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磁共振检查在感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论文_顾勇,祝青

分析磁共振检查在感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论文_顾勇,祝青

顾勇 祝青

(三台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四川 绵阳 621100)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对感染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疑似感染性脑膜炎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对全部患者做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磁共振诊断效果。结果: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有18例患者为硬脑膜蛛网强化,有23例患者为脑膜蛛网膜下强化,有3例患者为全脑膜强化,还有6例患者为结核瘤。结论:将磁共振应用在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检查中,增强磁共振平扫能够更好的显示出感染性脑膜的病变情况。

【关键词】 感染性脑膜;磁共振;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211-02

感染性脑膜炎属于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脑膜病变类疾病,临床上很多的疾病都有可能诱发脑膜炎。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磁共振逐渐的被应用在脑膜病变疾病的临床检查和诊断中。为了研究磁共振对感染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效果,笔者随机选取近年本院收治的50例疑似感染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详细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中,有27例为男性,有23例为女性;最小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年龄为9个月,最大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年龄为61岁,平均年龄为(30.3±1.8)岁;患者的最短病程为7天,最长病程为13天,平均病程(10.2±0.3)天;有3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发热以及呕吐,还5例患者表现为四肢乏力,还有6例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抽搐。

1.2 治疗方法

使用磁共振扫描仪,对全部患者进行自旋回波脉冲序列扫描,首先取轴位,接下来取冠状位,最后取矢状位。T1的重复时间为450ms至700ms之间,T1回波时为15ms至30ms之间;T2的重复时间为2500ms至6000ms之间,T2的回波时间为60ms至90ms之间[1]。层厚为6至8 mm之间,扫描矩阵为256X256,扫描视野大小为250平方厘米;进行增强扫描所使用到的试剂为优喷酸葡胺,浓度为0.1摩尔每千克;在为患者静脉注射试剂之后,再对患者进行T2扫描[2]。

1.3 诊断标准

正常脑膜MRI标准表现:标准回波时,表现为短线非连续性低信号结构。在进行试剂注射加强扫描之后,矢状位变现为典型的短线非连续性号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管是平扫还是增强扫,都不会显示软脑膜以及蛛网膜[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的全部数据都是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统计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来表示,使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 MRI平扫结果

50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的MRI表现为正常,占了42%;有29例患者的MRI表现为异常,占了85%。

2.2 MRI增强扫结果

5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为硬脑膜蛛网强化,占了36%;有23例患者为脑膜蛛网膜下强化,占了46%;有3例患者为全脑膜强化,占了6%;还有6例患者为结核瘤,占了12%。

3.讨论

感染性脑膜炎属于临床上非常严重的脑膜病变,感染性脑膜炎又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细菌感染性脑膜炎,另外一种是病毒感染性脑膜炎。细菌感染性脑膜炎属于脑膜炎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如果细菌感染性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那么就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出现不可恢复的脑损伤。病毒感染性脑膜炎也是脑膜病变中比较严重的一种,虽然其致死率没有细菌感染性脑膜炎的高,但是绝大多数病毒感染性脑膜炎患者容易在术后出现后遗症,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检查感染性脑膜炎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MRI(磁共振)检查法和脑脊液检查法。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在检出率上,MRI检查法稍微逊色于脑脊液检查法,但是在检查时间上,MRI检查法更具优势。为了能为感染性脑膜炎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笔者展开了本次研究,研究MRI对感染性脑膜炎的诊断应用价值。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的磁共振平扫显示,21例正常(42%),29例异常(85%);磁共振增强扫显示,18例表现为硬脑膜蛛网强化(36%),23例表现为脑膜蛛网膜下强化(46%),3例表现为全脑膜强化(6%),6例表现为结核瘤(12%)。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MRI增强扫描对感染性脑膜病变的敏感度要高于MRI平扫的敏感度,因此,针对疑似感染性脑膜炎患者,应该选择磁共振增强扫描。本次研究的50例疑似感染性脑膜炎患者中,脑膜异常强化的比例占了88%,未见脑膜强化的占了12%。MRI显示脑膜未见异常强化的患者,既有可能是感染性脑膜炎,又有可能是脑膜损伤,因此,还需对这类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排查。由此可见,磁共振具有较好的脑膜病变检出能力,可以用于感染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中。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对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MRI表象进行额总结,主要表象如以下几点所述:

①有硬脑膜蛛网膜异常强化表象,异常强化的范围包括大脑表面、颅骨内板以及大脑镰等等,呈曲线型强化。

②有软脑膜蛛网膜下隙异常强化,异常强化的范围包括大脑表面以及大脑表面的脑沟,成勾划轮廓。

【参考文献】

[1]黄守先,王满侠.头颅CT、头颅MRI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应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4):4780-4783.

[2]马力,苏国华,陈路宁等.结核性脑膜炎MRI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3,(24):84.

[3]王东超.论CT、MRI对小儿病毒性脑膜炎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30):117-119.

论文作者:顾勇,祝青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  ;  ;  ;  ;  ;  ;  ;  

分析磁共振检查在感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论文_顾勇,祝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