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分析论文_王延庆 曹静波 杨天宇 廖荣亮 胡永刚 杨会龙

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 急诊科 (102401)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0例严重胸腹外伤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急救方法进行急救治疗,研究组的患者采用综合创伤急救的模式的方法进行急救治疗,将两组患者分别在进行不同急救方法后的救治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时间、确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的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并缩短救治患者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创伤急救模式;严重胸腹外伤;救治效果

严重胸腹外伤通常会造成患者的全身多脏器功能受到严重的损伤,患者在发病之后的病情变化较快,同时伴随较多的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治疗造成严重的影响[1]。本次研究将会对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0例严重胸腹外伤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将患有合并多发性肿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予以排除。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在17~73岁,平均年龄在(47.6?2.9)岁,其中有16例患者为胸部损伤,14例患者为腹部损伤。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在18~74岁,平均年龄在(47.9?2.5)岁,其中有21例患者为胸部损伤,9例患者为腹部损伤。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相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上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救方法,患者在入院之前进行抢救时首先需要对其伤口进行仔细清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对伤口做出相应的包扎。随后再建立其静脉补液通道,进行吸氧工作,同时进行心电监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其病情变化状况进行密切的观察。患者在入院之后再实施全面的检查,将患者安排至相应的专科病房内进行下一步的治疗[2]。研究组的患者则是采用综合创伤急救的模式的方法进行急救治疗,急诊室在接到急救电话之后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赶赴至现场,提前做好相应的急救工作准备,在现场对患者实施急救措施,将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汇报至院方,以便院方做好相应的救急准备工作[3]。患者在入院之后需要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状况随时进行观察,采用呼吸机对患者实施辅助呼吸,同时对患者的腹部、脑部、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静脉进行评估,如果患者存在休克等症状,则需要及时进行抗休克治疗,待患者的病情得到确诊之后及时与相关的急救医生制定出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

1.3统计学分析

将得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组间的比较和计数资料将分别选用t与X2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百分比)的方式来表达,主要临床症状的评分采用?x ?s的形式来表示,P﹤0.05表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1.4判定标准

并发症症状主要包括致残、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致残例数+休克例数+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例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研究组救治成功的患者有29例,救治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救治成功的患者有24例,救治成功率为80.0%,研究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中有1例休克,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休克,4例致残,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时间、确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的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因此严重胸腹外伤患者一旦在病发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治疗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甚至会直接导致其死亡。临床上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一般会采用常规的急救模式,但其救治成功率并不高,反而对患者的预后也没有起到积极作用[4]。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时间、确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的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创伤急救模式是一个新型的一体化综合急救方法,从各个方面对患者的急救工作做好准备,急救过程中包括很多环节,要求每个环节都具备一定的连续性,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对其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5]。

综上所述,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并缩短救治患者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一欧. 严重胸腹外伤合并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救治[J]. 中外医学研究,2016,09(13):151-152.

[2]张霞明. 严重胸腹外伤的患者实施术前急救与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07(19):977-978.

[3]孙超君,林洁,陈思蓉. 严重胸腹外伤患者的急诊与护理[J]. 医疗装备,2017,02(22):189-190.

[4]康振芳. 浅谈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方法和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1(16):107-108.

[5]李雪娜. 对发生严重胸腹外伤的患者实施术前急救与护理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5):111-112.

论文作者:王延庆 曹静波 杨天宇 廖荣亮 胡永刚 杨会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分析论文_王延庆 曹静波 杨天宇 廖荣亮 胡永刚 杨会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