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用于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刘淑珍

浅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用于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刘淑珍

刘淑珍

(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肝病三区 山西 大同 037008)

【摘要】 目的:浅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用于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36~73岁,平均年龄为(60.5±5.3)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为(62.3±4.9)岁。对观察组采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护肝用药。结果:观察组转阴率为90%,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值和谷草转氨酶值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对照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值和谷草转氨酶值暂时性恢复正常,停药后,谷丙转氨酶值和谷草转氨酶值上升。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食欲下降和轻微皮疹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死亡。结论:从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转阴率以及谷丙转氨酶值和谷草转氨酶值来看,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安全有效,更具有优势,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干扰素;利巴韦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R6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069-02

丙肝病毒属于肝病的一种,感染丙肝的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人忽视,肝硬化系指临床上无任何特异性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但在肝脏组织学上已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肝硬化的症状不容易发现,但如果大家细心观察的话,还是会发现肝硬化的前期表现有很多的临床表现。像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部胀气、消瘦、右季助区不适或隐痛、面色晦暗黝黑、便秘、反复肝功能或转氨酶异常等都是肝硬化的症状。丙肝治疗的难度比较大,目前治疗丙肝的方法就是使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肝病不能起到治愈作用,但是能够暂时控制病情,减少患者体内病毒数量,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使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也会出现副作用,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和头痛失眠以及恶心呕吐和体重减轻、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3]。本文结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用于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做出简要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36~73岁,平均年龄为(60.5±5.3)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为(62.3±4.9)岁。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患病程度的情况等方面来看,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观察组采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护肝用药。

1.3 结果评定标准

结果可分为三种疗效判定:通过对两组患者丙肝病毒转阴率和谷丙转氨酶值和谷草转氨酶值的对比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死亡例数对比来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转阴率为90%,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值和谷草转氨酶值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对照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值和谷草转氨酶值暂时性恢复正常,停药后,又上升了。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食欲下降和轻微皮疹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死亡。

3.讨论

丙肝是一个需要进行长期治疗的病症,目前治疗丙肝的用药主要是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利巴韦林是治疗丙肝的常用抗病毒药物,临床治疗丙肝,通常是使用利巴韦林配合注射干扰素治疗,单独服用利巴韦林而不使用干扰素不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利巴韦林无法杀死患者体内丙肝病毒,只是起到抑制病毒的,治疗期间也不能随便停药,会造成体内病毒变异,导致治疗失败。利巴韦林最主要的毒性是溶血性贫血,在口服治疗最初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少数患者可能伴随心肺方面的副作用。有胰腺炎症状或者明确有胰腺炎患者不可使用利巴韦林,有贫血的患者服用利巴韦林可引起致命或非致命的心肌损害,故具有心脏病史或明显心脏病症状患者不可使用利巴韦林。如使用利巴韦林出现任何心脏病恶化症状,应立即停药给予相应治疗。因此,丙肝病毒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治疗[4]。

综上,本文结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用于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做出简要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转阴率为90%,对照组为0。观察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值和谷草转氨酶值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对照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值和谷草转氨酶值暂时性恢复正常,停药后,谷丙转氨酶值和谷草转氨酶值又趋于上升状态。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食欲下降和轻微皮疹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死亡。从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转阴率以及谷丙转氨酶值和谷草转氨酶值来看,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安全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丙肝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说明此治疗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值得推荐至临床应用[5]。

【参考文献】

[1]韩立兵,杨秀珍.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4):133-134.

[2]路洪艳.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5,(1):49-50.

[3]徐严,张永贵,亓文骞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累积剂量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J].中华消化杂志,2015,35(10):668-672.

[4]张国栋.低剂量干扰素治疗丙肝肝硬化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19(4):5-7.

[5]郝锐,郑雪松.标准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脾栓塞术后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4,(20):3365-3366.

论文作者:刘淑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浅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用于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刘淑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