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护理在脑外伤患者心理和情感障碍康复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玉芬

宁南县人民医院 四川宁南 615400

摘要:目的:研究情志护理在脑外伤患者心理和情感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情志护理干预。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焦虑、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志护理在脑外伤患者心理和情感障碍康复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其负性心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情志护理;脑外伤;心理;情感障碍;焦虑抑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脑外伤在临床中是指颅脑受暴力及其他外力直接作用而受到的损伤,且多伴随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便有可能对其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而且,脑外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因疾病而出现焦躁、恐惧等负性心理,并出现抗拒或抵触治疗等行为[2]。因此,有必要在其治疗过程中给予其对应护理,确保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106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53例采用情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6例脑外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患者经综合诊断确诊为脑外伤,均为首次发病,既往无精神障碍疾病。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4.5±1.4)岁。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4.6±1.5)岁。2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谨遵医嘱实施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观察组采用情志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颅脑是人体重要器官,且极易受内外在因素影响而收到损伤。患者面对脑外伤时,极易产生恐惧、焦虑、不安等负性心理,故而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开展深入交流,并将疾病治疗及病情对患者进行讲解,提高患者对自身的认知;同时可见治愈病历告知患者,协助其建立良好心理,从而提高干预效果;(2)病情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措施,如病情危急则可立即开展手手术,病情不稳定者可优先给予其常规治疗,相对稳定后在给予治疗,确保治疗效果;治疗后应尽快将患者转移至病房,并为其营造良好舒适的休息环境,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及空气湿度,减少外在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3)饮食护理。结合其病情制定饮食干预计划,治疗初期可给予流质食物,对于无法正常经口进食者可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病情相对稳定后给予其半流质饮食,严格控制每日正常营养摄取量;病情稳定后,可恢复正常饮食,日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维生素等食物为主,使其自身免疫能力及抵抗能力得到提升,提高干预效果。

1.3研究指标[3]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参照焦虑自评量表对焦虑状态进行评分,标准分值线为50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状态越严重,反之则越轻。参照抑郁自量表对患者出现抑郁状态进行评分,标准分值线为53分,分值越高表明抑郁状态越严重,反之则越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NIHSS评分系统为判定标准,项目包括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肌力等,总分100分,分值越小则证明神经功能缺损越小。

1.4数据处理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当样本容量n>40,理论频数T>5时,用χ2检验;当n>40,但1<T<5 时,用校正χ2检验;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9%(1/53),其中出血0例、意识模糊1例、呼吸急促0例,对照组26.42%(14/53),其中出血4例、意识模糊5例、呼吸急促5例,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82,P=0.001)。

2.2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护理前,2组焦虑、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

3讨论

以往临床针对脑外伤患者多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干预虽然能够准确了解到患者病情变化,但并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患者存在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均可能对治疗造成影响[4]。因此,有必要采用有效护理措施,提高干预效果。情志护理是临床针对患者情绪实施护理的一种措施,通过护理人员自身来对患者情绪进行改善,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使其能够以良好心态面对护理,进一步确保干预效果[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情志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到有效缓解,并降低出血、意识模糊、呼吸急促等并发症发生,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脑外伤患者护理中采用情志护理干预可使其负性心理得到改善,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促使其情感得到快速康复,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泽慧.情志护理在脑外伤患者心理和情感障碍康复中的应用疗效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01):140-141+144.

[2]彭平娟.情志护理对脑外伤患者心理和情感障碍康复的影响探讨[J].包头医学,2016,40(04):238-240.

[3]于娇.情志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心理及情感障碍康复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231.

[4]叶金秀.情志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心理和情感障碍康复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2):141+140.

[5]安雪琴.探讨情志护理在脑外伤患者心理和感情障碍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6):243-244.

论文作者:张玉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情志护理在脑外伤患者心理和情感障碍康复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玉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