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外伤手术患者的治疗影响效果论文_杨存其

( 江苏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外伤手术患者的治疗影响效果。方法:将160例就诊于急诊科进行清创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88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其实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术后疼痛程度、情绪状态等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手术室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急诊患者的紧张程度,使其积极有效的配合手术治疗,提高疾病治疗满意率。

【关键词】急诊外伤;手术患者;护理干预

急诊护士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制定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提高急诊临床护理的水平及抢救质量。急诊科收治的清创手术患者多数为意外伤,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常导致个体生理和心理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多数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焦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反应。这些负面反应常干扰麻醉和手术的实施效果,降低患者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并且严重影响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影响患者手术的预后。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们针对88例患者的不同创伤及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在急诊外伤手术治疗中的作用,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2例,女68例;年龄14~68(38.5±4.5)岁;损伤部位:头面部56例,胸腹部28例,四肢7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88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受伤程度、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术前采用外伤手术患者的常规指导,术后遵医嘱应用止痛药及抗生素治疗,同时运用外伤患者术后的常规护理。

1.2.2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以下是详细护理干预措施。

1.2.2.1快速评估伤情及时处置:在1分钟内快速评估患者的受伤情况,并果断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如出现出血性休克,立即让患者取抗休克体位,即“V”型体位,针对性有效止血,包括压迫止血、止血带止血、药物止血等,及时补充血容量[1]。为疼痛剧烈者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给创面清创消毒,配合医生进行急诊手术。充分体现急诊科突出的工作特点,使患者就诊后能尽早得到救治,让患者产生安全感。

1.2.2.2心理护理干预:?心理疏导与支持:针对患者术前最担心的问题,比如担心伤情严重、手术的疼痛、医生的技术、经济的承受能力及手术的预后等问题,护士利用专业知识科学地给予解释,认真地帮助患者分析正确评定。对不同患者的不同问题采用安慰性的语言,认真听取患者陈述受伤的经过并给予应答,表现出同情心。同时给患者介绍些成功的手术病例资料,使患者对受伤程度及预后有正确认识,对医务人员产生高度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以及被重视、被关心的愉悦心情,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手术。?认知干预:首先了解患者对伤情、手术、麻醉及预后的认知,识别存在的认知性错误并给予纠正,提供有关手术治疗的相关信息,帮助患者调整思维角度,重建对手术的认知。比如对认为麻醉会影响智力的患者要告知其麻醉不会影响日后大脑的功能;对认为手术会留下瘢痕者告知其如果不缝合会造成伤口出血、感染、延期愈合而导20致瘢痕更明显。使患者去除不合理的认知,树立积极的态度,配合手术治疗。?行为干预:耐心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教给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恐惧的放松疗法,比如聊天分散注意力法、幽默法。利用“自发”的有关感觉轻松的意念来放松自己,嘱患者闭眼,深呼吸,慢慢重复下列的句子“我的手(脚)感到温暖、放松、欲睡”,保持2~5min的放松,当感到轻松时睁开双眼,保持2~5min的放松再重复以上活动。④社会支持:以家庭支持为主,让家属多与患者沟通,给予精神上、情感上的安慰和关爱,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发挥情感因素在治疗中的作用。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比较(见表1)

3讨论

3.1采用护理干预对急诊手术患者疼痛的影响

患者创伤疼痛的发生机制是创伤对神经末梢的机械性损伤而引起的伤害性感受,导致乳酸、5羟色胺、组织胺和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释放,刺激游离神经末梢。这种持续疼痛可使患者产生焦虑、紧张、恐惧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反过来又会加剧患者的疼痛,加重原发病灶的缺血、缺氧和水肿,不利于切口的愈合[2]。因此,随着护理科学地发展,对疼痛患者的护理,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疼痛已成为继T、P、R、BP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国内研究发现任何能使患者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轻松的办法,都可提高疼痛的阈值。用语运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可稳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放松疗法可有效减轻紧张、焦虑、恐惧,缓解疼痛,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摆脱疼痛或淡化疼痛的意念,对缓解疼痛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实施护理干预,干预组取得显著的效果,其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2采用护理干预对患者情绪的影响突发性的意外创伤,不论伤情轻重,个体差异多大,患者都会认为自己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表现为忧虑、紧张和恐惧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加上创伤的剧痛,使患者情绪不稳定。患者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的迅速、及时的有效治疗,更渴望心理上得到安慰与支持。护士以温暖诚恳同情的语言,平缓的语调去安慰鼓励患者,可使其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和安全感,消除紧张情绪;给予非语言性的安慰,比如握住创伤患者的手或嘱其深呼吸,可减轻其恐惧心理;对面临一系列身体、生活及预后恢复问题而表现出焦虑不安者,给予科学讲解相关知识,可使患者提高认知,解除其焦虑情绪。本研究干预组经过护理干预,比对照组情绪稳定,不良情绪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小结

在手术室急诊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一般心理比较复杂,因此必要的心理护理显得非常重要。同时,急诊科是外伤患者就诊的第一站,充分了解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其应用多元化、个性化、人文关怀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改善急诊外伤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心率、血压趋于正常和稳定。手术室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急诊病患的紧张程度,使病患积极有效的配合手术治疗,提高疾病治疗满意率。

【参考文献】

[1]刘正蓉,姚兰.行急诊清创缝合手术患者的焦虑评估与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0,36(3):227-229.

[2]谢见欢.护理干预对减轻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比较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2-14.

论文作者:杨存其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  ;  ;  ;  ;  ;  ;  ;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外伤手术患者的治疗影响效果论文_杨存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