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论文_向天铨

也谈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论文_向天铨

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第二小学 409106

薄弱学校顾名思义,就是人力薄,财力薄,学校区位不理想,教育质量较差,社会声望低下的学校。

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外部支持力度弱。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关心和支持较少,在资源投入方面缺乏应有的公平和扶持;上级教育科研部门指导不到位,缺乏针对性、指导性;社会各界帮助不到位;学生家庭支持不到位。薄弱学校多处于农村,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意识淡薄,难以形成与学校教育要求相适应的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教育环境。

二是学校内部条件差。硬件条件差,缺乏基本的办学条件,存在着校园狭窄、校合破旧、现代教育设施设备差、图书资料缺乏等问题;软件差。其一是教育观念落后。办学思想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始终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工作重心始终集中在应付考试和提高升学率。其二学校管理水平低下。其三师资水平差。表现为教师群体素质不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缺乏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师学历偏低。其四学生素质差。文化基础差,问题学生较集中,学生厌学逃学现象严重,流失率较高。其五学校起点低、历史短、问题多,难以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三是办学成效低。学校规模偏小、师生比例不协调,造成宝贵教育资源的浪费。因为学校质量低、管理差、校风不正、社会形象不佳,在社会大众心目中产生了“马太效应”,加重了对薄弱学校的不良印象。家长对薄弱学校避之惟恐不及,学生转学现象非常严重。

一、用立法的手段改造薄弱学校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注意到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问题,并开始通过颁布教育法案来扶持和改造办学条件、水平较差的薄弱学校。1965年颁布的《初等与中等教育法》规定:联邦政府必须为低收入的社区学校提供资助和支持。此后,美国国会曾七次对该法案提出修改意见,以促进美国学校的均衡发展。90年代美国提出全国教育目标后,薄弱学校问题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公众更加广泛的关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993年,克林顿政府颁布的《学校改进法》提出要通过特殊拨款和专项资助等形式来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布什上台后,于2002年1月颁布了名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法案。该法案规定了中小学所有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的成绩标准以及与此相应的评估、奖惩机制。为了达到法案规定的标准,各州都建立了包括薄弱学校在内的各类学校评估、扶持机制,这在客观上刺激和推动了美国薄弱学校改造的进程。

二、政府加大投入,加强薄弱学校硬件建设

在经费投入上,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政府部门从财政经费和教育费附加中抽出一部分经费,按照市与区(县)规定的比例配置,设立一定的专项专用经费用于薄弱学校改造工作,逐年加大支援薄弱学校的比例,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包括新建、扩建和修缮校合及专用教室,购置和维修教育教学仪器,帮助发展校园经济,适当改善教职工待遇等。

三、自加压力,谋求发展

1.走科研兴校之路,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他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和资料,要学习教育科研的技术和手段,要研究教育理论,要在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累、整理、分析资料。这一系列过程本身就是教师自觉学习,自觉提高的一个过程。

2.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突破口。对于薄弱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只有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性的提高来促进学业成就的获得,通过学业成就的获得来激发教师的教学信心,通过教师教学信心的增进来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通过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来赢得上级领导的关注,从而获得更为充足的教育资源,才能最终摆脱学校在教育资源上的困境。

3.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使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有所提高,只有靠学校自身的努力来实现。提高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主要途径是校本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学习。在校本培训中,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要为教师提供走出去的机会,要让教师了解本地区以外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开阔教师视野。同时把外面的优秀教师请进来,通过做报告、上观摩课、与教师们交流等形式来提高本校教师的认识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4.走内涵发展之路,用特色强校。弱校要由弱变强,必须在内涵发展上做文章,在特色上寻突破。弱校只要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办法对头,走出困境的路会更宽、空间会更大。弱校要敢于创新,敢于大胆改革,走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江苏的洋思中学和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成为全国农村学校的名校,都是在课堂教学上练真功、出真经,无论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都在打造着关注生命的学校,充满活力的课堂,是他们的特色,是很值得弱校走向强校之借鉴。

5.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各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实行层级管理,做到人尽其责,齐心协力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制度与人本结合,既做到依法治校,又做到以人为本;制定完善教师的绩效考核、年度考核、评优晋级考核等方案,切切实实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其把弱校建设成强校的工作热情。

总之,教育是一个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搞好教育,我觉得我们要热爱教育,薄弱学校的改造要靠我们自己,要从我们学校的具体实际出发,一天解决一个小问题,一周解决一个大问题,一月解决一个更大的问题。我想薄弱学校就不会永远薄弱。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论文作者:向天铨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8月总第1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  ;  ;  ;  ;  ;  ;  ;  

也谈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论文_向天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