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论文_白华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论文_白华

楚雄州元谋县图书馆

摘要:互联网的兴起引起了很多行业的重视,各行各业都开始在自身业务内融入互联网技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互联网+"时代已然到来。本文主要对"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问题做了深入探讨,详细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现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利于以后发展的针对性措施,以期可以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

一、前言

互联网的应用深受大众喜爱,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渗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纸质书籍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将互联网与图书馆结合,衍生出一种新时代的产物——数字图书馆。它的出现,使得人们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公共图书馆,推动着教育业的发展,对于人类文化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二、"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属于公众服务行业之一,是一个政府财政支持的公共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不固定,受众范围极为广泛,其中包括了儿童少年,也包括了中年和老人登上所有的普通居民,其主要任务就是微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互联网+"的核心指的是利用新型高科技来对现有的产业进行升级和改造,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融合是时下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新兴技术包括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极具个性化,可以在丰富公共图书馆业务种类的同时提高其服务质量,有利于以后的发展,由此可见,二者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意义。

三、"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现状

3.1信息海量化

互联网时代,"数据化"和"信息化"是最明显的时代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每个用户都成为了信息的生产者,使得网络上数据信息疯狂增长,呈海量化趋势发展,大数据时代逐渐来临。这些数据的不断增长为人们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信息越来越多,准确的信息却越来越少,垃圾信息普天盖地,增大了寻找有效信息的难度。

3.2阅读方式数字化

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提高了读者阅读方便性,使其可以自由、快速的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信息。读者从最初的纸质阅读发展到在线阅读,直到现在人们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在线阅读,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的阅读更加自由和随性。阅读方式也逐渐呈现出了新特点:移动化、多样化、数字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了提高了公共图书馆资料管理工作的要求。

3.3服务需求多样化

随着网络化进程的加快,读者对信息的要求也变得更高,需求量更大,要求服务更加专业,内容更加丰富。公共图书馆传统的借阅式阅读已经无法满足时下读者的不同需求,对此为了更好的满足群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也应该根据实际进行创新和改进。

四、"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措施

4.1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创新力度,尽可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注重数字资源建设,这样才能顺应时代读者的需求,具体如下:

4.1.1将纸质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

管工作人员需要对馆藏纸质资源进行甄别,人物、地方志、家谱、年鉴等收藏价值较高的可以通过音频捕捉技术、扫描技术、光学识别技术、压缩技术等转化成光盘类的数字资源。根据图书馆的特色和文化建立独特的超文本数据库,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图书馆资料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为公共图书馆开展特色信息服务创造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1.2完善基础设施

我国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相对陈旧,设备不完善,信息传递过慢,导致图书馆受很大影响,馆内的人流量大幅度减少,缺乏工作效率。要改變现状,首先要完善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方便读者搜集书籍资料的设备,建设信息化、新型化、人性化公共图书馆,同时和互联网结合,引入新设施更方便读者阅览信息、搜集资料。其次图书馆应该优化计算机系统及网络服务系统,要记录读者借还书情况,还应配置场景服务、引导系统等功能,方便读者自主阅览书籍,提升公共图书馆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4.1.3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图书资料网络专题数据库

首先要对用户的需要充分了解,应用相关搜索引擎对网上的相关信息的分布进行查询和分析,比较各个站点的资源分布和信息含量以及相关度,随后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按照不同的类型建立不同的专题数据库。

4.1.4提供适合特殊群体阅读的数字资源

特殊群体往往由于身体等原因相较于常人来说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不方便到图书馆阅读,对此图书馆也不能忽略这一群体的需要,通过调查分析主动了解特殊群体的阅读需求,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阅读资源。对于老年群体可以提供一些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移动设备入门等通俗易懂的知识;对于儿童群体可以提供一些儿童电子读物、动画等内容;对于农民群体,可以提供一些养殖、作物种植等知识。

4.2提供多种文献检索途径

传统的检索途径,是读者利用图书馆数据库系统的搜索引擎来进行文献检索的,而在"互联网+"模式下,图书馆应该建立統一的知识检索平台。读者有需要的时候,只需要进行一次检索,就可以轻松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让读者可以更快的获取文献。由于各种设备的阅读方式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对文字格式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处理,这样一来读者无论是哪种方式登录都可以享受到最佳体验。

4.3对图书资料管理业务流程创新和改革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业务流程,信息技术的兴起改变了公共图书馆的办馆理念,以传统的"馆藏"为主体逐渐变成了以"读者"为主体。在这种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必须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对传统的资料管理业务流程进行创新和改革,注重图书馆特色,要以信息技术为主对图书资料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再造,坚决以广大用户为服务核心,坚持以人为本,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主要途径重新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尽可能的优化公共图书馆的内部结构,争取发挥其最佳使用价值。

4.4优化人员结构

公共图书馆转变新型管理方针和完善基础结构后,因为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很多人工带来的误差,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多便利条件。所以,公共图书馆可以变更人员机制,对员工进行筛选,将不必要的岗位去除,通过聘用机制,雇佣一些专业性高,能力强的,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建立落实赏罚分明的惩罚制度,提升原有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重视年轻员工的创新想法,创建人性化的,吸引读者的人性化管理优势。为此,需要图书馆高层人员,将管理工作做到位,积极培养训练员工的管理理念与方式,推动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变革。

4.5从封闭到开放共享

因为社会环境的改变,社会需要共享的出现,接受新的创新思想,将图书资源共享,让更多的人学习到知识,这才是图书馆的使命。为此,管理人员需要打破,传统的理念,不再故步自封,以服务读者为目的,创建开放性人性化的公共图书馆。将读者、阅读和图书馆这三者的关系有机构建起来[2]。

五、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形势,把握机会,将互联网技术和实际工作相互融合,创新战略思维,此文主要从"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现状以及"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丽.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的问题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7(11):32-33.

[2]王衍良. 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现状与路径探索[D].山东大学,2013.

[3]刘笑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公共图书馆制度安排——基于文化权利的视角[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06):6-8.

论文作者:白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  ;  ;  ;  ;  ;  ;  ;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论文_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