练进行得很顺利,患者的自信心也得到很大的提升,患者表示可以尝试回到工作岗位。

3.效果评价

患者自我评价:自觉“自卑,敏感,不敢与人社交”等错误认知和观念已经改变,认识到正常的社交是有必要的,与人相处、谈话时不再紧张、不再口吃,能将注意力和精力集中于人际交往方面。

家属评价:跟女孩讲话可以正视对方的眼睛,偶尔也会不好意思,能与其他会员一起谈论读书心得。

工作人员评价:可以正视交谈,能主动与人打招呼,主动参加活动,坚持每天写日记,敢于去分享自己的想法。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总分:153,总均分1.70,阴性项目数52,阳性项目数38,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这几个因子的分值有了明显的降低(见表)。

4.总结

社交恐惧症患者处于被关注并可能被评论的情境下可产生不适当的焦虑。社交恐惧症患者通常以假想别人看待自己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而其对别人看待自己的观念常常是扭曲的,从而导致在社交场合感受不适和伴发回避行为[6]。放松训练可以缓和患者在生理层面的激动状态,平衡紧张的情绪,减除回避行为[2]。现实脱敏疗法可以帮助患者逐步卸去对某些社交情境的恐惧[7],挖掘患者的内在动力,促进心理成长。经过45天,患者学习了心理治疗的理论,并通过现实脱敏过程提高了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情绪明显改善,自我感觉进步,对病情及个性缺陷有一定的认识。现实脱敏对该患者的社交恐惧治疗有效。

【参考文献】

[1]赵春阳,杨少珍,周英.1例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3):77-79.

[2]关文华,许爱琴,高艳华,等.互动式心理干预对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96-97.

[3]曹蕾,张志强,徐勇,等.自信心训练对社交焦虑障碍患者自尊水平的干预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9):827-829.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1-30.

[5]刘哲宁.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64-166.

[6]吴满花,叶雪花,余玉宇.认知行为集体治疗在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1,10(3):187-189.

[7]叶莉军,陈凯.心理护理对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3):112-113.

论文作者:齐桂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  ;  ;  ;  ;  ;  ;  ;  

现实脱敏法在1例社交恐惧症患者日托康复中的应用论文_齐桂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