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_能力素质论文

高考试题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_能力素质论文

高考试题导引学生走出“象牙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象牙塔论文,高考试题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2006年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示例

题例: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加强‘三农’工作。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

材料二:据业内人士分析,按照当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平均上涨幅度粗略计算,农资涨价至少使全国农民增加生产性物质投入390多亿元,粮食平均每亩物质投入比2003年增加20多元。(引自《半月谈》2005年第1期)

回答:

(1)运用认识论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加大中央财政支农这一决策的合理性。(10分)

(2)运用经济常识,就如何保证中央财政支农功能的实现提出措施及建议。(10分)

(3)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承担财政支农的职责,(6分)以及怎样才能更好履行该职责。(6分)

解题分析:本题的第(1)问,要求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中央“决策”的合理性;本题的第(2)问,要求运用经济常识的原理,从如何保证中央财政支农功能的实现角度提出措施及建议;本题的第(3)问,要求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和怎么承担财政支农的职责。

题例启示:以热点时事作为政治学科非选择题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多角度分析热点时事,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种方向和风格,也是测试中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方法,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关注社会生活;既要熟练掌握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又要灵活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了解时事的来龙去脉,又要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分析时事问题。

二、从例题看,学生多角度分析热点时事需要哪些能力素质

要求学生能够多角度分析热点时事问题,其本质是在要求学生具有客观、辩证、历史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素质。学生具有了这些能力素质,就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就可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全面、灵活而不是僵硬地分析和处理问题,或因时应事,或以不变应万变。学生多角度分析热点时事的能力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要有全面把握政治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素质。学生必须熟悉政治学科中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做到记忆与理解并重。同时能够灵活应用这些概念、范畴、原理和关系去分析相关政治现象,而不是死记硬背。如要回答上题(1)问,学生必须把握认识论中关于正确认识的形成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等基础知识。

其次,学生要有关注和了解社会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时事问题的能力素质。学生对社会的重点、难点和难点时事问题的把握,一方面要从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原因、影响等多方面去把握,另一方面要重在平时的积累,切忌临时突击。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就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计民生,心系普通百姓,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再次,学生要有把社会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时事问题与政治学科基础知识结合起来的能力素质。学生要能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在全面了解当年国内外重大时事问题的基础上,寻找时事问题与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并对时事政治热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领域的分析和思考,尤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而把握命题的切入点。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学生首先要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方针和要求,明确为什么和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多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通过材料、图表引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用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知识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在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方面对农业的支持等;(3)从哲学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4)从政治学角度分析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学生要有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这些能力素质表现在四个方面: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讲,是要有三种能力。

一是审题能力。审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细读材料、图表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材料、图表中提取有用解题信息的过程,就是明确题意、弄懂题目要求的过程,就是一个初步确定解题步骤、选择知识原理、拟定答案要点的过程。如我省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9题(7)问“运用发展的观点,依据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事实,论述我国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在审题时就必须明确:关于发展的观点与方法论;历史上出现过的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情况;我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的世界性和本国的原因。

二是表述能力。表述要用术语,反映政治学科的思维和政治学科的特征;表述要体现解题步骤,体现答案之间的逻辑联系;表述要直接切入正题,抓住要点,简洁;表述要遵循一定的格式;表述要体现知识、原理与试题材料的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是应变的能力。应变能力表现为能够在同一材料命题时,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用不同原理来分析问题。应变能力还表现为确定解题顺序的原则是先易后难。当遇到简单题时,一定要做全做准,不能有过失性失分,不能“肆意发挥”,不能“恋战”。当遇到难题时,要敢于暂时放弃。利用放弃难题赢得的时间,全力以赴把会做的题做好就是胜利,如果还有时间再回过头来试做难题。应变能力还可以表现为变“意义”为“怎么办”。如文科考生已经熟记了经济、哲学、政治意义,它们表述为“有利于……”,如果把“有利于”改为“需要”、“应该”、“必须”,此时,“意义”也就可以转变为“怎么办”了。

标签:;  ;  

高考试题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_能力素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