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作文越窄越窄_话题作文论文

主题作文越窄越窄_话题作文论文

越走越窄的话题作文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越走论文,话题作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话题作文,从1999年高考面世以来,已经持续了四年。话题作文以其开放性、民主性赢得了教师和考生的认可。但是,我以为,近两年话题材料的选择及材料暗含的立意导向,却给话题作文的开放带来了极大的限制,话题作文已经走进了一条窄窄的胡同。

纵观四年的高考话题作文,我认为1999年的是最好的。“记忆可以移植”是一个科学命题,再辅以“假如”,让科学展开有力翅膀,让考生发挥大胆想象,用具体生动的故事负载抽象的科学创造,用辩证的思维去客观看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利弊,很容易让科学的内容和文学的形式糅合一体,命题者没有给考生思维上示禁:虚幻与现实,科学与人文,古今中外正反优劣,利弊或既有利也有弊都由考生说了算,移出移入或既移入也移出亦是考生移了算,给了考生极大的创造天地。尽管那一年有些学生套题、押题,给阅卷带来了一定困难,阅卷的标准受到一定冲击,但那一年考生作文似群花争艳,千姿百态,丰富并装点了从来不曾有过的考场作文的春天,考生作文中显示出来的科学素养和文学素养让阅卷教师击节,考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或许,1999年过于开放了,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却没有继续让考生呈现丰富多彩的个性。因为,不管考生怎么写,话题本身就是一种限制,“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本身就是惟一的答案,有如解一道方程,已经告诉你已知条件,你只要证明命题正确就好了。因此,考生怎么写,怎么创造也只是一个证明的过程,心灵的翅膀不能放飞,思维也因之而固化。至多,学生有多种解法的自由,但殊途同归,这怎么算得上真正的开放?所幸的是,话题材料没有给学生一种立意上的指向,考生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证明尚不被限制,至少,可以不必在通往终极的路上拾取道德这一惟一稻穗而置高粱、红薯等其他食粮而不顾,愿不愿把自己引向灵魂深处,狠狠地拷问也是考生自己的事。因此,考生不必为故显崇尚而说假话。

而去年“诚信”话题,命题者与时俱进,倡导考生讲诚信,这也不错。因为高考这一指挥棒的教育功效与社会功效是任何一种考试无法比拟的,命题者要以高考作文话题材料引领学校的道德教育与社会的道德建设,用心颇为良苦。尽管命题者设计话题材料时,没有让抛弃了诚信的年轻人遭不讲诚信的难,吃不守诚信的亏,但考生对材料审视、提炼与概括有自己的思考:不讲诚信,万事难行;不写守诚信,肯定立意不正。考生对作文价值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他们知道,对“诚信”怀疑或否定的作文极易被判为立意不正确,或思想道德有问题。如安徽一考生的作文《丢得好》:现实生活中,讲诚信吃亏,讲诚信上当的事太多。因此,那位考生认为“年轻人做得对,等他到了彼岸,他会庆幸自己的选择”。“这篇作文在阅卷组的教师间形成了两种鲜明对立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立意错误,不符合文章的基本要求,应判为六类卷,在25分到30分之间;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篇文章不人云亦云,有自己见解,观点鲜明,有创新,应判为三类卷,在50分左右,结果是中心组经过讨论,折中了大家意见,判为40分。”一般考试之前,老师对他们均有“正确”的指导:千万不能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立意最高也不为过。为自己前途计,“机灵”的考生,谁也不敢在高考的考场上拿自己的分数甚至命运开玩笑。因此,作文中的诚信与否只有考生自己知道。我认为,去年的话题材料,给考生思维上框定太大,考生的选材只能在“诚信”的道德范畴内,而且,也只能颂扬诚信,至于考生内心的真正想法,尤其是像上文提及的安徽那位考生的想法恐怕敢暴露的不多,这样,真实的谎言,违心的假话当然难免,这与提倡写真话,写真实的生活是有悖的。

今年的高考作文则更不幸。一是如果去年话题材料设计时,没有让这位抛弃诚信的年轻人遭受灭顶之灾的话,今年这登山者有救助快要冻僵的人走出困境的结果,使得没有创意的话题延续了一年,也使高考作文改革重复了一步。二是去年的话题材料没有告诉考生年轻人的最后结果,考生至少还可以想象这位年轻人以后的生活,还可以思考,不守诚信的人照样生活得有滋有味,他仍拥有名利、美色、金钱,进而引导考生正视社会现实。而今年的“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困境”这一双赢结果给学生思维定了位:选择互助,才有出路。且不说,选择一定有心灵的参与,也不说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就这样的结果而言,材料已经为考生作出了选择,考生自身其实是无法选择的选择。既然只能是这样的选择,考生还有什么自由?结果的出现却以狭化思维作为代价,这样的限制,开放的只是形式,较之于去年,考生发挥的空间更加狭小,除了文体不限外,与过去的材料作文已经没有两样,这是一种倒退,引学生思维走进一条胡同,此乃不幸之二。三是过于明确的立意导向,减少了考生说真话的可能。我认为,既然要选这样的材料,不怕与去年的材料相似,不如不用展示双赢的结果,让这位救助者心灵翻江倒海吧,可以把这当作一个情境,或者更残酷一些,让两人双双俱亡(因为材料展示不是没有这个可能),让我们的考生自己选择救或不救。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军医大学学生张华跳进粪池为救老农而牺牲,当时引发过大讨论。起码,对张华的死值与不值,许多人说了真话:从创造物质财富而言,当然不值;但从弘扬做人的道德而言,不仅值,而且还会正面影响许多人。或许,这样的导向更加自然。1997年高考作文材料:(1)“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的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2)“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的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我相信这些材料的真实性,更相信口头上回答“乐于助人”而实际行动中“悄悄走开”的大有人在。而现在,尽管话题作文并没有要求人人都去面对生死抉择,但材料所含的道德底蕴给考生一个选择上的明确导向。何况,十几年来受的学校的正规教育不允许他们表面上有独自走开的自私;社会道德的天秤不允许他们有不去救人的失衡;作文高分的愿望不允许他们在选择面前“悄悄走开”。于是,一篇篇视死如归,舍己为人,谴责自私,弘扬高尚的作文如雨后春笋,让人看不出厚厚的包装下到底是虚情假意还是赤子诚心。本不该以如此的坏心来猜测我们的考生的,考生何过?但篇篇超过考生应有的道德认识的文章,不得不让人怀疑,我们的年青一代道德水平远远超过了雷锋、王杰、时传祥、李素丽,而另一现实是学校道德教育无力,学生道德水准降位,色情暴力读物常被偷偷带进校园,打架斗殴经常发生,酗酒赌博也屡见不鲜,何以一上考场就如此正气凛然,视死如归?虽然,这不能概尽天下考生,但与选择“悄悄走开”一样,人数是不少的,也就是说,这样惟一的选择,让不少缺乏生活感受和道德认识的考生只能以假话应付,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或许,正因为这样,命题者要连续两年以心灵去选择道德话题,以期用高考的影响来推动我们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学校的道德教育,来提升我们的公民和学生的道德认识,但原不是事与愿违。

高考作文改革不易,四年的路程也很艰难。我们是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走来的,现在只不过“山有小口”,有光明的导引,定会有“豁然开朗”的广阔天地。

标签:;  ;  

主题作文越窄越窄_话题作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