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顶山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检验科 467099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根据相关因素提出控制对策。方法 选取 2014年6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生物化学检验的患者的检测样本中的38例当做研究对象,当做观察组,并再筛选比较正常的样本42例当作对照组。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采集样本的时候不规范、未按时送检相应的样本、病人未按要求准备、样本质量不达标是制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首要因素。结论 根据相应的制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相关因素,应该构建相应的综合方面的分析前质量管理体系,并与临床进行充分的交流,以此来有效提高样本的检验结果准确率。
关键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因素
对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来说,是贯穿整个分析前、中以及后的各个程序当中的,要想使得临床化学检验结果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必须对各个程序进行严格的控制,进而为临床疾病的进行有效的诊治提供真实的依据。目前,临床上对于化学检验的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较为重视,分析中阶段的质量可以通过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两种方法来控制,这两种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但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生物化学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相对比较薄弱,导致化学检验结果发生失真,给临床诊治带来不良影响。选取 2014年6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生物化学检验的患者检测样本16230例,对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对策,现将整个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年6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化学检验样本检测的患者16230例,通过相关的筛选选择里面因为分析前因素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的38例样本当做研究对象,当作观察组。此外再筛选比较正常的样本42例当作对照组。两组样本的筛选条件为:(1)样本的检验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存在显著差异。(2)重复多次测试以排除实验误差,并且结果中出现临床治疗中不可能出现的过低、过高等值。(3)再次采集标本,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与首次结果不一样。(4)随即与临床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在采集样本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
1.2 临床方法
选择 Microsoft VFP6.0 软件来构建相应的数据库,当作管理系统对相关的数据做有效的统计并分析。按照统计学做出的分析结果,研究出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同时跟对照组做相关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环节差错构成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应对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此研究采用SAS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得的计数资料均用率(%)
来表示,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影响情况分析
根据临床的有效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其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的所有质量制约因素当中,经过临床分析表明,观察组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影响因素中,样本未按时送检、采集标准不规范、病人未按要求准备、样本质量不达标,所占比例分别为23.68%、28.94%、18.42%和15.79%,而在对照组患者中,以上因素无明显影响,所占比例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3 讨论
3.1 标本检验结果异常原因分析
当在病人输入葡萄糖溶液的同一侧肢体、同一方向的血管里面采集检测标本的时候,所检测的生物化学检验结果为局部血管内血液受到稀释后的失真数据,由此致使送检的样本里面 K+、Na+、Cl-出现异常降低而血糖明显增高的关键因素。而血糖浓度的异常降低是由患者静脉滴注的能量合剂中大量的维生素 C 导致的,维生素C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干扰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过程而使血糖异常降低。另外,能量合剂中还含有大量的 KCl,是导致患者血液标本中 K+和 Cl-异常增高的原因;血液标本未能及时送检会导致 K+的异常增高;CO2结合力的异常增高可能是因为送检血来自于患者静脉滴注的 5% NaHCO2时的输液末端回抽血,血中的 HCO3-会导致血浆 CO2结合力的结果增高。
3.2 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
通过大量的临床分析发现,采集样本的时候不规范、未按时送检相应的样本、病人未按要求准备、样本质量不达标是制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首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a.(1)样本本身的影响因素。在样本采集前,患者的病理变化、生理状态以及治疗措施等因素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生理因素会对样本检验正常值造成波动,例如无机磷会在餐后出现显著增高现象,血清铁会在早晨空腹时出现升高,而夜间则较低。饮食因素也会对样本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例如酗酒会引起患者的 7- 谷氨酰转移酶出现升高。药物因素也会对样本的检验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例如咖啡会导致患者的血压值升高,而酒精则会导致患者的尿酸、乳酸升高,而血糖降低。b.输液影响。如果对正在输液的患者进行样本采集,会导致患者的检验结果出现与临床不符的现象,例如当患者输入脂肪乳后,会导致患者的血脂水平出现显著升高。临床大量研究表明,对于输液患者,其最佳采血时间是输液前或输液后 1~2 h。c.样本采集时间影响。分析表明,早晨空腹采集的血液标本,其检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是如果空腹时间过久超过 24 h 以上,血液标本检查的某些指标就会出现异常,例如血清胆红素、血糖、甘油三酯都会由于空腹时间过久而发生较显著的变化。因此,采血时,并非空腹越久越好。d.样本的送检和处理。血液样本的检验结果与血液样本送检的时间有密切的关系,血液采集与送检之间的时间越短,检验结果越准确。临床检验最深的体会就是血液样本采集后放置的时间越久,血清钾离子的水平就会升高,而血糖水平则会降低。而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血液样本中有大约 26 个项目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发生误差。因此,检验样本在采集后放置时间不可超过 2 h,要及时送检。
3.3 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应对对策
根据相应的制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相关因素,采取以下措施对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a.构建相应的综合方面的分析前质量管理体系,以此来有效提高样本的检验结果准确率。从病人的准备、样本采集、样本送检、样本处理等各个程序建立起一套符合笔者所在医院工作实际的控制分析前质量的管理体系,并且不断地完善其监督机制,使分析前质量得到良好的监督控制。将样本的检验合格率作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各个参与部门的主要考核指标,最大限度将分析前的检验样本不合格率降到最低。b.与临床建立密切的联系,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加强检验科室与临床其他科室之间的交流联系,更多地与临床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以此来提供准确的、及时的实验检测数据。通过规范化的操作示范、专家讲座、学习资料等方式大力开展关于“临床中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的培训或考核,使临床工作者认识到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这样做不仅能够加强科室之间的交流学习,同时可以使临床医护工作者达成共识,使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检验医学工作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鞠冰昕.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1:49.
[2]赖琼凤.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2:1-3.
[3]郑素洁,吴茅.检验分析前血标本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01:147-148.
[4]李建余.探讨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02:156-157.
[5]黄菲亚.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加强干预措施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4:66.
[6]孙涛.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8:51-52.
[7]陶敏.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3:81-82.
[8]何文娟.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J].化工管理,2013,18:200.
[9]沈满英.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探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2:69.
论文作者:王瑞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样本论文; 因素论文; 生物化学论文; 质量论文; 患者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标本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