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腰椎后关节突紊乱症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宋智奇

30例腰椎后关节突紊乱症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宋智奇

宋智奇

(黑龙江省双鸭山煤炭总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关节突紊乱症的临床治疗主法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0月收治的30例腰椎后关节突紊乱症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腰椎后关节突紊乱症经治疗治愈17例,好转12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6.66%。结论:腰椎后关节突紊乱症是一个慢性、渐进性加重的疾病,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此病的发病率并延缓其发展进程。

【关键词】腰椎后关节突紊乱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047-02

在腰椎,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及两侧的后关节突关节称为三关节复合体。在腰椎活动中三关节彼此关联,是脊柱功能单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三个关节中任何一个关节的异常必然波及另外两个关节,从而破坏三关节复合体的稳定性,诱发下腰痛[1]。选取2014年1月~10月收治的30例腰椎后关节突紊乱症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腰椎后关节突紊乱症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8~67岁,病程1天~1年。有腰部扭伤史者14例,弯腰取物后疼痛者7例,搬抬重物疼痛者7例,无明显效伤史者2例。

1.2 方法

1.2.1急性期治疗:急性期最主要的治疗是卧床休息,口服止痛解痉药使肌肉痉挛缓解。如果诊断明确,手法治疗有时能立见功效。

1.2.1.1手法治疗:背法,术者背靠背把患者背起,以术者的骶部抵于患者患处,使患者双足离地。前后摆动患者下肢,使患者背部肌肉放松,并通过患者下肢重力牵引作用增口小关节活动间隙,使滑膜交锁得以解除。斜扳法,患者侧卧,下侧髋关节伸直,上侧屈曲,术者站于病人前面,一手扶住病人户部并向后推,另一手扶骨髂嵴,向相反方向放置骨盆。当达到最大限度时,再做一次稳健有力的冲击动作,可使居于上侧的关节突关节张开,有利于被嵌住的滑膜复位。手法治疗后,应使患者适当休息,以利滑膜水肿吸收。

1.2.2.2牵引:患者俯卧位,腹下垫枕,术者两手握踝缓慢牵引达1分钟左右,然后慢慢放松。连续数次,亦可采用骨盆带持续牵引。

1.2.2.3理疗:放松肌肉,缓解疼痛,促进水肿吸收。

1.2.2.4小关节囊封闭:用0.5%~1.0%普鲁卡因10ml,加确炎舒松1ml,于患椎棘突下缘离中线1~1.5cm处进针,到达骨质后稍退1cm推药,使药液浸润小关节周围。急性期可止痛解痉,慢性期可镇痛抗炎,有利于康复治疗。急性期过后可行体疗,腰背肌锻炼。

1.2.2慢性期治疗:早期宜行保守疗法,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急性期采用卧床休息,局部腰转保护等措施。对于疼痛较重者可行病变小关节局部封闭,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剂。轻手法按摩、理疗等则有助于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促进炎症消退[2]。慢性期应注意腰背肌及腹肌的锻炼,以增加腰椎的稳定性,维护腰椎的正常生理弯曲。有神经根受压症状且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行小关节部分切除及根管扩大减压术。如小关节切除较多有可能引起腰椎不稳时,可酌情行植骨融合术。合并其它退变性疾患时可一并处理。

2.结果

30例腰椎后关节突紊乱症经治疗治愈17例,好转12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6.66%。

3.讨论

腰椎后关节突滑膜嵌顿症,理论上指关节滑膜被嵌于两关节面之间而致腰部疼痛,但这种推论很难得到明确证实。从临床表现来看,此症颇有些像传统医学中所说的“闪腰”。多发生于中年女性或偶尔参加体力劳动的人,发病急骤,但经手法解除嵌顿后常可立见功效。

腰椎后方小关节的一部分或全部因慢性退行性变而致关节突增生、半脱位及损伤性关节炎,并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者,称之为慢性后关节突紊乱症。与脊柱其它节段相比较,腰椎有以下特点:承受的负荷最大;屈伸范围较大,由上至下进行性增加,到腰骶关节可达20度;小关节与横截面几乎成直角,而与矢状面是45°角,其关节面亦非平面,各腰椎的下关节突被下一节腰椎的上关节突所环抱,这就使腰椎几乎不能旋转;下腰椎和腰骶关节的活动度相对较大,而骶骨骨盆复合体又相对固定。因此,在这一区域形成应力集中,更易退变和损伤[3]。患者常在弯腰后突然直腰过程中突发腰痛,或在扭身泼水时突然发生,多无剧烈外伤史。由于腰骶部小关节呈额状位,故发生嵌顿机会多。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的突发剧痛,腰椎不敢活动。咳嗽、震动都会使疼痛加重;滑膜上端肿胀时可刺激位于椎间孔内的神经根,产生放射痛。

一般经按揉或揉滚腰背,弹拨松筋,牵抖下肢,推擦腰骶,按压震颤等手法(参见急性腰扭伤推拿手法部分)治疗症状多能明显缓解或恢复。对确有棘突偏歪移位者,在放松腰背部及臀部肌肉的情况下,可施行卧位斜扳复位或坐位定点旋转复位(参见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手法部分)等手法,治疗后注意适当卧床休息,以利于病变的恢复。封闭可用醋酸氢化考的松或强的松龙25mg+1%盐酸普鲁卡因10ml于局部痛点敏感处封闭,每周1次,2~3次为1疗程。超短波、红外线、频谱、神灯等透热或中频、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注意防止腰部损伤,加强腰背、腹肌的功能锻炼,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是预防本症的主要措施。此外,急性症状解除后,应注意腰部保护,以防日后复发。腰椎后关节突紊乱症是一个慢性、渐进性加重的疾病,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此病的发病率并延缓其发展进程。其主要措施如下:保持良好的睡眠体位,采用仰卧或侧卧位,头颈自然仰伸,双膝、髋略屈曲。切忌高枕、软床及俯卧位睡姿。改善工作条件,保持良好工作体位,避免在某一固定体位持续过长时间,坚持工间操。注意防止腰背部外伤,一旦受伤,应及时治疗。增强体质,加强腰背、腹肌的功能锻炼,增加腰椎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679-1756.

[2]杨峰,朱培臣.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症106例体会[J].甘肃中医.2004.17(10):18-19

[3]郎伯旭,朱昌勤.定点斜扳法治疗上腰椎后关节紊乱症120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3.20(2):17-18.

论文作者:宋智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30例腰椎后关节突紊乱症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宋智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