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桨发动机控制技术演变及趋势论文_杨春亮

航空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试飞厂 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涡桨发动机是以螺旋桨旋转时所产生的力量来作为飞机前进的动力。且由于螺旋桨技术的不断进步,螺旋桨飞机在高亚声速飞行时的推进效率也大大提高,噪声水平已大幅度下降,其乘坐舒适性基本与涡扇发动机相当。发动机在最高可达700km/h的亚声速飞行速度范围内的经济性远远超过相应推力等级的涡喷和涡扇发动机,因而是亚声速飞机尤其是运输机的主要动力装置。

关键词:涡桨发动机;控制;发展

1 国际现有螺旋桨产品的梳理分析

1.1 功率等级

为了确定螺旋桨的功率等级,本文将配装发动机功率为1500kW以下的螺旋桨称为小功率螺旋桨,功率为1500kW以上的螺旋桨称为大功率螺旋桨。美国哈策尔(HARTZELL)、欧洲MT所产品主要为小功率螺旋桨,主要装机对象为PT6A系列和TPE331系列发动机。作为世界最重要的大功率螺旋桨供应商之一,英国道蒂的螺旋桨产品应用于PW150系列发动机,配装发动机的功率等级达到3700kW以上。俄罗斯Aerosila的产品功率覆盖范围较广,美法合资FigeacRatier所列出的产品主要为大功率螺旋桨,被应用于C130和P–3C等知名机型。

1.2 桨叶材料

目前,螺旋桨桨叶主要包括实心叶片或复合材料空心叶片两种类型。从美国哈策尔(HARTZELL)和欧洲MT的产品可以看出,800~1626kW功率的螺旋桨采用实心叶片。而英国道蒂3000kW级的螺旋桨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的叶片。

1.3 螺旋桨转速及直径

小功率等级的螺旋桨具有转速高和直径小的特点,800kW~1500kW功率的螺旋桨设计转速范围为1552~2200rpm,直径为2.25~3.6m。大功率等级螺旋桨的设计转速在1300以下,直径在3.6m以上。

1.4 变距方式

从美国哈策尔(HARTZELL)和欧洲MT的产品可以看出,800~1626kW功率的螺旋桨采用“弹簧+单油路”的变距方式。而英国道蒂3000kW级的螺旋桨采用双油路变距方式。

1.5 安装形式

螺旋桨的安装形式主要包括共轴和偏置两种,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减速器功率输出形式,见图1和图2。减速器功率同轴式输出的发动机,具有径向尺寸小和轴向尺寸长的特点;减速器功率偏置式输出的发动机,结构紧凑,轴向尺寸短,但是迎风面积较大。

图1 共轴式安装 图2 偏置式安装

2 结构形式演变

如表1所示,许多20世纪80年代以前研制的涡桨发动机的控制系统采用了机械液压式结构,如苏联伊伏琴科设计局40年代末期研制的AI-20单转子涡桨发动机、普惠加拿大公司50年代研制的PT6A单转子涡桨发动机、美国艾利逊公司(1994年被罗罗公司收购)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研制的T56单转子涡桨发动机等;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涡桨发动机基本采用数字电子控制系统实现对发动机和螺旋桨的控制(详见表1)。

表1世界典型涡桨发动机控制系统结构形式

由表1还可以看出,采用机械液压式控制系统的涡桨发动机,一般有独立的燃油泵调节器控制,由独立的桨距调节器控制螺旋桨。使用数字电子式控制系统的涡桨发动机有两种控制形式:一种是发动机和螺旋桨分别由各自电子控制系统控制;另一种是近年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发动机和螺旋桨由同一个数字电子控制器控制。

实际上,涡桨发动机这种结构形式的变化,还带来了飞行员操纵方式的极大便利。在机械液压时代,一些涡桨发动机需要采用发动机油门杆、螺旋桨选速杆以及功率杆,分别调节发动机燃油流量、螺旋桨转速以及发动机功率。而进入数字电子控制时代后,由于控制逻辑和功能可通过软件轻松实现,因而涡桨发动机的操纵得到了简化。一些涡桨发动机,如PW127和PW150等,去掉了油门杆,仅利用选速杆和功率杆,即可调节发动机和螺旋桨的全部工作状态;另一些涡桨发动机,如D27、AE2100和TP400-D6等,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仅使用一个操纵杆,实现了对发动机和螺旋桨的完全控制。从3个操纵杆到一个操纵杆的改变,显著减少了需要调整的结构,大大降低了飞行员的工作强度,更有利于飞机的安全。

3 功能演变

机械液压装置固有的弱点使之无法刻画复杂形式的控制、限制和保护规律,故机械液压时代的涡桨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功能较为简单。对于发动机而言,其燃油调节器的功能一般具有基于离心飞重结构的转速恒定控制、基于波纹管的飞行高度修正和机械的止动限制等功能。对于螺旋桨而言,其控制系统一般具有基于离心飞重结构的桨速超转保护控制、转速恒定控制以及桨距控制功能。

数字电子控制天然的优点使之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软件编程实现多模态的复杂回路的控制,以及温度、扭矩、压力等的限制和保护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对控制系统附件,尤其是传感器的故障诊断功能,在有限的机械结构中实现功能的倍增。同时,还可以在几小时内快捷地调整控制规律和参数,以适应发动机的调整,而无须像机械液压时代一样必须改变控制系统机械机构,需要几个月才能实现控制规律的调整。此外,随着数字电子控制的深入应用,涡桨发动机的燃油调节功能和螺旋桨控制功能还朝着综合化的趋势发展,其控制功能更为复杂、更能发挥螺旋桨和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同时,使用了数字电子技术的航空涡桨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性能也越来越好。以发动机转速控制精度为例,机械液压时代的转速稳态控制精度为1%~2%,到了数字电子控制时代的精度提高到0.5%;而现在由于故障诊断健康管理等功能的需求,先进涡桨发动机的稳态转速控制精度已达0.1%,以便能准确识别发动机的故障征兆。

4 发展趋势

当前许多运输机通常选用涡桨发动机为动力,相当多的发动机虽然采用了数字电子式控制系统,但仍然使用双操纵控制方式,飞行员的工作负荷较重。一旦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飞行员的劳动强度更会雪上加霜,易发生重大恶性事故。近年来,多起涡桨飞机重大事故,多与复杂的操纵有关。因此,全面实现单操纵杆控制方式,进一步简化发动机的操纵,降低飞行员的工作负荷,是今后涡桨发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当前,涡桨发动机技术方兴未艾,正朝着更高效、更高速的方向发展,出现了诸如TP400-D6这样采用“马刀形”螺旋桨的发动机,以利于在高速飞行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作为涡桨发动机的最新形式,能够高速高效工作同时又消除了陀螺力矩效应的桨扇发动机越来越引起飞机设计师的关注。这种发动机通常使用双排对转螺旋桨,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通过行星差动减速器将发动机提供的功率分配给前后排螺旋桨,实现对转以消除陀螺力矩,并同时降低噪声水平。因而,差动双排螺旋桨与发动机的综合控制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又一重要方向。

5 结语

本文梳理了国际上现有的螺旋桨产品情况,根据螺旋桨功能和结构特点及其对发动机的影响,基于多螺旋桨相位差控制的噪声抑制技术成为当前航空涡桨发动机,尤其民用涡桨发动机,需要具备的重要特征,这对相位与转速的测量和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罗安阳,周辉华,申余兵.航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发展现状与展望[J].航空科学技术,2013(5):1–5.

论文作者:杨春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涡桨发动机控制技术演变及趋势论文_杨春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