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研究论文_冯小丽

冯小丽

(河南省济源市中医院内科 河南济源 459000)

【摘要】目的:研究睡眠护理干预对失眠症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失眠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睡眠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后的催眠药物使用情况、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以及睡眠质量如何。结果:对两组患者实施了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使用催眠药物的情况、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以及睡眠质量的评分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有效提高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失眠症;睡眠护理干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153-02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病症,临床表现为睡眠时间短、难以入睡、容易早醒等[1]。失眠症患者会出现情绪紊乱、疲乏、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烦躁等症状,同时还会存在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一些并发症,对患者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产生了重大的不良影响。导致患者产生失眠情况的因素有很多种,通常跟社会、环境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因素有关[2]。如果只是单纯采取药物治疗的话,效果不太明显,而且容易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本次研究通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失眠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失眠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60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的年龄集中在24~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2岁,患者的病程在两个月至十五年,平均病程为4.2年。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的年龄集中在23~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79岁,患者的病程在三个月到十四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面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每周三次的睡眠健康教育,其中包括用药原则、心理疗法以及睡眠卫生知识等。而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应用睡眠护理干预方法实施临床护理干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

1.2.1 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主要是对患者实施心理舒缓,给予患者情感以及心理上的支持。医护人员要理解与同情失眠症患者,准确查找到导致患者出现失眠的具体原因,从而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关心与温暖,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减轻患者恐惧、焦虑以及紧张等不良情绪。

1.2.2行为干预 医护人员要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前习惯,患者在睡前禁止参加刺激性活动,也避免做一些剧烈的或者是容易兴奋的运动。患者还需要改变以往睡前的一些不良习惯,禁止在睡前喝浓茶、喝咖啡、喝酒以及吸烟等[3]。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在睡前利用热水来泡脚,少喝水,最好是将膀胱排空,防止出现在夜间需要起来方便的现象。

1.2.3生活干预 医护人员需要隔绝病房内的噪音,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失眠症患者病房内的光线不能太强烈,病房温度要适中,医护人员要保证患者的床铺整洁干净。除此之外,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失眠症患者,医护人员还需要提供一些协助设备。医护人员在夜间查房时要轻声关门,最好是集中进行检查,不要分批进行。检查病房时要避免在患者熟睡时进行,防止影响到患者休息,导致患者的睡眠质量下降[4]。患者在入院后,原来的生活规律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医护人员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来充实患者的精神生活,像下棋、书法以及打牌等。与此同时,医护人员也可以陪同患者聊天散步,增加患者的日常活动量。

1.2.4饮食干预 针对失眠症患者,医护人员需要保持患者的饮食清淡,控制具体的进食量,不要吃太饱,患者在饭后少饮茶与咖啡。与此同时,医院食堂还需要针对病人的具体口味需求来有针对性做一些病人喜欢的食物,引导患者在平常要多吃水果与蔬菜,多饮水。要适当补充高蛋白食物以及瘦肉,使患者能够有充足的能量供应[5]。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x-±s)视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采取了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以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催眠药物使用情况、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以及睡眠质量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护理干预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睡眠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生理需求,人类在一生中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处在睡眠状态之中。睡眠能够有效降低人类心理以及机体上的疲劳感,可以迅速调整人类的身心状态。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病症,人类产生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种,通常会有心理压力、社会压力、环境影响等。失眠症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会受到严重影响,也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针对失眠症患者来讲,医护人员需要找准导致患者出现失眠症状的原因,进而采用有针对性的睡眠护理干预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将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失眠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睡眠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后的催眠药物使用情况、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以及睡眠质量如何。结果显示,对两组患者实施了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使用催眠药物的情况、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以及睡眠质量的评分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有效提高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新喜,张军,谭春英.对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18(12):42-43.

[2]李素荣.护理干预对失眠症患者改善睡眠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23(04):137-138.

[3]陈彩霞.对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5,15(05):37-38.

[4]黄婷,易妍.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行为与应对方式的护理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1,26(06):826-827.

[5]赵新喜,张军,谭春英.实施护理干预对失眠症病人睡眠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2,14(01):149-150.

论文作者:冯小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对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研究论文_冯小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