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探讨论文_魏晖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探讨论文_魏晖

湖南省新化县金凤乡中心学校 魏 晖

【摘 要】对古人文学艺术创作手法进行深入剖析,会发 现古人常常借助于古诗文形式来抒发情怀、阐释人生哲理和畅 谈未来等,从而给予人们一种感悟、体验和启迪作用,进而达 到一定育人目的。同时,古诗文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 精神的一种文学载体,也无不大量被初中语文教材所节选和收 纳。因此,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活动中, 有意识地深挖古诗文教材中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意蕴,并 结合现实社会现状给予一定价值观引导,从而为初中生的健康 成长提供思想保障。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教学活动;传统文化;途径

基于古诗文是一种古代文人进行抒情言志的文学艺术创作形 式,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的文学载体,这就决定了其被广泛贯穿于各个汉语言文学教学阶段。此外,初中生所处的生理 成长年龄阶段,又决定了他们对一定的社会现象或活动认识不清楚,思想很容易被假象所迷惑或误导,不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来分辨是非,从而不利于其成长成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 文教学活动中,采取初中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挖掘古诗文背后所隐藏的教育价值给予其一定成长引导。

一、在初中古诗文教学活动中挖掘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方面,从古诗文层面来讲,其本身就是一种古代文学表达手 法,虽然,与现代有所明显差别,然而,其与现代文学表达手法一 样具有共性,都是文学创作者借助于这一手法,通过描述大量的山水风景、人物事件和活动,传递着丰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和思想,特别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具有教育价值。另一个方面,初中生是生 活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一代,他们沉迷于网络虚拟生活不得自拔,同时,初中生所处的生理成长年龄阶段,又决定了他们的辨别是非和自控能力比较差,致使他们很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和网络虚假信息影响,最终,思想受到侵蚀的初中生不能够健康成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而,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 学活动中,深耕古诗文字里行间所蕴藏着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并采取初中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给予灌输,那么,这就潜在地激发了初中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在初中古诗文教学活动中挖掘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1、借助多元化教学模式,深挖传统文化

虽然,不同的古诗文内容不一样,但是其表达的中心主旨和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于现代人来说,也能够从古诗文的措词和 艺术创作手法等方面挖掘出深厚的传统文化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忠贞爱国、勇于奋斗、追求公平等。因古诗文过于讲究遣词造句和文法,致使内容艰涩难懂,缺乏一定古诗文知识基础的初中生更难以理解学习,势必不利于提升初中古诗文的整体教学效率。因此, 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借助多元化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古诗文教学的需 求,深挖传统文化以启迪初中生思想成长。

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版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文,比如《次北 固山下》、《钱塘湖春行》、《过故人庄》、《山中杂诗》教学活动时,虽然这些古诗都是古人的佳作,但因其是古诗体裁的形式,对于习惯了现代文的初中生来说学习它们是一大难事,更不说领会其中天人合一思想了。因此,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 术教学工具,通过视频技术分别把古诗描绘的自然风光凸显出来,及音频技术反复生动诵读分别把古诗字里行间的和谐意蕴挖掘出来,那么,这就吸引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就自然而然地领悟到这 些古诗中所传递的爱护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思想。

又例如:在进行托物言志的古诗,比如《菊花》《墨梅》教学 活动时,因这两首古诗主旨大意明朗,且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就需 要初中语文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驱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去探究、交流和讨论。因这种教学模式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而驱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终,通过学生们集思广益 很快挖掘出这两首古诗重在像菊花和梅花那样充满斗志,不怕困难 坚持奋斗的理想抱负。

2、拓展课外实践活动,扩大传统文化

古诗文无论内容抑或形式都异常丰富,单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难以全面性展示其深厚传统文化意蕴,因此,需要初中语 文教师拓展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古诗文文化校园行、古诗文研讨 会、经典古诗文朗诵比赛”等,驱动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各类优秀 古诗文,通过亲身操作体验对古诗文的内在思想精华和文化精髓有一个深层次的领悟,形成自觉学习古诗文的意识,进而传统文化思想就自然而然地得以不断传承和发扬。

结语

毋庸置疑,初中语文教师强化古诗文教学活动中的传统文化教 育引导,是古诗文本身蕴含的所文学价值的必然性要求,也是初中语文教师响应课程教学革新的教学探求,更是初中生渴望多途径成才成长的个体性诉求。只有初中语文教师深谙古诗文中的教育引导 价值,并积极给予学生进行阐释和传递,才能够引导学生重视和爱上古诗文学习,也才能够真正凸显古诗文的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晓晴.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天津 师范大学,2014.

[2]许淑萍.认知·热爱·理解--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281-282.

论文作者:魏晖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探讨论文_魏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