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效果观察论文_张丽萍

张丽萍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430200)

【摘要】目的 根据急救患者入院前的心理状况和特点,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并观察护理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在2014 年9 月到2015 年4 月的院前急救患者中选取100 例,并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50 例,对照组50 例。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救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办法的基础上,同时对于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综合干预,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 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较优,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况更加良好,对于患者的急救有极大的积极作用。结论 对于院前急救患者,应当采取快速高效的干预护理措施,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和沟通。

【关键词】院前急救;心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205-01

在对患者进行急救和治疗时,除了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进行了解和关注外,还应当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有效护理,才能够保证急救和治疗的有序进行,并保证救治的效果。随着现代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于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关注。院前急救是指由于突发病情导致患者急需医护治疗,但在入院之前,需要医生和护士对患者采取相应的院前急救措施,以保证缓解患者的危机状况,为患者接受入院治疗争取有利时间,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院前急救患者采取相应的身体治疗的同时,应当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为患者急救提供极大的保障[1]。为研究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其效果,特从本院选取100 例院前急救患者,对其中随机选取的50 例采取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总共选取的患者有100 例,其中男性59 例,女性41 例,年龄在23 到80 岁,平均年龄为(43.7±4.1)岁。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其中,观察组男26 例,女24 例,且呼吸科 10 例,心脑血管12 例,腹部伤 16 例,四肢骨折 4 例,多发伤及其它伤 8 例;对照组男33 例,女17 例,且呼吸科 18 例,心脑血管 10 例,腹部伤11 例,四肢骨折 4 例,多发伤及其它伤 7 例。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办法

对于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救护理办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和家属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详细办法如下。

首先,应当保证急救电话的畅通,且24 小时有人接听,并在接到急救电话时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患者的相关信息,了解患者所在的地点,以及当前的病情状况等,以便急救人员采取相关准备[2]。其次,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患者所在地,并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和交流。首先,应当以最快速度了解患者的状况,如患者能够进行表达和沟通,则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病痛所在,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和支持,让其拥有心理依靠。由于患者情况较危急,患者家属往往处于焦虑和急躁的情况,急救人员应当首先对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并安抚好家属的心情,稳定家属的情绪,从家属口中了解患者情况[3]。护士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从而感染患者和家属,使其能够实现与护士的有效沟通,并有效配合医生和护士等急救人员的急救工作[4]。在此之后,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运用担架将患者固定并搬运到救护车上,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并及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采取相应的缓解治疗办法。

1.2.2 研究调查办法

在进行救治和护理的同时,进行相应数据的采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了解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悲观绝望等状况。

1.3 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表示,p<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患者由于突发疾病或意外,造成对身体巨大的损害,需要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急救。而在进入医院之前,应当对其采取相应的院前急救,才能够有效了解患者的病情,并稳定好患者的病情状况,为其入院提供巨大的保障。院前急救不仅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把控,并采取相应的急救办法,还应当施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才能够大大提高急救的效率,为患者的病情缓解和将来的救治提供良好的保证[5]。良好的院前急救,需要医生和护士掌握足够专业的知识并拥有足够的实践经验,能够在收到急救电话之后能够及时判断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准备,为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急救人员应当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能够在面临不同的状况时运用专业的技巧,实现患者的有效治疗和心理护理[6]。心理护理不仅包括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还应包括对患者家属的有效护理。同时消除患者和家属的焦虑、紧张等消极心理状况,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提高急救和护理的效率。对院前急救患者采取综合的心理干预措施,才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院前急救患者采取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同时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大大提高院前急救的效率,并保证良好的患者入院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福华. 院前急救的救治原则及护理措施[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03):21-24

[2] 姚卫华, 阴晓婷, 翟继卫, 彭永华. 院前急救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4):53-55

[3] 周萌青. 院前急症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 医学信息( 上旬刊).2011(03):101-102

[4] 乔小燕. 院前急救原则与护理要点[J]. 中国医药导报.2011(03):74-75

[5] 赵玲, 唐利敏.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8):22-23

[6] 李霜, 王慧娟.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 全科护理.2012(12):18-20

论文作者:张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

标签:;  ;  ;  ;  ;  ;  ;  ;  

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效果观察论文_张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