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现象中的冷思考论文_吴陆文

——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再认识

吴陆文 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简中学 524072

摘 要: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部将课间操改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基于课间操形成的一种新型课间活动组织形式,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教学实例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功能及应注意的地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 认识 素质教育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基于青少年成长的一般规律,在课间操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建构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课间活动组织形式。在大课程体育活动的构建上,首先应遵循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加强体育活动的实践性,一般体现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广播操和游戏部分。另外,大课间体育活动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自由活动部分。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构建上必须注重挖掘潜在的体育文化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队列部分属于社会文化的结构。

二、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必要性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以生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其中在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上,不仅要求加强体育学科的改革,还需要对体育活动类的课程进行重新定位。这就需要学校将一般的体育活动变成在体育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实现的过程,充分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挖掘潜在的教育机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加入丰富愉快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无限培养。这是中小学生体育课程改革的新途径,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课程的效率,有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对于当前中小学生的课间操而言,这是一种对学校体育课程的补充与延伸,传统的课间操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运动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其体育活动的时间较长,组织形式丰富多样,能够让学生在以音乐为背景的体育环境中参与各种游戏、队列、舞蹈以及健身操等各项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够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间氛围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实例

本文以某市初中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展开为研究对象。其中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中使用随机抽样和分成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下为该学大课间活动学生的参与态度比例图(如下图所示)。

在调查图中我们发现,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对大课间活动非常感兴趣。有言道“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对于大课堂体育活动的喜爱与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密切相关,这说明很多学生对于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的,很多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动机在于减轻学习疲劳或是纯粹为玩而进行,这说明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需要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对学生体育观念的教育和正确体育思想的引导。

四、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再认识

1.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功能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运动习惯。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特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进行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上文对某市初中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应组织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例如田径、球类运动、跳高、跳绳、武术以及自编操等。活动形式经常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学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充分释放自己的热情,激发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另外,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还可以培养自身的运动习惯。运动习惯是人类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实践所形成的从事体育活动的行为特征,其形成在于体育意识和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者持之以恒的努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促进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为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2)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也是一种休闲方式。学生在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还可以舒缓紧张的学习压力,使身心得以放松。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规范和口令,都能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精神文明建设;集体性的表演项目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团结能力,还能够促进审美意识的提高。另外,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通过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态度来反映学校整体的校风建设,反映校内管理工作的纪律性和严密性。大课间体育活动还是一项有着丰富内涵的校园文化,在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中,学生既陶冶了情操也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除此之外,大课间活动能够让师生在忙碌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短暂的休息,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在活动后的课堂中保持精神的饱满,进而改善学校的精神风貌。

2.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注意事项

(1)科学合理的组织方式。学校对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注重科学性和灵活性,在改变传统单一的集体活动形式时适当以年级、场地以及项目进行组织,并对活动形式进行定期的轮换。例如在一个小组学生进行健身操的锻炼之后,安排另一个小组进行一段武术表演,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动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活动量设计上对学生的具体身体素质情况进行适量的安排,既要让学生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也不能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状态。

(2)规范有序的管理方式。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将德育、智育以及美育等多种教育行为融入进来,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等行为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规范有序的管理。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管理,首先需要提高全校师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校长和各级领导需要亲自带头参与活动,班主任做好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并安排班干部做好班级课间活动的管理工作。另外,班主任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正确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而不是纯粹的为玩而进行活动。

五、总结

大课间体育活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课间操运动模式,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运动习惯,还有利于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行中,学校和教师要注意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进行规范有序的管理,促进新课改下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翠香 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案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

[2]刘锦瑶 张运亮 王建华 等 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模式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6)。

[3]黄显良 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J].体育教学,2010,(5),56。

[4]徐振荣 如何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J].学周刊B版,2013,(11)。

[5]郑立新 每天锻炼一小时——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及评价机制[J].体育时空,2013,(9)。

论文作者:吴陆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4

标签:;  ;  ;  ;  ;  ;  ;  ;  

热现象中的冷思考论文_吴陆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