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中人工鼻对呼吸生理的影响研究论文_邓年华

小儿麻醉中人工鼻对呼吸生理的影响研究论文_邓年华

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小儿麻醉中人工鼻对呼吸生理的影响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院内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60例患儿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患儿麻醉过程中人工鼻接入前后的PETCO2及PAW的临床数值变化情况。另外,通过潮气量的调整来密切跟踪PETCO2及PAW 的临床数值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60例患儿麻醉过程中人工鼻接入前后和潮气量调整前后,患儿体内的PETCO2及PAW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一定程度上,人工鼻的接入在患儿麻醉的过程中,增加了额外的死腔量,积蓄了过量的CO2和患儿体内气道压力风险,后期通过潮气量的调整对人工鼻带来的问题起到一定的纠正作用。

关键词:小儿麻醉;人工鼻;呼吸生理:临床研究

人工鼻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程度的加快,其出现的临床并发症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对于机体器官较为脆弱的患儿,更需要慎重使用。人体正常上呼吸道对外界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的作用,也可以借助于气道内的环境促使气道黏膜的粘液纤毛运输系统发挥出最大的功能,清除外来异物,保证呼吸道的健康。目前已有文献研究发现,针对成人的麻醉术,在接入人工鼻后会明显湿化患者呼吸回路,降低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概率以及防止咳嗽咳痰的并发症。针对于人工鼻在患儿麻醉中的临床实践研究明显较少。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探讨小儿麻醉中人工鼻对呼吸生理的影响有关问题,通过监测人工鼻接入前后的PETCO2及PAW的临床数值变化情况,并分析得出相关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将全文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回顾性分析院内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60例患儿临床资料中,男患儿35例,女患儿25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4.34岁。60例患者术前检查均未出现明显手术禁忌、无呼吸道系统疾病以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等。后期着重分析患儿麻醉过程中人工鼻接入前后的PETCO2及PAW的临床数值变化情况。另外,通过潮气量的调整来密切跟踪PETCO2及PAW 的变化数值情况[1]。

1.2方法

麻醉方法。本文对60例患儿采用的麻醉方法主要采用的是静脉快诱导经鼻或口气管插管术,术中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气管导管和插管深度按照院内麻醉操作守则执行。同时,还需要根据患儿肺部听诊及临床体征、脉搏血氧饱和度等体征值来针对性的调节患儿麻醉深度,麻醉药物主要包括异丙酚、氯胺酮等。

人工鼻和潮气量操作步骤。保持人工鼻与气管导管或套管连接紧密,防止脱落或漏气。当期的人工鼻种类较多,型号也众多,本文给患儿采用的是一种常规的人工鼻。其中,人工鼻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采用的是侧气流行或者主气流行的PETCO2测量仪[2] [3]。人工鼻是利用患者呼出气体,并不能额外提供热量和水分,因此要随时监测湿化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患儿进行麻醉回路中末接入人工鼻时,潮气量按照患儿的年龄设定,同时还需要设定特定的呼吸频率、机控呼吸等测量PETCO2及PAW 的数值。另外,在患儿麻醉回路中接入人工鼻后,需要适当增加潮气量,保持患儿呼吸频率的稳定性,待一段时间后再次记录PETCO2及PAW 对应数值。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对患儿麻醉过程中人工鼻接入前后的PETCO2及PAW的临床数值变化情况及通过潮气量的调整来密切跟踪PETCO2及PAW 的临床数值变化情况项下临床观察数据上的分析,主要采用的是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4],同时引进T统计量和F统计量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P<0.05[5]判定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数据收集及分析发现,在60例患儿麻醉过程中人工鼻接入前后和潮气量调整前后,患儿体内的PETCO2及PAW数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具体而言,在相同潮气量、呼吸频率下,患儿在麻醉回路中接入人工鼻后,PETCO2值较之前未接入时有明显增加(P<0.05),并且PAW值较之前未接入时有明显增加(P<0.05);在接入人工鼻后适量增加潮气量后,PETCO2及PAW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可见,在一定程度上,人工鼻的接入在患儿麻醉的过程中,增加了额外的死腔量,积蓄了过量的CO2和患儿体内气道压力风险,后期通过潮气量的调整对人工鼻带来的问题起到一定的纠正作用。

三、讨论

人工鼻常见的优点在于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患者呼吸道适应温度,防止气道干燥。人工鼻主要成分是数层的吸水性材料和亲水性化合物合成的一种细孔网纱结构过滤装置,可将呼出气体中的热量、水分收集并且保留在患者体内,并在吸气时,在气体经过人工鼻后,以湿热、湿化的方式进入气道,并且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随着人工鼻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程度的加快,其出现的临床并发症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对于机体器官较为脆弱的患儿,更好需要慎重使用。在本文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人工鼻的接入可增加患儿额外的死腔量,积蓄过量的CO2和患儿体内气道压力风险,必须要配合潮气量合理使用。目前大多数都采用通过除去人工鼻或者是增加患儿体内气量来调整二氧化碳的积蓄问题,亦或者是增加潮气量时注重患儿体内气压的变化等,从而达到最大程度上保障患儿生命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宏恩.小儿麻醉中人工鼻对呼气末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09):73-74.

[2]吴秀英,杜英杰.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关注小儿麻醉诱导期安全与舒适[J].医学与哲学(B),2016,(05):24-26.

[3]雷安锋,彭春晓,陈燕,段晶,李秀婷.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效果观察[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06):32-34.

[4]朱晓敏,徐括琴.运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0):122-123.

[5]余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小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02):14-15.

论文作者:邓年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

标签:;  ;  ;  ;  ;  ;  ;  ;  

小儿麻醉中人工鼻对呼吸生理的影响研究论文_邓年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