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锋精神与北京精神的结合_雷锋精神论文

论雷锋精神与北京精神的结合_雷锋精神论文

论雷锋精神和北京精神的契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雷锋精神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天的北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正如火如荼地传播在大街小巷,扎根于干部群众的头脑,践行于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稍加对比,我们发现,按照北京精神的标准,雷锋也是一个模范的“北京人”,雷锋精神同北京精神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高度的契合。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爱国是雷锋精神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同志指出:“发扬光大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美德在雷锋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崭新的升华。不满7岁就成为孤儿的雷锋在党的教育和关怀下成长。18岁那年,他积极响应国家支援鞍钢建设的号召报名当了工人。第二年,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国家利益受到威胁和侵害的时候,他积极报名参军,克服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的身体条件不足,凭借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经验技术,被破例批准入伍。在部队,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范畴,具有时代的特点。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着具体的表现和要求。雷锋爱的中国,不是落后腐朽的旧中国,而是充满勃勃生机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爱祖国是同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是融合一体,密不可分的。雷锋的爱国,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积极贡献上。

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它体现了北京市民所具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讲政治、顾大局、树正气、重奉献的时代精神。与雷锋一样,和平时期的北京市民把爱国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彰显于每一个国家需要个人挺身而出的时刻。北京奥运会时期的170万奥运志愿者,无论是六龄童还是百岁老人,就是用灿烂的微笑、周到的服务向世界展现着中华民族的风采、诠释着爱国的真谛。他们的爱国没有体现在口号上,而是于无声处流露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在过去,人们评价雷锋,较多地看到他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卓越表现,而就其工作表现来说,他又是一个实干的创造者,一个当之无愧的创新者。他的创新精神在于把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他坚持理想与现实相一致,既怀有崇高理想,又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不论是当农民,还是在农场做拖拉机手,抑或是鞍钢当推土机手,部队当战士,他始终保持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精益求精的状态,总是把每一个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工作中的他,不仅踏实勤恳、兢兢业业,而且思维活跃,善于动脑。雷锋的创新精神源于他崇高的觉悟和责任感,源于他对于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的态度。这种责任感、使命感恰恰是人们保持创新状态的深厚的动力。

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所谓创新,就是要突破常规、推陈出新,体现的是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北京的创新是无数个普通的北京人共同铸就的高地。中国中铁电气化局的农民工技师巨晓林,高中文化的他却完成了43项革新工艺,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独立编写出我国铁路电气化史上第一本施工教科书。正是许许多多的普通人筚路蓝缕,在自己的岗位上刻苦钻研,才不断推动社会创新的车轮滚滚前进。而这也正是北京市民发扬和践行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之一。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雷锋对待同志、群众、他人非常宽厚,对待个人非常严格。他说过,“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雷锋都能迅速融入到环境当中,成为凝聚大家的“核心”,就是因为雷锋接纳、包容他人,从而也使得他自己得到大家的包容和接纳。对于那些对自己有意见、误解、甚至给自己“穿小鞋”的同志,雷锋同样以坦荡的胸怀相待。雷锋成了英模后有些人不服气,卸车时,有人指着装满200斤高粱米的麻包让他扛。雷锋心中很不好受,过后却平心静气地说:“我虽然扛不动200斤的麻包,但我能干好能干的工作,并且比旁人干得更好”。

包容精神是北京精神的特征,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为宽容、容纳,主要是指处理和自己不一样、甚至是在某些方面对立的文化、信仰、习俗、人群等的态度和方法。和雷锋处在那个年代相比,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时代,实践的对象、内容、范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所要处理的不仅有同志间的关系,还有不同国家、地区、种族、信仰等不同的人们,但是包容的精神实质没有改变。北京市民对人热情、宽容、大度的心态,造就了北京海纳百川、雍容大度、博采众长的精神境界。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北京精神中的厚德,是指胸怀坦荡、文明有礼的优秀品质以及德泽育人、容载万物的独特城市品格,友爱、奉献、互助的人文精神等。反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当是讲文明、讲道德、讲友爱、讲奉献、讲助人、讲境界、讲风尚。

对于雷锋在这方面的言行事迹,人们早已经是耳熟能详。他有着一颗伟大的博爱之心,对同志、对群众、对社会充满火热。他有着崇高的人生境界,把奉献当做自己生命的本能。他关心他人,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虽然他不是文化人,但却充满着人文关怀的气息。他乐群,相信“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他从点滴做起,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可以说,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他都是当之无愧的典范。

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列宁说过,道德是为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服务的。对美好道德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北京把厚德作为城市精神的品质,旨在强化“德”在调整社会关系、推动自然、社会和人协调发展中的力量。现在的北京,不乏厚德的典范。被誉为“京城的活雷锋”的孙茂芳,四十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像儿子对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5位孤寡老人和8位生活困难的老人,向他们倾注了浓浓的亲情与孝心。他的厚德之举既是对雷锋精神的继承,更是对北京精神之厚德的生动注释。

共有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建设未来美好社会的期望,使得雷锋精神和北京精神有了深层次的共鸣

为什么雷锋精神和北京精神之间有着深层次的契合?如果我们考察其产生的土壤和实质,就会发现这一切其实是自然而然的。

雷锋精神的形成除了个人的因素之外,更有客观环境因素的重要影响。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崭新的社会主义时代,才共同孕育了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结合的产物,是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升华和发展。植根于民族优秀传统,使得雷锋精神具有深厚的社会和群众基础;融入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使得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体现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是我们这座伟大城市的精气神儿,是城市人民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伦理习惯和道德规范。影响北京精神形成的有三个维度:历史的维度,也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现实的维度,在共产党领导下北京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未来的维度,即党和国家赋予北京的努力建成“三个北京”“五个之都”“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庄严政治责任。因此,北京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历史传承,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北京的积淀和发展,同时还是北京干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高度概括和凝炼,更是对未来美好明天的期冀和指引,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面向未来的升华和创造。

共有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建设未来美好社会的期望,使得雷锋精神和北京精神有了深层次的共鸣。站在北京精神的视角下,我们对于雷锋精神有了更新的理解;对于雷锋精神的再认识,更增添了我们践行北京精神的动力。

标签:;  ;  ;  ;  

论雷锋精神与北京精神的结合_雷锋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