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岩土工程技术中岩土勘察的处理措施论文_顾文华

解析岩土工程技术中岩土勘察的处理措施论文_顾文华

顾文华

(南京建力测绘勘察院,江苏南京21150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岩土工程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在科学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有一些传统的岩土工程技术暴漏出来了很多问题,这对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下面就对在勘察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希望为以后的工作开展起到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岩土工程技术;岩土勘察;处理措施

前言

岩土的工程勘察工作在工程建设当中是一项非常关键的环节,其实施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工程附近岩土的情况进行调查,从而得到有效的地质勘察结果,进而为后期的工程设计,还有工程施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地质环境。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对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勘察予以足够的重视,避免绝粗心大意而给日后的工作带来严重的危害。

1岩土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勘察报告没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在制作岩土的勘察报告时,并没有完全的脱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框架,只是在其基础上做了一些简单的定性分析,因此缺少实质性的解决措施。在以后制作勘察报告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千遍一律的内容,这样会缺乏针对性,同时相关的具体情况也非常的笼统,任何事情只是做一个大概的描述,那么勘察报告就没有所需要的技术深度,进而也就无有办法满足设计以及施工中的需求。

1.2工程所在地区的分析不充分

在一定的程度上,岩土勘察的成果可以说是对工程所在区域的研究经验,还有研究内容的总结及积累。只要提前对该地区域的各地基和土层的特点,以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解,就可以准确的评价出该地区的地基土层情况。就目前的岩土勘察工作中,大都是简单的对工程所在的位置,以及附近的河流做简单的勘察与研究,缺少实质性和整体性的研究。从而导致做出的勘察报告和该地区工程的实践经验,以及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也就是在工作中不够灵活,不能根据勘察工作的实际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变化,或者是提出有建设性的改革建议,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资源浪费就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就对高层建筑地基的勘察情况而言,因为有关的勘察单位对该地区的实际工程经验不够了解,也没有做详细的分析,从而想当然的使用箱基加桩基这种复合的基础形式取代能够满足要求的箱基施工方式,就会直接导致施工周期的极大延长,与此同时很多的经济资源也被白白的浪费了。如果某地区是一层拥有蠕变特点的含砾黏土层,在和水分相交融后,同时人工进行搅动,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土层的强度。但是通过原位试验以及土工试验证明,这种含有砾黏土层拥有很高的承载力。如果没有该地区的工作经验,同时对试验的结果也不十分清楚的话,工作人员对该土层的承载能力就一定会产生误判,那么提供的建议也是不合理的,最终就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耗。

1.3岩土勘察技术问题比较突出

1.3.1界面划分非常模糊

对软弱结构面和地质构造的判断,以及对岩石风化程度和岩土体的界面区分不明确,为后期的技术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

1.3.2地质形态不能准确的确定

当发现不明的地下物体,或者是不明的空洞,还有空洞的形态,以及分布的位置,相应的埋藏深度,空洞埋藏的地质特征等一系列问题不能很好的确定。

1.3.3岩土设计参数不能准确确定

在有些岩土勘察中,不容易收集到原状岩土的样品,因此对粗颗粒的土,或者是残积土,以及风化岩等这些岩土情况,不能做有关实施室内或者是室外的试验。那么对这些岩土具体的承载力,还有其相应的变形指标等,都难以进行有效的确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岩土勘察中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

2.1使用新型探测设备和工程探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工程物探上的应用,让其技术更加的专业和完善。在电子学原理,弹性波理论的支持下,在工程物探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种物探方法的创新,不仅拥有采样的密度大,以及采样的数度快等特点,同时其所使用的成本低,信息探查量大,进而能够实现实时数据的采集和软硬件的 功能统一。在具体探查方法中,使用了以点带面的探查模式代替了对地质界面的传统钻探。不仅有力的避免了漏判,以及不准确的弊端,同时还解决了传统勘察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不能探查到地下的不明物体,发现不了有破碎带的洞穴,不能具体判断断层在地下的实际分布情况,以及相关的形态特征等岩土工程难题。这种新型的工程物探技术和传统的勘察手段进行优势互补,在物性条件方面的使用性就变得更高,因此在一些复杂的岩土工程技术上,解决问题就会更为快捷方便。

2.2加强施工的监测技术和工程试验

在岩土勘察的工作中,一定要强化使用多功能的静力触探头,静载荷试验,还有波速测试以及静载荷试验等。提高对室内以及外测试新技术的能力,加强施工监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力度。首先是经过具体的实地分析,从而获得准确的数据信息,然后把各个数据之间的联系建立好。接下来和工程施工检测,还有实际测量的资料参数进行对比参照,以此来保障岩土工程在设计参数方面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切合实际的解决类似粗颗粒土,或者是风化岩承载力,还有花岗岩的残积土和变形指标等,这些在传统的勘探手段下不能准确获得,或者是获取的难度非常大的岩土工程的参数设计问题。在另外一个方面,在检测堤坝,还有边坡外形的变化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可以使用土工离心模拟技术进行验证。在解决极限的承载力,桩基础的破坏模式,还有桩基础的承载力以及挡土结构的变形等一系列的技术难题时。必须要充分的掌握单桩以及群桩在水平动力荷载下的具体作用,还有砂土液化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确保最后的施工质量。

2.3提高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与计算机应用能力

有了好的先进的技术还不够,同时还要有专业的勘察队伍,这样才会保证最终的勘察质量。首先第一点就是要建立好培训制度,以此来促进对勘察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快在应用知识的更新换代工作。第二点要实施勘察单位内部的岗位轮换制度,通过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或则是进行一些学术的培训活动,从而有力于各个专业之间信息的相互交流以及资源共享,这对技术人员扩展勘察空间,以及提高知识的广度有很大的帮助。在第三方面要有力的提高相关技术人员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能力,比如在受压层的深度计算方面,在基坑支护的实际计算方面,还有对渗流的分析方面都要加快计算和分析的数度。能够达到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出岩土工程的图件,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岩土问题进行演化和模拟分析,从而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还要完善有关的勘察报告,健全编写和检查的实际过程,在勘察报告中对所有的项目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从而提高对现场稳定性方面的评估,以及对所选类型进行必要的论证,在勘察报告中避免只时空泛的描述,而没切实可行的,有极高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3结语

通过以上对岩土勘察工程中所出现的技术问题,还有有效的解决措施的阐述,对这方面一定会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技术上所存在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有端正的态度,把一些认识不足的问题及时改进。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原则,在以后的岩土勘察技术方面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马登贤,赵建军.如何减少和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J].中国勘察设计,2010(08)

[2]谢林冲.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

[3]曾鹏,周述军,包振宇.关于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1(14)

[4]刘进波.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23)

论文作者:顾文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  ;  ;  ;  ;  ;  ;  ;  

解析岩土工程技术中岩土勘察的处理措施论文_顾文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