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科技院校转制若干问题的探讨_大学论文

重点科技院校转制若干问题的探讨_大学论文

关于重点理工大学转型的若干问题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理工大学论文,重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一批重点理工科院校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自发地向学科结构综合化转变。例如,早在80年代初,华中工学院(现名华中科技大学)就创办了文科和理科。此后,“211工程”的立项、审批和实施,强有力地促进了一批重点理工大学向综合性大学转变。本文把重点理工大学通过增设文理管医等多种学科、使学科结构和办学特征逐步实现向综合性大学转变的过程,称为转型时期。

1998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创办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一些大学为争创世界一流,把这些转型推向了高潮。事实上,“转型”确已成为重点理工大学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关键。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本文拟讨论重点理工大学转型时期要注意的两个问题:第一,营造综合性大学发展需要的学科支撑环境,必须有与综合性大学水平相当的高水平基础学科;第二,重点理工大学在完成向综合性大学转变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大学持续健康发展。

一、营造综合性大学发展所需的学科支撑环境

1.合理的学科结构是大学提高水平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大学由学科组成,学科发展是大学发展的核心。学科及其相互关系构成大学的学科结构,它是大学提高水平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结构的建设和规划体现了大学不同的办学理想和目标定位,也决定了大学要做什么和能做什么。

我国重点理工科大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业定向明显的大学,如面向航空航天、海洋、地质、化工、建筑等行业的大学。像青岛海洋大学就是主要承担海洋科学研究和专门人才培养的,也囊括了海洋研究领域的绝大多数科研项目及院士、专家和学者,拥有培养海洋科研高层次人才的科研教学基地。另一类是无明显行业定向的大学,如华中科技大学等。行业定向强的大学,具有行业的专门科研实验条件和来自行业实践的大量科研问题,科研有行业需求的支撑是他们办学的优势。没有明显行业定向的大学,虽说存在着向所有行业扩展的可能,但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这些大学要有合理的学科结构和较宽的学科专业范围;二是相当数量(而不是少数)的学科达到很高水平,取得有关部门和行业的信任。例如,清华大学1998年决定进军航天领域,并选择微小卫星作为突破口,2000年6月便成功地将“航天清华一号”送上了天。这是与清华有较宽的学科专业支撑,并有一批(而不是一两个)学科达到很高水平分不开的。

清华大学总结本校从50年代起持续开展原子物理和核能技术的研究,带动了物理、化学、机械、能源等一批学科发展的经验,借鉴国外大学以高科技研究带动学科发展的成功事例,明确提出更多地参与高科技研究、促进学科发展的办学思路。清华大学副校长龚克教授说:“把航天科技摆在重要的位置,其着眼点并不在于‘放卫星’,而是要努力站在高科技发展的前沿。”“微小卫星涉及许多科技前沿重要理论问题和在材料、微机械、力学、遥感、通讯、计算机、控制等学科领域亟待解决的尖端技术问题,抓住这样的课题,有利于实现学科综合和创新……多学科融合与综合是微小卫星项目成功的根本保证。”因此,清华大学设置多种学科专业,特别是注意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协调发展,学校的学科结构日趋合理,使其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学术水平持续提高。

清华大学的学科结构之优和学科水平之高,现在更加引人瞩目。到1998年,理科已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有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工科有力学等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占29个工学一级学科的58.6%,除农林、轻纺、矿业等行业性学科外,几乎覆盖了全部工学一级学科。高水平的工程学科与一批迅速崛起的一流综合性大学所需的高水平基础学科共存,使清华大学具有了发展高科技的学科共生环境。这说明,大学学科设置的宽窄和学科水平的高低,与其介入科技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大学发展的空间直接相关。

21世纪新的学科将在已有学科的交融与综合中诞生,而大学的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水平是开拓新学科的关键。同济大学是以土木建筑学科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到1998年止,其基础学科中有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声学、海洋地质、固体地球物理学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其中凝聚态物理有博士后流动站。该校校长吴启迪教授说:“同济大学一直重视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前校长李国豪院士更是强调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做高水平工程研究没有高水平的理科是不行的。”据了解,同济大学十分重视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发展理科。例如,该校物理系利用中德大众基金会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的资助,在合作研究中不仅建起了波尔固体物理实验室,而且在纳米材料研究上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该校从10年前就开始持续支持基础学科中海洋地质这一新的研究方向,并已初见成效。深海地质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在同济大学,2000年由同济大学牵头的深海地质研究2000万元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已获批准,土木建筑的传统优势学科与成功拓展的海洋研究新领域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高水平相关学科的共存是综合性大学发展所需的学科环境。

