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给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桩基工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施工质量会对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如何提高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其质量控制,是当前建筑工程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主要就现代建筑工程桩基主要施工技术以及对桩基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进行阐述,以供同行业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引言
我国不仅幅员辽阔,而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复杂,就对土壤类型而言,就分为粘土、砂质土,以及淤泥质土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区属于地震多发带,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地基基础没有做好,那么建筑工程的质量,日后的使用寿命都没有办法保证。因此下面就重点分析现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从施工主体环节分析,阐述各个环节的衔接问题,分析容易导致安全隐患的情况,从而总结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1桩基工程概述
所谓桩基,就是由无数个的个体的桩体共同组成的整体。使用其他构件将这些个体的桩连接在一起,让她们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就是本文需要讨论的桩基工程。将桩身使用的材料作为划分依据,桩基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预制混凝土桩基,一种是灌注混凝土桩基,这也是建筑工程中使用范围最广的两种桩基类型,而且每种类型各有优缺点。前者最大的优点在于,该桩基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省施工的材料,在提高建筑工程的强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它的缺点在于,该桩基工程会增加施工的难度,施工耗费的时间较长,会增加施工周期,不利于提高施工进度。第二种桩基的最大优势就是施工的方法比较简单,机械的数量不会对施工造成干扰,能够最大程度的缩短施工的时间,加快工程进度。但是这种桩基不能承受较强的压力,而且施工中会浪费大量材料,是其主要不足。所以这两种桩基施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应用。
2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1灌浆施工技术
灌浆施工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定方式将浆液灌至土层内部,从而确保整个桩基的泥土强度,使其符合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这里必须采用专业的机械设备对地基进行打孔作业,同时注意打孔的深度要与施工规范要求的数值保持一致,还要注意打孔的周围及内部要保持清洁,不能存有残渣。待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便可按照一定比例将泥浆配比完成直接注入土层内部,在高温挤压的作用下,使泥浆与土层之间紧密结合,加强整体的土层结构,改变承受性能,进而使土层结构完全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要求。
2.2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该方法利用建筑桩自身的承受力来完成对土层内部的压力作业,这种作业方式既能达到施工作业的质量要求,又有利于环保,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深受建筑施工人员的青睐。但该施工方法也受到一定的局限性,通常情况下只适用于软土作业,对于其他形式的环境作业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察才能进行施工。
2.3灌注桩施工技术
灌注桩是常见的桩基础形式,主要利用机械完成。其主要的施工流程包括桩基定位、钻孔、清孔、钢筋笼制作与安放、导管埋设、混凝土灌筑与养护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某项目工程建筑总面积为6000m2,属于二类多层建筑,耐火等级要求为二级,抗震防裂为Ⅶ度,建筑使用有效年限为50年。在工程基础使用桩基础为机械成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有专业的建筑公司承担。工程总的桩位数有183根,直径为800mm,桩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混凝土的强度为C30。在桩基定位阶段,用全站仪坐标法进行桩中心位置的放样,要在放样四周建护桩并对放样位置进行复测,对于误差的控制不得超过5mm。用宽10mm、长35~40mm的钢筋作桩位,将其打入地面30cm做桩的中心点,并且要做好标记。清孔是灌注桩施工必须进行的步骤,要在最后一次下钻时减压吊钻,对孔清扫两到三圈,保证孔内清洁以及孔底平整。并且在灌注混凝土前,要对孔底进行复查,如发现不符合要求,就要进行二次清孔。为了控制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需要严格的控制每一道工序的施工时间,使其满足相应的成孔检测标准。
3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的主要控制要点
3.1施工准备阶段
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和设计图纸,考虑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严谨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活动,这就是桩基工程施工在准备阶段的主要内容。在上述内容中,技术控制要点如下:第一,确保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完成。因为桩基工程的顺利施工要将勘查报告作为主要的参考,所以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必须真实、详细,能够全面反映出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第二,在指定施工方案时,要在保证整体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减少成本,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施工方案中还应该包括相关的施工设备、施工进度等内容。第三,严格按照施工的设计图纸来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提高施工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设备闲置。
3.2施工阶段
3.2.1吊装就位
在这一施工中,应该严格控制起掉的速度,保持匀速和慢速,不宜太快。同时还应该拉住尾绳,避免桩架受到桩头的撞击,为桩身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
3.2.2打桩和定锤吊桩
在打桩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控制要点为:坚持重锤低击和低提的原则,将桩基打进地面时,桩锤的落距应该控制在0.5~0.8m之间,不宜过高,这样才能确保桩基顺利沉入地基。当桩基在地基中沉入一定的深度之后,为了避免桩尖出现偏移,可以将桩锤落点的距离适当提高了,继续锤击。如果桩尖需要穿过质地较硬的夹层,或者遇到岩石,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桩尖的完整性,避免裂开,桩锤的落距应<0.8m。另外,在采用挖空灌注施工技术时,钻孔达到4~10cm之后,很容易导致桩孔的直径严重收缩,引发桩孔坍塌等重大的安全事故。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对钻孔的速度以及回转斗的提升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密切关注钻具的结构,合理调整静态泥浆的配置比例。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泥浆的比例,提升泥粉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添加适量的处理剂,增强泥浆的凝聚力、润滑度和粘附力,对孔壁进行有效保护,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
3.2.3质量验收
桩基成孔的施工完成之后,一定要认真检查,对其质量进行验收,检查的内容包括:桩孔嵌入的深度,地基岩石层的强度,沉渣厚度和桩孔的垂直度等,确保上述数据满足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尤芹,黄基城.关于建筑工程中桩基施工管理方法的探究[J].民营科技,2016,01:169.
[2]马献民.建筑工程桩基处理的基本原则与施工要点[J].建筑知识,2016,02:86.
[3]黄光泽.关于建筑工程中桩基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门窗,2015,05:99.
论文作者:崔庆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桩基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土层论文; 作业论文; 工程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