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卵巢癌术后低钾血症防治中的应用论文_陈莉,陈嫔,蒋碧云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62)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卵巢癌患者术后低钾血症发生的的护理措施。方法:将67例卵巢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33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护理,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34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方法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从术前准备,饮食指导,术后早期补钾、术后饮食指导等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后血钾浓度及内脏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低钾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内脏动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卵巢癌患者术后低钾血症发生率,降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缩短了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卵巢癌;低钾血症;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161-02

预见性护理是指护士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在医疗护理的各个环节中,以疾病的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依据,主动对患者进行评估,找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有预见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从而有效降低护理风险[1]。卵巢癌患者由于肿瘤消耗、食欲下降,口服利尿剂,放腹水,手术范围大,术前肠道准备,术后进食少等原因,极易发生低钾血症,影响患者的恢复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传统观念认为:由于组织破坏,输血、麻醉等因素,术后分解代谢增加,血清钾离子浓度增高,术后3天内不主张补钾[2],但回顾临床资料显示低钾血症发生率极高,我科针对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了改进,降低了低钾血症发生率,达到了预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在我科行卵巢肿瘤细胞减量术的67例患者,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11例行部分肠管切除+肠造瘘术,均有深静脉置管,将其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两组患者在术前血钾平均值、年龄、术式、术后禁食时间、血钾监测时间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监测血钾低于正常者予补钾治疗,护士向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及术前准备,术后禁食期间予补液支持治疗,肛门排气后进食流质,逐渐过渡至半流质、普食。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监测血钾浓度,血钾异常时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术前根据患者的进食情况给予有效地饮食指导措施,鼓励患者进食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菇、红枣、紫菜、苋菜、马铃薯,香蕉、橙子、葡萄等。术前常规做心电图检查,高龄患者进一步行心脏检查如心脏超声波、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及时发现心脏疾病,并且给予对症治疗,防止术后一旦低钾而加重对心脏原有疾病的诱发和影响。

1.2.2针对术前血钾低于正常者,选择静脉补钾与口服补钾同时进行,及时快速提升血钾水平,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复查正常后手术。研究[3]认为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后血钾低于术前,术后血钾与术前血钾呈正相关。静脉补钾会引起疼痛,故补钾时应注意选用大静脉,沿穿刺点上方静脉走向可采用利多卡因纱布湿敷,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疼痛承受能力调节滴数,可有效减轻疼痛。

1.2.3术前长期口服利尿剂的患者选择排钾利尿剂与保钾排尿剂联合用药,临床常用的有排钾类:氢氯噻嗪、呋塞米,保钾类:氨苯蝶啶、 螺内酯。护理人员每日监测尿量,定期查血钾浓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患者巡视及沟通,了解有无低钾症状如腹胀、心慌、乏力等。

1.2.4术后心电监护24小时,严密监测心电图波形、生命体征及尿量,如出现心律失常等现象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进行处理。高龄患者对手术创伤、麻醉、疼痛等方面的耐受性较差,因此更要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必要时持续心电监测,并进行血气分析,及时纠正酸碱失衡。

1.2.5术后第1天遵医嘱先静脉予3g的钾量,同时抽血标本进行电解质检验,之后每日根据血钾浓度调整补钾的浓度和剂量,必要时增加监测血钾的次数。

1.2.6术后及时观察患者排气、排便、精神情况,有无腹胀乏力,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肠蠕动,减轻不适,根据病情调整饮食,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及时治疗,避免钾离子的流失。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后第3天均显示出现低钾血症,观察组低钾程度较对照组较轻,经纠正后都有所上升,术后第5天血钾浓度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t=3.32,P<0.01)。见表1。

3.讨论

3.1 术前护理干预措施和术后早期补钾加强了对低钾血症风险的预知和预处理

卵巢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疾病时往往已为晚期,多伴有腹水,大部分患者有腹胀、纳差症状,放腹水、口服利尿剂、术前口服缓泻剂及恒康正清清洁肠道等众多原因都是导致低钾血症的因素。手术导致低钾的原因主要有:术中麻醉、吸纯氧、碱中毒使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4],术后禁食、胃肠减压、肠造瘘、盆腹腔引流等使钾丢失增多,术后禁食要求补液量充足致使尿量增多,尿钾随之增多,最终导致低钾血症的发生。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腱发射消失、恶心呕吐、麻痹性肠梗阻、心律不齐、心动过速等。护士应掌握卵巢癌疾病的特点及护理要点,加强病房巡视及沟通,经常询问患者的主诉,术前给予针对性饮食指导,告知低钾血症的危险性及对手术、麻醉、术后恢复的影响,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鼓励患者进食富钾食物,并对患者实际进食情况进行评价和改进。对于入院后监测血钾偏低者,术后尤其要警惕低钾血症的发生。护士应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的出入量,及时汇报医生观察结果,根据医嘱调整补钾量。由于口服氯化钾苦涩,患者难以服下,不论术前还是术后,都应看服,防止因漏服而影响疗效。表1显示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的观察组的低钾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2 加快了患者的康复

表1显示对照组术后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很高。相反,观察组术后第1、3、5天发生低钾血症分别只有2、7、5例。因此,在术后首日血钾浓度不明确时已予补充安全范围内的钾量并加强病情变化的观察及护理,不但未出现高钾血症,反而还降低了低钾血症的发生率,促进了内脏动力的恢复。表2显示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马文M认为,胃肠动力学具有紧张性收缩与节律性运动的特点,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动力紊乱是神经肌肉功能的紊乱,而非器质性紊乱,其中钾离子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变化[5]。因此,卵巢癌术后只有保持血钾的平衡,才能保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尽早排气排便及下床活动。同时说明对于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一些可控因素的早期护理干预、尽早发现、及时纠正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预防了术后并发症如肠梗阻,下肢静脉血栓,心律失常等的发生,加快全身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王芳,李想.预见性护理在医技检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5):148.

[2]尤胜义,王鹏志,霍建昕.腹部手术后钾代谢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5):287.

[3]包铧,杨澜帆,陈剑虹,等.妇科择期手术与血清钾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J].中国综合临床,2006,22(4):374-375.

[4]唐白云,何裕隆,程超,等.静脉高浓度补钾在体外循环术后早期应用探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11):668-669.

[5]马文M.舒斯特.胃肠动力学[M].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336.

论文作者:陈莉,陈嫔,蒋碧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在卵巢癌术后低钾血症防治中的应用论文_陈莉,陈嫔,蒋碧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