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堡花灯--灯笼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开展论文_周启燕

平堡花灯--灯笼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开展论文_周启燕

【摘 要】 平堡花灯是我们百花湖镇独有的地方文化,是百花湖镇三堡村平堡组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自娱自乐的节目之一;它主要是平堡村民们自发的,通过打、做、念、唱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具有娱乐及教育的意义。而灯笼是平堡花灯表演中的道具之一,它主要是通过蒸竹、扎架、糊纸、描绘、提字等工序来完成。然而,在幼儿园中,孩子年龄小,我们只能从灯笼的欣赏、灯笼的制作、不同的灯笼等方面来设计并组织实施活动。在活动设计及组织中,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为依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关于灯笼的美术活动。

【关键词】 平堡花灯 灯笼 幼儿园 美术活动 开展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5-049-02

平堡花灯是我们百花湖镇独有的地方文化,是百花湖镇三堡村平堡组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自娱自乐的节目之一;它主要是平堡村民们自发的,通过打、做、念、唱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具有娱乐及教育的意义。主要角色有丑角(唐二)、烧火老者、旦(幺妹),表演中的灯笼多是村民们自制,不同的花灯具有不同的意义:"牌灯"--一般用于"开财门"及"参神";"姊妹灯"--是幺妹子所用,一般用于"参神"的场合;"纱灯"--花灯表演中唐二所用;"茶灯"--采茶前表演使用。花灯又名灯笼,是平堡花灯表演中的道具之一,它主要是通过蒸竹、扎架、糊纸、描绘、提字等工序来完成。然而,在幼儿园中,孩子年龄小,我们只能从灯笼的欣赏、灯笼的制作、不同的灯笼等方面来设计并组织实施活动。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其表现内容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

在感受与欣赏部份中,教育建议中建议:1.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2.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3.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4.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因此,我园结合教育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活动:

一、充分利用地方资源。

我园与百花湖镇老年协会联系,请他们为孩子们表演平堡花灯。通过观看表演,初步激发孩子们对地方文化平堡花灯的喜爱。

百花湖镇的爷爷、奶奶们不仅积极参与我们的亲子大型活动--制花灯习传统技艺 赏花灯知百花文化,多才多艺的爷爷还我我们编写了花灯词:

旁白:六一节日乐开怀,爷爷奶奶一起来;花灯好看又热闹,我们马上就上台。闹花灯喽!

今天个个笑嘻嘻,儿童家长不缺席;花灯献给小朋友,大家一起庆六一。

你是我的小苹果,小脸红红像朵花;聪明可爱逗人笑,爷爷奶奶乐呵呵。

亲亲爸爸亲亲妈,高高兴兴离开家;做游戏来听故事,幼儿园是你的家。

太阳公公爬上山,树上小鸟闹得欢;幼儿园里排好队,唱歌跳舞把手牵。

幼儿园是你的家,老师就像爸和妈;好好学学又听话,人人夸你乖娃娃。

讲究卫生不生病,在家入园爱干净;不说脏话不打架,团结友好品行。

你是园中小宝贝,饭菜吃完不良费;不吃零食不挑食,教师教的要学好。

今天大家好开心,节日不忘老师们;问声老师辛苦了,真心诚意谢一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爷爷、奶奶们通过打、做、念、唱的方式把花灯淋漓精致地展现在家长、孩子们的眼前,让家长、孩子对花灯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激起了孩子们对家乡本土文化--平堡花灯的喜爱。

二、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孩子进一步了解平堡花灯,喜欢平堡花灯。

花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汉民族数干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在数千年的花灯文化传承中,平堡人民经历五百年的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遵循古老传统的同时,跟随时代的脚步,用自己的传统创造出了属于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 平堡花灯"。它起源于云南 ,由明代平乱的战士带至贵州安顺,后被驻扎军队传至百花湖。

平堡花灯的伴奏乐器主要是鼓、锣、镲、二胡等,随着伴奏声起,经历蒸竹、扎灯、糊灯笼、晾干、彩绘、描字等工序的彩灯被悬高舞动,通过平堡人民唱、念、做、打的精彩表演方式,在此起彼伏的乐器声、歌唱声、舞步声中,抒发情感,反映农村中生产劳动、婚姻爱情、家庭伦理等,唱出幸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喜爱,具有独特的魅力。

我们将上述内容做成海报,在幼儿园张贴;同时在幼儿园内利用LED屏播放;利用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向家长宣传,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让家长、孩子们欣赏和感受平堡花灯,对平堡花灯的来源、表演方式、表演使用的道具及灯笼的制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三、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设计并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艺术领域中的在表现与创造部份中,教育建议中指出:1.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2.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对于灯笼的制作,我们教师、家长、孩子都知之甚少。因此,我们通过收集资料、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动手体验的方式探索灯笼的制作的方法,熟练地掌握灯笼制作的流程。在全体教师及部分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制作灯笼的过程中,我们大家感知了扎架、糊纸、晾干、彩绘的传统工艺,为灯笼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开展奠定基础。

我们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由易到难地研讨出了小班、中班、大班的美术欣赏《多彩的灯笼》、《美丽的花灯》等活动,引导幼儿发现灯笼的基本结构、材质;发现和感受花灯、灯笼的美。同时,在欣赏平堡花灯的活动中,我们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孩子们兴奋地大声尖叫、鼓掌、手舞足蹈的模仿等。

因此,我们通过教育活动、区域活动、亲子活动等方式为幼儿提供表现和创造的机会。

1.通过研讨,我们设计了装饰画《漂亮的灯笼》、手工《小灯笼高高挂》等教育活动,并在不同的年龄段开展与实施。通过欣赏、动手制作、大胆创造等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灯笼的多样性,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创造、表现的机会。

2.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画好简单灯笼的简笔画,供幼儿涂色、装饰,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大胆表现灯笼;为孩子们提供竹条、胶带、彩笔、排笔、颜料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并表现灯笼等。

3.通过亲子活动"制花灯习传统技艺 赏花灯知百花文化",为幼儿、家长提供制作灯笼、创造灯笼的机会,家长及孩子们制作出了圆的、方的、棱形的、三角形的、半圆形的、动物形状的等不同形状的灯笼。通过亲子活,孩子、家长们不仅初步掌握灯笼的制作方法,还促进孩子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园的情感。

总之,我园通过平堡花灯--灯笼的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家长、教师们了解了平堡花灯是我们百花湖镇的本土文化,还让孩子、家长、教师们参与到灯笼制作、创造、表现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受了地方文化的艺术魅力所在,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印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11

[2]贵州省清镇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清镇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1

论文作者:周启燕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  ;  ;  ;  ;  ;  ;  ;  

平堡花灯--灯笼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开展论文_周启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