重点理工大学现有的学科群大多是由相近学科组成,如多数学校的信息科学类学院都由电信、计算机、系统科学等专业联合组成。一些虽不相近但相关的学科,包括基础学科,由于不在同一院系而被分隔,长期缺乏交流和沟通。重点理工大学转型时期调整学科结构,要注意尽快形成高水平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此,一些大学采取设立高等研究中心或科学技术研究院等方式,围绕争取重大科研项目来组织学术梯队,或者以院士或长江特聘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根据研究工作需要组织学术梯队。用这两种方式组成的学术梯队都可以由跨院系、跨专业、跨学校甚至是跨国籍的专业人员组成,可以创造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共同发展的学术共生环境。这是完成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关键一步。

为什么强调高水平相关学科、特别是高水平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共存呢?当前大学学科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两大趋势:综合化和研究型,其中综合化是比研究型更复杂的问题。所谓研究型,是指这类大学必须有高水平的科研,并以此带动其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这是对大学学术水平的定位。综合化则是指大学的结构类型。不是仅有大学的名称或其所设的学科门类多就能成为一流综合性大学的。一流综合性大学共有的特征是有高水平的基础学科(包括理科和文科),并以其为核心形成与高水平应用学科共生的学术环境。如果没有这样的学术环境,即使囊括了大部分应用学科门类的大部分专业,也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流综合性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之所以成为美国甚至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就是在学科结构上突破了单纯发展工科优势的局限,把理科或文科或两者办成为全美乃至世界顶尖水平,从而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向综合性研究型的转变。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系几乎一直是全美学科评价中第一。之所以强调建设高水平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是因为一所大学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水平,反映其对重大科研项目的发展趋势及其技术路线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决定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水平。清华大学物理系一位教授说:“高水平工程研究都涉及基础理论的问题……,工科的人遇到基础理论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搞基础学科的人咨询,而基础学科的水平决定能为工科院系提供解决其基础理论问题的程度。”因此,虽然设有基础学科,而不努力将其办成高水平的基础学科,也是难以实现办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的。我国重点理工大学学科类型单一,是限制其向一流综合性大学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重点理工大学要转型办成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首先要改变由历史造成的单一的学科结构,加快建设基础学科,下决心完成“填平补齐”工作。如果不着力提高文理基础学科的水平,要达到用几十年时间建成世界一流或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战略目标可能性不大。

现在我国一些著名的重点理工大学正积极引进院士来发展自己的相关学科。清华大学率先成立了高等研究中心,并在不到两年时间把清华大学物理系建成拥有5名院士、3名长江特聘教授、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一批杰出人才的强大的基础研究队伍。据悉,2000年上海交通大学也获得了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该校物理系也是在不到两年时间内,组建成拥有2名院士、3名长江特聘教授和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一批优秀学者的学科梯队。前校长翁史烈院士的观点是:“一所大学搞以工科为主,是有问题的,也是会出问题的。为主不为主,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投资倾向。如果搞以工科为主,就很难保证理科或其他学科的地位。一定不能在学校形成工科为主的氛围;提倡学术氛围,就只能是所有学科的学术氛围,而不是单一工科的氛围。这样学校中就有多种学科并存,多种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并存,而且只有当并存的各学科交叉融合,真正实现了结合,才能形成学科之间相互尊重的局面。”

还须注意的是,在一所大学里,学科水平尤其是相关学科之间水平相差太大,特别是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发展水平严重失衡,或只有一两个传统学科具有影响力,要形成一流综合性大学发展所需要的学术共生环境是非常困难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相关学科同步发展,是营造一流综合性大学发展所需的学术共生环境的关键。

二、大学持续健康发展需处理好两个关系

1.处理好追求标志性成果与抓好基础性工作之间的关系。

随着自主权的增加,办或不办什么学科,要把什么学科办成什么水平、怎么办,基本上可以由大学自己决定。当大学财政状况有所好转后,怎样处理好大学急于追求标志性成果与抓好关键性基础工作之间的关系,成为事关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所谓标志性成果是指具有高显示度的工作,可分为重大教学科研成果和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成果。所谓关键性基础工作是指保持和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基础性工作,也可分为教学科研方面的基础工作(如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基地等)和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基础工作。

