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肖永康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肖永康

深圳市深水兆业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当中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BIM技术的合理应用,有效弥补了传统形式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不足,并且对提高整个建筑工程长远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1 BIM技术内涵及运用价值

BIM起源于美国,后逐渐推广至全球,我国称之为“建筑信息模型”,指的是,把建筑项目涉及的各类影响因素信息化和数据化,并进行加工,建立一个涵盖各方面信息的综合数据库,将项目涉及的所有参数保存至数据库中,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搭建数据平台,建立数据模型。至于后期工程项目数据库的维护方面,项目参与方和关联方可以对其进行访问、数据更新,以灵活适应工程项目实际进度的需求。BIM技术的核心在于建立数据库,这不仅是整个工程项目信息系统的枢纽,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环节,除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支持外,还离不开三维数字技术的支撑,增加了数据库的技术含量,提高了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与普通的数据库相比,三维数据库需要更庞大的数据基础,更新速度更快,需要不断进行运营维护,加上内在数据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具有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往往一个数据变动就会导致其他数据发生变动,体现了数据之间的协同性。

2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价值

2.1 工程管理信息化

进入21世纪,人们对建筑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建筑工程比传统建筑工程更为复杂化、系统化、多样化、美观化,传统的信息处理具有传播慢、更新慢、容量小等劣势,容易导致信息孤岛问题,影响项目各模块的进度,已无法满足现代建筑的需求。由于BIM技术可以无缝连接数据源和数据库,并且数据库内各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只要变更其中任何数据,其余数据都会参照逻辑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动,节约了数据库更新的时间,使项目参与方能够获得最新的数据信息,提高了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实现了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目的,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

2.2 工程管理可视化

除了可以搭建数据库之外,BIM技术还可以实现虚拟策划、虚拟设计等功能,使前期的设计趋于可视化和动态化,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完整清晰地展现出来。BIM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把建筑物实体、工程现场状况进行信息化处理,形成3D模型,并对现场布局和工程资源进行采集,使之与实际施工进度相连接,对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进行集成,以此建立4D模型,完成整个施工数据模型的建立,实现建筑工程全局的可视化、集成化。BIM技术在实现工程可视化的同时,还能依据计算机指令行事,对建筑单位提出的施工方法进行模拟实验,对项目可行性进行预测,对不合理之处进行问题反馈和分析,通过模拟施工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使整个工程生命周期处于可视状态,便于对项目进行监管,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2.3 建筑工程管理智能化

在BIM技术的支持下,计算机技术可以与三维设计技术有效结合,形成建筑工程3D模型,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了全方位信息,技术人员以该数据模型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对应的文档和图形,并保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建立模型与文档、图形之间的链接,一旦3D数据模型发生变化,计算机将会自动更新对应的文档与图形,保持了数据、文档以及图形的一致性,提升了工程项目信息的同步性和协同性,体现了工程管理的智能化,节约数据更新的时间,提高信息更新的效率,降低信息滞后的可能性。

3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3.1 工程设计阶段

应用于碰撞检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来说,建筑工程涉及的专业知识相对广泛,影响因素众多,是一项复杂性的活动,每个环节都需要众多专业人才的参与,但大部分人才只熟悉职责内的工作,难以做到对各方面都涉猎,这样专项设计的流程体现了项目的专业性,但容易造成各环节之间沟通不畅、信息滞后,影响项目设计的进度。BIM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设计环节,前期使用Revit软件建立期初数据,对各专业模块进行建模,形成基础模型,将其导入Naviswork中,并对该基础模型进行整合,模拟施工场景,再使用Lumion进行检测,即碰撞测试。由于建筑项目涉及的实物较多,例如水管道、电线、燃气管道、通风管道等,加上线路和管道之间布局非常紧密,交错纵横、曲折复杂,线路和管道互相之间容易产生碰撞,在运用BIM技术进行碰撞测试时,一旦出现碰撞,就能够清楚明了地展示出来,提示建筑工程设计冲突,便于设计人员尽早优化设计图。

应用于工程造价测算。传统的工程造价往往采用CAD技术,该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造价的信息化水平,但其二维设计难以满足现代工程造价的需求,不能实现累计设计和工程造价的逻辑链接,信息更新不及时,工程造价师往往需要利用更多的时间来统计工程量。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造价中,庞大的数据库可以为造价师提供历史数据、实时数据、预测数据,及时更新建筑项目工程量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整合、计算,完成数据建模、碰撞测试等前期工作,再使用广联达软件提取数据,并对工程进行测算,完成整个项目的造价测算,节约了造价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测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2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

应用于场地布置。完成项目设计之后,施工阶段负责利用材料构建实物,使用BIM技术能够对施工现场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建成三维立体式的可视化模型,以此来优化施工场地的布置。例如,在项目需要大量钢材构件时,施工现场布局应主要考虑钢材运输的道路安排,尽量优化一切可以优化的资源,使钢材能够有适当的进场运输道路,并考虑钢材施工的繁重性和复杂性,需要合理安排起重机的布局和数量,对塔式起重机的半径进行碰撞测试,避免出现起重机吊塔发生碰撞,合理安排整个施工场地的布局。

应用于优化施工方案。BIM技术可将计算机技术与三维设计技术融合,建立更为直观立体的动态模型,提供更清楚明了的指导方向,方便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BIM技术的特点,对建筑工程的复杂点进行简化,利用鲁班节点软件,导入复杂的施工节点,进行三维立体化模拟操作,根据其显示的节点图,观察各个节点的构造和榫卯结构,尤其是多项樑节点和钢筋节点,检查出节点的不合理布局之处,及时进行修正,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高质量地完成本次施工项目。

应用于模拟工程进度。利用BIM技术可以建立相应的施工方案3D数据模型,在其下面加入时间轴,即可模拟施工进度,使用Naviswork将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关联起来,呈现出每个时间段对应的具体工作,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虚拟呈现,关注每个施工阶段的关键控制点,列出每个节点可能会出现的突发状况,并列出合理的应对方案。在关联施工计划的同时,导入项目的资金计划,根据工程进度合理规划资金的使用,定期结转成本,对项目进行动态追踪,根据实际状况及时调整进度,确保工程项目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

3.3 应用于工程维护

项目竣工后,仍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和日常维护,BIM技术的运用保留了项目全周期的大量数据,在维护历史数据的同时,对现有数据进行了更新,建立了新的3D数据模型,为工程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在运营维护阶段,BIM技术可以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容量等信息进行监测和更新,对后期的维护工作进行评估,便于管理人员设计出最优维护方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安全管理方面,运用BIM技术可以对安全通道、消防设备进行安全评估,进行模拟逃生测试,计算人员撤离的时间,便于消防管理人员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安全逃生方案,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性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除了三维数据库的搭建之外,还实现了数据共享功能,覆盖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保证了项目参与方信息获取的协同性、时效性,为建筑工程管理实现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喆.关于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应用思路构架[J].居舍,2018(32):117.

论文作者:肖永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  ;  ;  ;  ;  ;  ;  ;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肖永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