大学只有做到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点理工大学在转型时期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新学科发展所需的队伍建设和基地建设以及关键性基础学科的建设等。这些基础性工作的好坏,将决定其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因此引起一些转型时期重点理工大学的高度重视。上海交通大学为建设高水平基础学科,决心之大,从其将有限的资源向物理、生物等基础学科大幅度倾斜可见一斑。上海交通大学前校长翁史烈院士说:“我在任时就提出恢复物理在交大的霸主地位。当时,只让学校建一座楼,我就建了物理楼……,交大10年中上3个物理博士点,今年又上一级学科博士授予单位。大学要办好理科,首先是解决理科定位,即学校要办什么水平的理科;其次是找一个好系主任、院长,学科的发展,只能依靠他们自己的开拓精神;再次给予经费上的保证。在交大,理科是作为重要学科对待的,只要他们提出的方案是好的,就支持。”

从理论上讲,追求标志性成果和抓好基础性工作不矛盾。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两者不仅是矛盾的,甚至是难以协调的。追求标志性成果需要集中有限资源,重点支持某一学科以抢占制高点,形成优势,为学科发展开拓新的广阔空间。这在学校财力不足时必然挤占基础性工作的资源。因此,大学常陷入两难境地:抓不住当前发展的时机,会给大学造成损失;但是,忽视了关系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会置大学于更加被动的境地。如何处理这个关系,恰恰能鉴别出大学办学水平的高低。

南京大学的崛起及其在我国高校中居前的地位已得到公认,但在整个90年代南京大学也同样经受着经费匮乏的折磨。南京大学依靠正确的办学思想和着眼于学校长远利益的发展战略,不仅克服了经费的困难,而且实现了大学学术水平的提高。现在南京大学共有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专业实验室,而且几乎每次评比都为A,其中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的工作引起世界关注;有18个国家重点学科,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南京大学前校长曲钦岳院士认为,总起来说,南京大学在90年代就是坚持在困境中依靠提高学术水平来发展大学:一手抓标志性的科研成果,使南京大学被SCI收录的论文数连续7年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一手抓好教学科研基础性工作,集中学校有限资源把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等一批重要科研基地建设好。正是90年代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才确立了今天南京大学的学术地位。

2.处理好学科发展战略上整体优化与优势先行之间的关系。

所谓整体优化与优势先行,都是指大学已经或正在实践着的学科发展战略。采取整体优化发展战略,是指注重追求结构合理、发展协调、综合功能强大的发展目标;采取优势先行发展战略,是指注重追求优先重点资助优势学科和扶持新兴学科,有条件兼顾其他学科的发展目标。从对国家教育部直属9所重点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调查来看,其发展战略的共同点是:保持优势学科的优势,大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不同点主要是:对待某些比较薄弱的关键性基础学科的发展战略略有差异,这是基于对某些比较薄弱的关键性基础学科的不同认识,可以通过大学实际的资源配置情况反映出来。例如,一位曾是全国发表SCI论文最多的教授,有两所大学因急需加强基础性理科都想引进他,其中一所大学愿意运用长江特聘教授这一当前最紧缺的资源,另一所大学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没有做,结果这位教授去了前一所大学。可见,如何处理学科发展战略上整体优化与优势先行之间关系,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考虑和做法,这将对转型中的重点理工大学产生重大影响。重点理工大学不能因为转型而失去已有的优势,优先资助优势学科不仅应该而且必需(重点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一般是工科,基础学科一般不在此列)。但是,要完成转型的任务,除工科优势外,又必须同时拥有高水平基础学科,否则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流综合性大学。

认识上的差异导致办学行为的差异。一些重点理工大学同处转型时期,有的通过大学合并来加强尚处弱势的关键性基础学科;有的是下决心优先加强薄弱的基础理科建设;有的是优先加强薄弱的文科建设。这些不同的办学行为除某些客观因素外,主要反映出大学办学思想和战略重点的不同。现在来评价这些大学办学行为和发展战略的效果,为时尚早,但在三五年、最多十年以后,就能明显地看到它们的不同效果。优,则大学受益;劣,则大学受损。个人承担责任没有任何意义。

大学办学行为的优劣最终只能由大学自己的历史来评判。大学的决策者需要更理性和更负责任,要以学校整体利益为重为先,以长远利益为重为先。特别是学科结构发展严重失衡的重点理工大学,在学科发展战略上,要处理好整体优化与优势先行之间的关系,力戒由于决策不当增加向一流综合性大学转型的难度,或在转型过程中被无情地甩在后面。凡是不甘于平庸的大学,都会更专注于大学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都会把优化学科结构、提高学术水平作为第一价值目标去追求。

收稿日期:2001年1月

标签:;  ;  ;  ;  ;  ;  

重点科技院校转制若干问题的探讨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